一、检测原理和方法
一、检测原理和方法 1、检测原理 基桩成孔后,灌注混凝土之前,在桩内预埋若干根声测管作为声波发射和接收换能器的通道,在桩身混凝土灌注若干天后开始检测,用声波检测仪沿桩的纵轴方向以一定的间距逐点检测声波穿过桩身各横截面的声学参数, 然后对这些检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判断,确定桩身混凝土缺陷的位置、范围、程度,从而推断桩身混凝土的连续性、完整性和均匀性状况,评定桩身完整性等级。 基桩声波透射法完整性检测的基本原理 2、检测方法 按照超声波换能器通道在桩体中的不同的布置方式,超声波透射法基桩检测有三种方法: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只有一个孔道可供检测使用,例如在钻孔取芯后,我们需进一步了解芯样周围混凝土质量,作为钻芯检测的补充手段,这时可采用单孔检测法,此时,换能器放置于一个孔中,换能器间用隔声材料隔离(或采用专用的一发双收换能器)。超声波从发射换能器出发经耦合水进入孔壁混凝土表层,并沿混凝土表层滑行一段距离后,再经耦合水分别到达两个接收换能器上,从而测出超声波沿孔壁混凝土传播时的各项声学参数。需要注意的是, 当孔道中有钢质套管时,由于钢管影响超声波在孔壁混凝土中的绕行,故不能用此法。 当桩的上部结构已施工或桩内没有换能器通道时,可在桩外紧贴桩边的土层中钻一孔作为检测通道,检测时在桩顶面放置一发射功率较大的平面换能器,接收换能器从桩外孔中自上而下慢慢放下,超声波沿桩身混凝土向下传播,并穿过桩与孔之间的土层,通过孔中耦合水进入接收换能器,逐点测出透射超声波的声学参数,根据信号的变化情况大致判定桩身质量。由于超声波在土中衰减很快,这种方法的可测桩长十分有限,且只能判断夹层、断桩、缩颈等。另外灌注桩桩身剖面几何形状往往不规则,给测试和分析带来困难。
斜测法 扇测法 桩内跨孔透射法三种方法的运用: 二、现场检测 1、检测前的准备 (1)了解有关技术资料及施工资料;
(4)将各声测管内注满清水,检查声测管畅通情况;换能器应能在全程范围内正常升降。
2、现场检测步骤 3、现场采集
(A)局部缺陷:如图所示,在平测中发现某测线测值异常(图中用实线表示),进行斜测,在多条斜测线中,如果仅有一条测线(实线)测值异常,其余皆正常,则可以判断这只是一个局部的缺陷,位置就在两条实线的交点处。 (B)缩颈或声测管附着泥团:如图所示,在平测中发现某(些)测线测值异常(实线),进行斜测。如果斜测线中、通过异常平测点发收处的测线测值异常,而穿过两声测管连线中间部位的测线测值正常,则可判断桩中心部位是正常混凝土,缺陷应出现在桩的边缘,声测管附近,有可能是缩颈或声测管附着泥团。当某根声测管陷入包围时,由它构成的两个测试面在该高程处都会出现异常测值。 (C)层状缺陷(断桩):如图所示,在平测中发现某(些)测线值异常(实线),进行斜测。如果斜测线中除通过异常平测点发收处的测线测值异常外,所有穿过两声测管连线中间部位的测线测值均异常,则可判定该声测管间缺陷连成一片。如果三个测试面均在此高程处出现这样情况,如果不是在桩的底部,测值又低下严重,则可判定是整个断面的缺陷,如夹泥层或疏松层,既断桩。 (D)扇形扫测:在桩顶或桩底斜测范围受限制时,或者为减少换能器升降次数,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也可扇形扫查测量,如图所示。 三、检测参数与混凝土质量关系 1、混凝土灌注桩的特点
更易产生空洞、裂缝、夹杂局部疏松、缩径等各种桩身缺陷,对建筑物的安全和耐久性构成严重威胁。 2、声波透射法的特点 是检测混凝土灌注桩桩身缺陷、评价其完整性的一种有效方法,当声波经混凝土传播后,它将携带有关混凝土材料性质、内部结构与组成的信息,准确测定声波经混凝土传播后各种声学参数的量值及变化,就可以推断混凝土的性能、内部结构与组成情况。 3、声波波速与混凝土强度的关系 但是用波速来推算混凝土强度是不可取的,规范也不要求推定强度。 4、声波波速与混凝土缺陷的关系 5、声幅与混凝土质量的关系
混凝土中存在低强度区、离析区以及存在夹泥、蜂窝等缺陷时,吸收衰减和散射衰减增大,声幅明显下降。 6、声频与混凝土质量的关系
7、波形与混凝土质量的关系 正常波形特征: 缺陷波形特征: 几种声学参数的比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