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路军打出一发臭弹,日军却如临大敌:这到底是啥新式武器?

 江山携手 2019-06-25

对军事感兴趣或者稍微有点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哑弹,也叫做“不炸弹”,由于它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杀伤效果,反而浪费了时间和精力,所以人们历来又俗称其为“臭弹”。可以说,在炮兵部队当中,没有什么比臭弹更让炮兵深恶痛绝的东西了。

然而非常有意思的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太行2分区第10旅第28团炮兵连射入敌碉堡的一发哑弹,竟然发挥了正常爆炸的炸弹所起不到的特殊作用。

那是在1945年的邯郸战役中,八路军太行第1、2分区奉命攻打河北省中北部的柏乡县城。第10旅第28团接受的任务的是攻取敌人的北关阵地,该阵地有敌人一个营的兵力驻守。

秦基伟司令员对这次战斗非常重视,不惜冒险亲临28团的炮兵阵地,亲自向迫击炮连连长许成柱下达命令:敌人的核心大碉堡对我军威胁最大,务必尽快将该这个核心大碉堡摧毁,从而保障步兵部队发起冲击。

许成柱当即表示:坚决完成任务!紧接着,他便对迫击炮连部署了作战任务,很快发起攻击。

在许成柱指挥下,迫击炮连在距离敌人300米的位置占领了发射阵地,就位后即开炮轰击。第一发炮弹命中敌碉堡上部,但因稍有偏差,未能将目标摧毁。

许成柱当即下令修正炮位,进行第二次发射,结果这枚炮弹不偏不倚,竟从敌人碉堡的射孔中钻了进去。不过,或许是因为引信失效,这枚炮弹并没有爆炸。

然而,很搞笑的是,这枚哑弹却让碉堡内的敌人大惊失色、乱作一团。他们一个个被吓得面如土色,以为这是“土八路”发明的新式武器。当他们回过神来之后,丝毫不敢耽搁,马上把这枚“新式武器”通过地道送到了侵华日军司令部。

战斗结束后,侵华日军司令部竟如临大敌,郑重其事地召开了一个军事会议,专门研究这枚“新武器”。

在这次会议上,有个日本军官不以为然地指出,这不过一发普通的迫击炮弹而已。但此话一出,马上有持异见者反唇相讥:“这作为一名大日本帝国的高级军人,怎么连这点常识都不懂——迫击炮的弹道是弯曲,只适合用于打击反斜面的目标,怎么可能把炮弹非常精确地射进碉堡的射孔呢?”

他们七嘴八舌,争论不休,个个绞尽脑汁、挖空心思,但是谁也搞不懂这到底是什么新武器。最后,日军司令部不得不找来几个所谓的“兵工专家”,专门对这枚“新式武器”进行鉴定。最后,兵工专家们一致确认,这件让人惊魂不定的“新式武器”,只不过是一发不炸的迫击炮弹而已。

但还是有一个问题——射角较大、弹道弯曲的迫击炮发射的炮弹,为什么跟直射火器一样能钻进碉堡的射孔呢?对于这个难题,堂堂的“大日本帝国”兵工专家们个个抓破了脑袋,但谁也解不开这个谜团。

一时间,“太行山下的土八路装备了新式武器”的消息不翼而飞,在敌军营中广为流传,使得日军官兵士气低落、人心惶惶。

其实,这根本不是什么“新式武器”,而是八路军太行军区为了对付日军的碉堡政策,使用了由“神炮手”赵章成创造的迫击炮对垂直目标实施平射的新技术。

当时已进入抗战后期,八路军总部的兵工厂已经具备自主生产步兵炮的能力,担任首席技术指导的专家就是赵章成。他通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在火炮性能方面有着非常深的造诣,对于兵工厂的步兵炮研制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赵章成的建议下,兵工厂对八二式迫击炮的炮架进行了改革,主要体现于在炮膛尾部增加了长约40厘米的尾管,并配制了专门的拉火击发装置。这种炮架在实战中有个不同于普通炮架的地方,那就是需要把底盘深度倾斜,使之紧贴地面,整个炮筒与地平线之间仅保持不到5°的夹角。这样一来,这种八二式迫击炮不但能呈曲线发射,还能平行发射,达到了与步兵炮相似的效果。

日本人第一次见到八路军用八二式迫击炮平射炮弹,自然觉得非常惊讶,以致闹出了这种如临大敌、专题讨论的笑话。这桩轶事虽然对整个抗日战争的走向并没有造成什么大的影响,但也充分体现出八路军部队不拘于形、不止于境 、富于创造力的战斗作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