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们常说的“十八般武器”样样精通,那你知道都有哪些兵器吗?

 鸿蒙圣主 2019-06-25

人们常说的“十八般武器”样样精通,那你知道都有哪些兵器吗?

在古典小说和传统评话中,常说武艺高强的人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这十和般武艺是指使用'十般兵器'的功夫和技能。 '十八般兵器'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呢?在我国古籍记载里认为,刀、枪、弓、箭为黄帝所造;'二八般兵器'是战国时代军事家孙膑、吴起所创。其实这些兵器的出现比黄帝、孙膑、吴起时代要久远的多,至少在中石器时期,我们的祖先为了防身和狩猎需要,就开始懂得制造和使用木棒、石刀、石斧等一类原始的兵器(不妨说也是生产工具)。在我国各地新石器时代的个文化遗址中,还发现了用石料、兽骨和蚌壳磨成的箭镞。 到了商代,我们的祖先开始使用青铜铸造刀、枪、钺等兵器。战国时代,懂得使用铁来铸造制兵器。到了汉代和魏晋时期。战国时代,民生得使用铁来铸造制兵器。到了汉代和魏晋时期,由于我国南方冶金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开始普遍使用铁和钢铸造刀、枪、剑,各种各要的兵器也开始多了起来,南北朝以后,铜制的兵器就看不到了,都由铁和钢代替。到了明代,'十八般兵器'基本上已完备定型。 今天,武术界普便对'十八般兵器的解说则是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抓、镗、棍、槊、棒、拐、流星。 十八般武艺所列兵器大同小异,形式和内容却十分丰富。有长器械,短器械。软器械、双器械;有带钩的、带刺的、带尖的、带刀的、有明的、暗的;有攻的、防的;有打的、杀的击的、射的、挡的。可见,十八般武艺所列兵器,是古代大师的兵器(约有四百多种)中,在实战时最常用的一部分。

百兵之胆——刀

人们常说的“十八般武器”样样精通,那你知道都有哪些兵器吗?

习刀尚猛的习从俗已历千年,古时士卒短兵相接,以用刀者为多。舞起刀来,刀风呼呼,寒光逼人,只闻刀风,不风人影,勇猛威武,雄健有力。这种'猛虎般'的风格,是由刀的构造和练法决定的。单刀由刀尖、刀身、刀刃、刀背、护手(刀盘)、刀把等组成。刀尖、刀刃为最锋利部位,主攻背宽厚坚固,主防。 从技法上看,单刀多劈、砍、刺、格、扎、撩等动作,幅度较大。古时刀又较重,想在劈砍时刀刀见效,必须快速有力。为了表现出刀术猛的特点,须熟练地掌握各种刀法和力法,做到身法、步法、眼法、刀法的紧密配合。练习时应气充而力雄,身械协调,刀随身转,以身休带四肢,来助刀发力法迅疾轻灵,跳跃旋转,进退自如不风人眼机敏,目光炯炯;挥刀快慢相同,舒敛自如。刀的种类很多,有单刀、关公大刀、春秋大刀、金刚大刀、青龙大刀、南洋大刀、九环大刀、青龙偃月刀、朴刀、短刀、腰刀、苗刀、双手带(斩马刀)、小双手(又叫匕首刀,原名黑虎刀)等等,其使用方法和要求各有所不同。 单刀的基本刀法有缠头、裹脑、舞花、劈、砍、撩、刺、截拦、搅、随、戳、抢、扎、斩、挂等。实用套路有串刀、三合刀和夜战八方刀。 大刀,被称为'百兵之帅',多以双手执握舞动。主要刀法有:斩、劈、抹、云、撩、错、带等。所谓'大刀看刃',就是各种刀法在刀刃上运用清晰。演练时,一招一式,大劈大砍,一动一静,威力很大。明代黄圻《三才国会》中说:'公偃月刀,刀势既大,其三十六,兵伏遇之,无不屈者,刀类中以此为第一。'朴刀,是大刀中分量较轻、柄稍短的一种,舞动起来灵活轻快,多为步战使用。又叫双手带。全刀由刀身、刀柄、刀盘、响环第四大部分组成。

百兵之王——枪

人们常说的“十八般武器”样样精通,那你知道都有哪些兵器吗?

枪在古代称作矛,为刺 兵器,杀伤力很大,其长而锋利,使用灵便,取胜之法,精微独到,其他兵器难与匹敌。故称为'百兵之王'。《宋史·李全传》载,反金起义军女首领杨妙真的杨家犁花枪法精妙非常,杨曾自诩:'二十犁花枪,天下无敌手。' 枪由枪尖,枪缨,枪杆组成。枪尖为钢铁打制,原始社会枪尖以竹,木削成。枪缨古时多用马鬃制成,今用细麻丝制成,枪杆古多铁制,攒竹制,今用白蜡木杆,枪的长短不同,名称也不同。1.83米称步下枪、2.33米称花枪,2.76米称中平枪,4米为大枪,5.33米为大杆儿,6米称为矛,11米长的为毛竹大杆,现代武术比赛用枪规定,最短必有等于练习者直体站立后再直臂上举的高度。古代大枪、大杆的使用为二人,一人在前扛枪杆,一人在后使用。 枪的各类很多,有花枪、笔枪、大枪、锥枪、槌枪、梭枪(又称飞枪,标枪)、尖枪、太宁笔枪、抓枪、双头枪、双头双枪、钩镰枪、四角枪、箭形枪、曲刃枪、环子枪、拐子枪、攒竹枪、长顶枪、鸦项枪、素木枪、绿沉枪、浑铁枪、龙头枪、龙刀枪、虎牙枪、虎头枪、龙凤枪、单钩枪、双钩枪、铁钩枪、柳叶枪、蛇镰枪、蛇尾伞枪、柜马枪、捣马突枪等。这些枪的用法除花枪、大枪、双枪、双头枪、钩镰枪外,多已失传。 枪法流传较多的常有罗家枪、杨家枪、岳家枪、马家枪、沙家枪、六合枪、八母枪、子龙枪、大犁花枪和峨嵋枪等,各有精研,各有所长。但基本枪术技法还是比较一致的。主要枪法以拦、拿、扎为主,此外还有点、崩、挑、拨、缠、舞花等法。 基本枪术技法:持枪稳活,前管后锁,两手持枪,稳而不死,活而不滑,持枪之势,贵为四平,所谓四平,即顶平、肩平、脚平、枪平。根不离腰,三尖相对,所谓三尖相对即鼻尖、枪尖、脚尖。扎枪要直出直入,须平正灵活,迅速,腰腱劲直透枪尖,势 如潜龙出入。扎枪又分为上平,中平和下平,以中枪为法,并有'中平枪、枪中王,当中一点最难挡'的说法。还有人说花枪为'百兵之贼'(贼滑之意)。 大枪 枪为'百兵之王',大枪为'枪中之王'。大枪全长3.56米。把端直径为一虎零一拍(即满把握信,拇食指指尖相对,中间尚空三指之距)。枪头长0.39米,其重根据枪杆分量而定,一般重1公斤左右。枪法有:扎、搕、挑、崩、滚、砸、抖、缠、架、挫、挡等。但没有常见的舞花。因大枪体长,动作幅度大,练习大枪要求身不离枪。枪不离中心。要有雄厚的臂力、腰力、腿力和良好的身法与灵敏的步法。如扎枪时,讲究以身步前送,上架时至头顶即回,下压时一磕敌械即回。 大枪动作多以功力,实用为主,两人对抗性对扎枪练习,就是提高对大枪各种技法的体验和使用,也是实实在在的长功夫的练习方法。

百刃之君——剑

人们常说的“十八般武器”样样精通,那你知道都有哪些兵器吗?

剑,属双刃短兵,素有'百刃之君'之美称。剑的最早出现在殷商以前。春秋战国时,斗剑、佩剑之风盛行,剑术量论也相应得到发展。汉趄,击剑更是朝野风行,不少人以便术显名于天下。隋唐时,剑形十分精致华丽,给后世影响很大,故有'鼻剑'之称。宋代以后,击剑之风逐渐为剑舞所代替。剑在古代,除了作为格杀的兵器,锻炼武 艺的器械外,还有多种用途。 其一,被作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例如皇帝授给亲信大臣的'尚方剑',具有'先斩后奏'的生杀大权。其二,剑被僧、道作为法器,说剑能'隐身'、'降妖'、'杀魔'、'于千里外取人首级'。 其三,剑被作为礼仪中显示地位等级的标志。古籍中记有严格的佩剑制度,如佩剑人的年龄不同,地位不同,装饰的金属或玉石等也有所不同。 其四,剑被作为一种风雅佩饰,文人学士佩之以示高雅不俗。 剑的结构,一般分显剑身、剑柄两大部分。剑身由剑刃、剑尖、剑锋、剑脊组成你还没柄由剑格(护手)、握柄、剑镡(剑墩,又称剑首)组成。此外尚有剑鞘、剑穗等附属物。剑的长度,古今差异很大。现出土文物中,短剑约40厘米,类似匕首,可近身搏斗,亦可投掷遥击剑达140厘为,可用双手握柄。现代武术运动中的剑的长度,按《武术竞赛规则》规定,以运动员反手直臂持剑,剑尖达于耳垂为准。 武术种类很多,各派剑术都有自己的风格、特点,但基本的剑法特点还是比较一致的。 基本剑法特点你还没势造型优美,招势迭逞轻盈潇洒,韵度自如步法敏伐轻灵稳健,敏捷多变,剑法规整清晰,身剑协调。故武谚有'剑如飞风'、'剑走美式'、'剑似游龙'之称。剑术演练起来,动静、缓疾、升伏、进退、刚柔、轻重、伸缩、起落,以及移步换势等动作轻灵飘逸,似飞凤翱翔你还没势变化吞吐自如、千姿百态。 剑术的演练形式有个人单练、双人对练和集体演练三种。按剑术的练习内容可分为单剑、双手剑、穗剑(有长穗剑与短穗剑之分)、双剑等类。按剑势风格可分为势剑、行剑、绵剑、醉剑。 单剑 常见的一手持剑(多为右手正握剑),进行剑法套路演练的剑术。剑法多以击、刺、格、洗、劈、砍、撩、提、抽、带、崩、点等为主。 双手剑 双手据抓握剑柄(剑身与剑把均较长),进行剑法套路演练的剑术。剑势动作简朴,威武、劲力深厚、遒劲,勇猛气势可与刀法媲美。剑法多以劈、砍、撩、刺、击、格等为主。 穗剑 剑首配系长剑穗款待剑法套路演练的剑术(双手剑术一般不配剑穗,其他剑术多配系短穗)。演练时,步动身随,剑随身行,穗随剑舞,潇洒奔放。剑法多以穿、挂、云、撩、抹。带、劈等为主。技击时,可以抓握剑穗掷剑击出,此称撒手剑。 双剑 两手各持一剑,款待剑法套路演练的剑术。演练时,步法轻灵敏捷,身法轻盈柔和,动作潇洒飘逸、圆活多变,剑法多以穿、挂、提为主。双剑又有短穗双剑和长穗双剑之分。 势剑 (又称工剑,站剑)一手持剑,剑动作突出一个'定'字,工整端庄,形健骨遒。桩稳步健剑法清晰,刚劲有力。 行剑 一手持剑,剑势动作突出一个'行'字,行多停少,纵横挥霍。步似行云,身似行蛇气势连贯,剑神合一。 绵剑 一手持剑,剑势动作柔如蕴藉,似行云流水,连绵不断你还没法轻缓圆活,柔中寓刚。 醉剑 一手持剑,剑势动作形似醉酒,洒脱自如。忽往复收,乍还疾,步碎身晃,剑法多变。 各种剑术的演练,必须做到内外相应,神形融合,意势合一,剑身如一你还没法轻盈潇洒,清晰明快,静如处子,动似游龙,舞似飞凤。由于剑为双刃,故不能做缠头裹脑,缠背绕腰等动作。不持剑之的,可握为剑指(即食指,中指并拢伸直,其余三指屈握,拇指屈压于无名指甲上),与剑法、身法密切配合。 常见的剑术套路有:太极剑、太乙剑、武当剑、昆仑剑、昆吾剑、峨眉剑、三才剑、三合剑、七星剑、八仙剑、八封剑、十三剑、达摩剑、通背剑、绨袍剑、纯阳剑、金钢剑、青龙剑、青萍剑、飞虹剑、龙形剑、龙凤剑、蟠龙剑、螳螂剑等。

十八般兵器——戟

人们常说的“十八般武器”样样精通,那你知道都有哪些兵器吗?

戟是器械的一种,始于商周。系由古代兵器演变而来。戟有'一条龙'的说法,即龙头、龙口、龙身、龙四爪、龙尾。其头能攒,口能刁,身能贴、靠,爪能抓,尾能摆。有青龙探爪、黑龙入洞、懒龙翻身、乌龙摆尾等式子。戟分马上戟和步下戟,双手执这,还可一手握杆,另一手握于月牙内的铁梁上。长戟杆长于大刀,有能舞花,谚称'剑无缠头,戟无花。'戟可左右手前后换把使用,其出之势如同戳棍,故叫'戟扎戳势'各派戟法差异较多,以六路戟法为最佳。戟最基本用法有贴、靠、剁、片、钩、搂刁、提等。 戟分为长杆单戟和短柄双戟。长戟分为方天戟(戟头有两个月牙,杆上有戟形,如画字,朱漆为饰,故名画戟。还悬有彩绸,上系金钱,叫金钱五色幡),青龙戟(单月牙,杆上画有盘龙,朱漆为饰,悬系彩钺叫金钱豹尾子)、蛇龙戟(戟刺为蛇形,余同青龙戟)、月牙戟、东方戟、护神戟和戟镰、常胜戟等。短柄双戟分单月牙(练者多),双月牙。也系有彩缨球,今皆系红缨。 戟初为兵器,后深化为仪仗和装饰物。如帝王驾前卫士执戟侍立。明代民族英雄于谦的《漫题屋壁》诗末两句曰:'门前无列戟,错认野人家。'列戟是官爵的象征。富户条案上古瓶中插银戟,取戟与'给'谐音,象征富贵、自给自足。墙壁上挂有戟图,上画之戟,中为双月牙青龙戟,两旁斜插有单月牙青龙戟。

十八般兵器——斧与钺

人们常说的“十八般武器”样样精通,那你知道都有哪些兵器吗?

人们常说的“十八般武器”样样精通,那你知道都有哪些兵器吗?

斧与钺是罕见的兵器,斧钺在古时候是不分的,长柄巨斧名为钺,也叫大斧,长达2.66米。《古今注》载:'金斧黄钺也,铁斧玄钺也,三代通以断斩'。但由于使用方法的不同,斧和钺还是有所区别的,凡在斧背上有钩或斧上有枪刺者,即为钺。 长柄的斧和钺,古时多为马上用的重兵器,有'祥手宣花斧'、'开山斧'、'偃月斧'、'金蘸斧'、'开山钺'和'压丑钺'等。短柄的斧,有单,双斧之分,为古时步兵所用。短柄因形状扁宽,也称为'板斧'。黑旋风李逵使用的就是两把板斧。 斧和钺历史悠久,1972年河北藁城县台西村曾出土了一件商代青锏钺,它说明了我国早在三千年前就已经使用青铜的兵器了。陕西出土的秦代'钺'做工相当精致,有刃,有背,上面铸有纹饰。斧和钺舞动起来,姿势优美,风格粗犷,豪放,使用方法有劈、剁、搂、抹、云、片等,带刺,带钩的钺则多刺,钩两法,由于斧和钺演练起来比较笨重,加之很多传统套路已失传濒于失传,故现在已很少见。

这里所说的钺是子午鸳鸯钺是门派的独特兵器。子午鸳鸯钺是短兵器演练,演练起来千变万化,具有强身健体,自卫防身的价值。子午鸳鸯钺为内家独门兵器,单人使用可同时对战同水平功夫两人到三人。子午鸳鸯钺是由清代所创,又叫'日月乾坤剑'。钺分子午,一雄一雌,演练时开合交织,不即不离,酷似鸳鸯,故名'子午鸳鸯钺'。此兵器练法与众不同,它步走八方,运动中求变化,并随心所欲,变化万端,易攻难防。主要招法有:青龙返首、狮子张口、脑间挂印等独特方法。是一套不可多得的民间武术经典套路。

十八般兵器——钩

人们常说的“十八般武器”样样精通,那你知道都有哪些兵器吗?

钩是一种多刃的兵器,系由古兵器戈演变而来。春秋战国时期戈、钩、戟并用,从卫墓出土的铜钩来看,钩的形状似戟,只是戟上边为利刃,而钩上边为一线钩形,故名钩。颜师古注:'钩亦兵器也,似剑而曲,所以钩杀人也。'古战场上用钩者颇多。两晋时,英勇善战的冉闵就'左操双刃矛,右执钩戟,以击燕兵,斩者三百余级'。武术中所用的钩有单钩、双钩、鹿角钩、虎头钩、护手钩等。技法有推钩、挫钩、撕钩、提钩、钯钩、分钩、搭钩、行钩、云钩、托钩、献月等。演练进要求有起伏吞吐的身法来配合,因此有'钩起浪势'之说。

镰钩:短兵双械。其钩身上有一铁镰,握手处有一月牙形护手刃。

护手双钩:其钩之顶端高耸,钩尖锋利,握手处有一月牙形护手刃。

梅花钩:其钩身上有梅花形图纹,握手处有一月牙形护手刃。

鹿角钩:其钩身上有鹿角形铁刺,故得其名。其钩无护手月牙刃。

钩镰子母钩:身上有锋利的铁镰,无护手月牙刃。

少林双手钩:全长二尺八寸,月牙长七寸五分,柱长一寸五分。

十八般兵器——叉与飞叉

人们常说的“十八般武器”样样精通,那你知道都有哪些兵器吗?

叉是古代作战时长刺武器之一,属十八般兵器之列,叉最先本是一种生产工具,据古籍记载,远古人们打猎捕鱼,大多用叉,《水浒》中解珍,解宝打虎时用的就是钢叉。明代的兵书《武备志》中还记有一种'马叉',上可叉人,下可叉马。叉按形状可分为:牛角叉(俗称虎叉)、三须叉、三角叉、龙须叉(俗称两股叉)等。叉长约五六尺,在叉座间镶有铁片或系有彩绸之类。 叉演练起来风格独特,使用起来叉头、叉柄可用,它的用法据传有32种之多,如拦、横、捂、拍、掏、挑等。武林中叉的演练甚为罕见,传统的著名套路,有太保叉、飞虎叉,龙须叉等。飞叉、俗称'开路',是由叉演变而来的。人们用鱼叉投掷大鱼时,在叉柄 上系缚绳索,使用时将叉掷出,然后抓着绳索又将叉收回。投掷不中,在绳索收回时,要接住在空中转飞的鱼叉,是要有一定的技术,因而飞叉的技巧,就是在接鱼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另外,叉即是生产工具,又是战斗武器,和人们的生活极为密切。在我国民间,每当春节、元宵佳节或庙会及盛行'出会'活动,那寒光闪闪,鸣声铿锵的飞叉的表演总是在各种游艺节目的前面,担负着'开路'的任务。民间练飞叉的组织也叫做'开路会'。 飞叉的表演,技巧性很高,表演时不能用手握叉,任凭它在臂、腿、背上转圈翻滚,这就需要运用肌肉的紧张或松弛和用力的大小,来调整飞叉的重心和速度,控制飞叉的起、落、转、合。还可以做出许多花样,如抡高、踢高、'怀中抱月'、'过桥'等。 武林中擅长飞叉的名家很多,已故著名武术家郑怀贤就善舞飞叉,早在1936年他做为中国武术代表队的成员,去德国柏林参加第11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时,就表演过飞叉。山东著名民间艺人,'飞叉大王'刘仲山,身怀绝技,而且,他也是擅长'潭腿门'的拳脚。

十八般兵器——鞭

人们常说的“十八般武器”样样精通,那你知道都有哪些兵器吗?

鞭为之一种,其由来与相同,惟锏必双用,鞭则有单双軮硬之分;考诸古籍所载,大都系单鞭硬鞭;稽之现在,则都重軮鞭。軮鞭之制,不知起于何时?创自何人?至双鞭之法,疑后人因见于戬法双用,攻御并行之便利,故窃其法,易单为双。然鞭戬同为无刃之短兵,不过形式稍异;至若抡舞攻御之法,主力点既完全相同,自不能大异,彼创双鞭者,亦正见其矜奇眩世耳。鞭之区别如是,而名称亦至不一,即就硬鞭而言,有竹节鞭,虎尾軮等数种,其余无论矣;大概皆就其形式而厘定其名耳。然因名之不同,其法亦因之而门户杂出,多少不同,惟尉迟鞭法为世所崇尚,但近巳不得其传,甚堪惋惜。此外即寻常之硬鞭法,亦大都拾各短兵之唾余,勉强组成。

硬鞭多为铜制或铁制,软鞭多为皮革编制而成。七节鞭、九节鞭、十三节鞭谓之软鞭。鞭适用于马战与步战。硬鞭一般用于马战,持鞭之将多持双鞭。钢鞭沉重而无刃,以力伤人。故持鞭者均需大力勇。

软鞭由镖头、握把、若干铁制鞭节和圆环相连而成。软鞭在晋代即已出现,被认为是猛烈,不易抵御,有7节、9节、13节之分,习称九节鞭。携带方便,使用可长可短,软硬兼施。其技法主要有缠、抡、扫、挂、抛、舞花及地趟鞭等。软鞭以圆运动为主,借助手臂摇动,身体转动,增加鞭的击打速度,改变鞭的运动方向。软鞭分单鞭和双鞭,也可与其他器械配合。硬鞭有两种,一是竹节钢鞭,形如竹节;另一种是13节水磨钢鞭,长约1米,鞭尾有坚木或铁制柄,头尾皆可握,能两头使。击法有挡、摔、掉、点、截、盘、扫等。 方节鞭:由鞭身和握把组成。鞭身为十一节方形铁疙瘩组成。鞭把为圆形铁制。用时可以鞭身击打,也可以用鞭尾之小鞭甩击。

秦家鞭:此鞭鞭长四尺,通体为长铁杆。其上下二端各有一突出的圆球。无明显的鞭把和鞭尖的区别。其用法同硬鞭。

雷神鞭:属硬鞭。其鞭长四尺,鞭把与剑把相同。鞭身前细后粗。共为十三节,形如宝塔。鞭身为方形,每节之间有突出的铁疙瘩。鞭尖成方锥形,有利尖。鞭身粗一寸有余。把手处有圆形铜护盘。鞭重三十斤,通体为铁制。

:短兵器械之一。属于硬鞭。鞭长三尺五寸,鞭把为五寸,鞭身长三尺。鞭身后粗前锐。呈方形,有十三个铁疙瘩,鞭头稍细,为方锥形。鞭把粗为一寸三分。鞭头鞭把三处均可握手,能二头使用。

竹节鞭:属于硬鞭。其鞭长四尺半,把手为圆形,上有若干突出圆结,便于握手。把手前有圆形护盘。鞭身前细后粗,呈竹节状,共有九节或十一节不等。鞭身顶端很细。通体为铁制。

十八般兵器——锏

人们常说的“十八般武器”样样精通,那你知道都有哪些兵器吗?

锏为短兵之一,方形有四棱,连把约长四尺,因形似简故名。锏无刃,每距六七寸有节者,名竹节锏;自把至端,完全平直者,名方棱锏;盖以形状不同而更名。考证锏由来,与剑为同时;至二十四法,在秦汉以后,什么人创造,已不能考证;只是短兵对步战,后人多有练习,今南北拳家,类能娴;也像单刀軮鞭携带便利,可随身防护。惟锏无单用,法重双行,故后人有雌雄锏鸳鸯锏等名,亦矜奇胘异,增减原有之二十四法,而另立门户者;然终脱不了此母法也。且有用长兵之人,而藏锏腰间,以防不测者;是则锏为短兵而兼为暗器矣,此大都皆后人之自作聪明,立伪欺人,不可为训也;世之学武者,宜遵古法行之,庶不至多所皆谬。

八棱锏由一根八棱形铁杆制成故而得名,长约四尺。

凹面锏锏长二尺五寸左右。锏把为圆柱形。锏身为方形,内中有槽,故得其名。狼牙锏锏身是一根前端小,后端粗得圆形木棒。其长为二尺。棒长装有四排铁钉,每排四至六刺,交错排列。棒之顶尾各有一刺。铁钉呈三角形。由于铁钉尖锐,且又,攻击能力很强。棒尾端五寸为握柄,无铁刺。

平棱锏长四尺,锏把为圆柱形,尾短有一小孔,可作穿绳之用。锏把前有六边形铜护盘。锏身呈六棱形,尾部粗而丰。锏顶端粗为一寸。平棱锏也有单使,单使锏粗有二寸。

四棱锏锏体呈四棱形状,故得其名。

少林方楞铜锏少林兵器之一,全长三尺。

浑圆锏锏身长为四尺,通体呈圆柱形,以铁制成。

亢龙锏,电影《狄仁杰之通天帝国》里,导演徐克虚构的武器。

十八般兵器——锤

人们常说的“十八般武器”样样精通,那你知道都有哪些兵器吗?

古称'椎',中国武术器械之一,有长柄单锤 、短柄双锤及链子锤等。锤形似瓜,故亦称'立瓜'、'卧瓜',也有四方八棱等形,古代持锤者称为'金瓜武士'。短柄双锤,非常沉重,舞练需要较大的力量。在战斗中用锤硬砸、硬架、很有威力。用法有涮、曳、挂、砸、擂、冲、云、盖等。特点: 1、锤比较重,舞动比较困难。即使是有大力士,马也难禁得住。2、锤短,只能近战,比起枪、长刀等其实并不占便宜。3、锤只能钝击,远不如枪、长刀等造成的创伤更加致命。

方铁锤

锤头呈方形,锤身、锤柄皆为精铁铸成,重四十八斤,较短铁锤为大,为巨力者所喜用。

乌铁锤

乌铁铸就,锤身沉重,约五十余斤,锤长三尺余,始于战国时期,多用于个人防身和突袭。在史书中,多将其记为'长椎'。

铜锤赤铜所铸,重五十余斤,锤身雕镂花印,甚为精美。一般为勇力之士所持用。

混元锤

精钢所铸,属于比较常见的锤身形状,类似于西瓜,锤柄较短,锤长三尺四,为大力之士所喜用。

四楞锤

短锤的一种。因锤呈四棱形,故名。其柄约四尺,主要击法有涮、曳、挂、砸、擂、冲、云、盖等。

卧瓜锤

短铁锤的一种,其柄短,锤头形状如横卧之瓜,故得名。可用来硬砸硬架。主要 击法有曳、挂、砸、擂、冲、云、盖等。

混铁锤混铁、精钢打就,长四尺有余,重九十二斤,双手各持其一,挥舞时虎虎生风,凶猛异常。为金国猛将金蝉子所用。

此锤因刺秦而闻名。张良为刺杀秦始皇,派大力士怀一百二十斤重的大铁锤埋伏路旁,秦始皇巡游至时,掷锤偷袭,可惜而告失败。自此,许多异士都纷纷访求名匠,模仿打造此锤。

震山锤

玄铁、精钢铸就,其形由博浪锤改良而来,锤身沉重,状如斗大,浑体漆黑,所击 之物无不粉碎。

骷髅锤昆仑寒铁铸就,锤身造型怪异,其形如骷髅头,间有罅隙,挥舞之时,可发出狰狞之 声,扰人心神。其所张巨口,可锁定对方,十分难缠。

雷公锤锤身形如圆柱形,端柄有一尖头。传说里的雷公所持之锤就是此类形状。其用法与金瓜锤相同。

破天锤

玄铁所铸,沉重异常。锤头有刺,利可破天。中锤者不仅要受到锤子带来的威猛绝伦的伤害,还要受到锤刺之苦。

梅花锤

为岳飞帐下'八大锤四大将'之一的的掌中宝锤。锤身呈瓣状,锤顶为一朵铁铸梅花。

流银锤

为岳飞'八大锤四大将'之一的何元庆的掌中宝锤。外漆银粉,挥舞之时,银光,颇为雄美。

青龙锤

青龙锤是岳飞帐下'八大锤四大将'之一的的掌中神兵,传言二锤舞圆之时,锤中会飞 出青龙两条,金人近者皆死,直如天神下凡。

单锤重八十六斤,为岳飞之子、'八大锤四大将'之一的的掌中宝锤。牛头山岳云大战金蝉子的浑铁锤,最后巧用智谋,一式'落马分鬃锤'将之击毙。

斗银锤

纯银打造,锤大如斗。传说为《封神演义》中的少年英雄所用。他手使一对斗大银锤,座下玉麒鳞,南征北战、东挡西杀,立下赫赫战功。

灭地锤

此锤单重九十四斤,外漆银粉。为《说唐》中'天下第三条好汉'、银锤太保裴元庆的掌中神兵,是山头号猛将。手持一对银锤 (八棱梅花亮银锤,重三百斤)

金瓜霹雳锤

此锤单重一百单八斤,外漆金水。为《说唐》中'天下第一条好汉'李元霸的掌中神兵。他少年英雄,眉横一字,貌似雷公,板肋虬筋,力能举鼎。手使一对金锤(擂鼓翁金锤,重八百斤),无人能敌。

十八般兵器——流星

人们常说的“十八般武器”样样精通,那你知道都有哪些兵器吗?

流星锤,是一种将金属锤头系于长绳一端或两端制成的软兵器,亦属索系暗器类。仅系一锤者,绳长约五米,称'单流星';系两个锤者,绳长为四尺半,称'双流星'。用力向目标抛击的暗藏武器,现属软兵器类。又名飞鎚、飞锤、流星鎚。流星锤是由远古狩猎工具'流星索'发展而来的,后作为兵器用于战斗。战国时代水陆攻战图上就有双手施放流星,以袭击敌人的形象。清代民间跑江湖卖艺人,常使用流星锤'打场子'。流星锤不仅能缠住对方,还可以打击对方。四川民间流行着一首歌谣:'流星、流星,专打鼻子,不打眼睛'。 流星锤分锤体,软索,把手三部分。锤头各异,有浑圆头、瓜形、梭形。锤身大如饭碗,重量依用者体力而定,一般为4至5斤。锤身末端留有象鼻眼,以蚕丝、人发、鹿脊筋丝编成的软索系于铁环,粗如手指,长800厘米有余。运动方法有缠、抛、抡、扫等,演练时可以巧妙地把绳缠绕在自己的腰身、胸背、肩肘、手腕、大腿、小腿上,然后抖手放开,抛击出去。

十八般兵器——挝(抓)

人们常说的“十八般武器”样样精通,那你知道都有哪些兵器吗?

挝又称镐、骨朵、锤、椎。古代的兵械之一,有长械、短械、软械三种之分。挝的使用方法融有长矛、大斧等长柄重械的技法。

挝头似斧脑可宕击,挝笔似斧刃可用斧之劈撩之法,伸直之挝指则如矛尖,用以戳扎,挝柄似矛,杆可拨可撩。 挝亦为古兵杖之一,形式奇特,长一丈三尺,柄端安一大拳,拳握一笔,纯以铁制,其重量不亚于斧銊,旧式仪仗中时见之。此器大约赤始于周秦之世,非猛勇之将,不得其用也,近来习此者,巳寥若晨星,盖古法失传矣。惟锤镋之法,皆于此,略能想象耳。嵩山拳叟李杰,曾从名武师,转辗传授,故北方健儿多能之者。法只十五手,而各势不同,非若刀枪剑斧等法之有重复,意古人随势换法,并未加以组织耳;然按抡舞,亦并不觉其散漫无序,而每手换势,尤见其神化敏捷之妙;惟器重无锋,尃以猛攻见长,毫无含蓄之意,未始非微疵也;故力弱之人,决不宜用笔挝,因易迟钝而受算也。

十八般兵器——镗

人们常说的“十八般武器”样样精通,那你知道都有哪些兵器吗?

镗,中国古兵器。隋朝便已有之,是由枪发展而来的。镗一般头的两边形似马叉,中间似剑状。它上有利刃,称正锋,长1尺半,尖锐如枪,横有弯股刃,两锋中有脊。锋与横刃互镶,并嵌于七、八尺长的柄上,柄下端有长约半尺的梭状铁钻。镗的形状较多,主要有:月牙镗、四节镗、五齿镗、三节镗、雁尾镗、雁翅镗、雁嘴镗、凤翅镏金镗、锯翅镗、金牛镗、燕子镗、凤翅镗、夜战镗、牛头镗、燕子镗、雷震镗等。

镗长而重,多为力大身高者使用。使用时多是两手交换,有时左把在前,有时右把在前。它的基本技法有:捕、折、翻、撩、勾、捅、捞、咬、拨等。

九凤镋:长约九尺,其中柄长七尺。镋长七尺半,形似耙,有九个叉刺。镋柄尾有一约半尺长的铁鐏。

九曲镋:长约九尺。其中柄长七尺。镋长一尺半,分为三叉,每叉有三刺,其叉头形似枪头,呈扁平状,两侧犬向外平伸,每叉左右有一小叉呈弧形环抱。

牛头月镋:又称'牛头镋'。其镋头形似三股叉。铁制,当中有利刃,状如剑尖。刀下横有两翅,弯曲如牛角,相距约一尺两寸。翅为棱形,四面削直,以求锋利。镋柄为粗木制成,长约六尺。牛头月镋能攻能守,尤善破枪。主要用法有支、捕、折、翻、捞等。日本武士使用的片镰枪就是牛头月镋。

夜战镋:长八尺五寸,其中柄长七尺。镋头分为三叉,中叉形似枪头,两翼叉曲向左右两侧平伸,尖端锋利。镋头镀黑色,适用于夜间作战。

雁尾镋:长九尺,其中柄长七尺,重十斤。柄尾铁鐏长五寸。镋头分为三叉。其两翼叉形似雁尾,故名。

雁翅镋:长九尺,其中柄长七尺,柄尾有五寸长三棱铁鐏。镋头分为三叉,中叉形似枪头,两翼叉形似雁翅,故名。用法与镋相同。

雁嘴镋:长九尺,其中柄长七尺,柄尾铁鐏长五寸。镋头分为三叉,中叉形似剑状,两翼叉形似雁嘴,每叉两面有刃。主要用法有支、捕、折、翻、勾、捅、捞、撩八法,尤以捅、勾为甚。

阴阳镋:长九尺,其中柄长七尺,镋头长一尺五寸,柄尾铁鐏长半尺。镋头分为三叉,中叉形如枪头。两翼叉一个向上,一个向下为阴阳分向。叉头呈尖形,两面开刃,锋利无比。用法与镋相同。

齿翼月牙镋:铁制。镋头有尖,长一尺,左右分出两股,各长八寸,状如月牙,上面植入个十六个小刺,每个小刺长五分。用法有刺、拦、挂、扎、锯、架、盖、挑等。

雷震镋:长八尺五寸,其中柄长七尺。镋头分三叉,中叉形如枪头,两翼叉曲折弯向镋柄。

十字镋:长一丈二尺,其中柄长一丈零五寸,柄尾铁鐏长五寸。镋头分为三叉,中叉形似枪头,两翼叉形似十字,刃如枪刃。这个长度最适合用于马战,主要用法有支、捕、折、翻、勾、捅、捞、撩八法。多为日本武士使用。

百兵之首——棍

人们常说的“十八般武器”样样精通,那你知道都有哪些兵器吗?

人们常说的“十八般武器”样样精通,那你知道都有哪些兵器吗?

我国北方多称棍为'棒'或'白棒'南方则称'棍',而古代多称棍为'梃'或'',名称虽异,实为一物。棍为无刃和兵器,素有'百兵之首'之称。 棍的历史悠久,是原始社会主要生产工具之一,也是最早用于战争中的武器之一。占国时,孟子曾对魏惠王说:'王如施仁政于民……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而俞大猷所著《剑经》,是集棍法之大成著作。 我国古代棍术流派甚多,明代已有少林棍、紫微棍、张家棍、青田棍、赵太祖腾蛇棍、贺屠钩杆、牛家棒、孙家棒、巴子棍、俞大猷棍法等十几种著名棍法。嘉靖四十年抗倭名将俞大猷奉命南下,取道河南,遂访少林寺。观少林棍法后,俞认为'已失古人真传'众僧'愿受指教',并扒宗擎,普从二人入俞军中学习,三年后二人返寺,又教百人之多,少林棍法由此驰名海内。明万历年间,安徽休宁县著名武术家程冲斗曾投师少林寺学艺,并将所学少林棍法依势绘图并附文学说明公布于世,这就是《少林棍法阐宗》一书,此书为研究古代棍法的演变和发展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棍的各类很多,有大棍、齐眉棍、三节棍、大梢子棍、手梢子棍等。大棍长八尺有余,舞动时需要有很大的腰腿之劲和臂力,实战时往往以其长、大、重先制于人。齐眉棍立棍于地,棍高以眉为度(现在武术竞赛规定用棍与头齐),舞动时可大蹦大跳,倭、劈、扫、舞,灵活多变,棍声呼啸,气势极为勇猛,很适用于'武舞'棍法练用。三节棍是三节短木棍,蹭有铁环相连接,携带方便,舞动时可长可短,可伸可缩,出入难防,棍法灵活多变,有一定实用价值。大梢子棍是一根长棍和一根短棍中间用铁环连结起来,《武经总要》中提到的宋代'铁链夹棒'与其形近。手梢子棍是一种较为短小的梢子棍,多为双手各执持一棍演练。 近百年来,各武术派别创造不同类型的棍术套路很多,数目难以确切统计。各派虽各有异同,但练用起来,都离不开劈、崩、缠、绕、点、拨、拦、封、撩、扫等棍法。其形式有单人练、集体练等。各家棍术虽有不同,但在要求上仍有共同性。例如:'练棍要手臂圆熟,身棍合一,力透棍尖,风声呼呼'。舞棍要勇猛,快速,有力。双手执棍,开合,旋转要圆熟自如,拳谚说:'枪扎一条线,棍打一大片'。棍谱说:'棍起空灵多变化'。 棍术就其内容特点不同,又可分为两类: (1)侧重技击性棍法,大都采用二人对劈的基本功夫,也有带护具进行互相劈,打,拦,刺等训练,虽然棍法不多,但实战性较强。 (2)侧重艺术性棍法,大都 发展难度动作,讲究姿势优美,是一种不求实用的'武舞'棍法,此乃古人所指'满片花草'。小说《水浒传》中的九纹龙史进,舞棍'使得风车儿似转',就属于这类'武舞'棍法,两类棍法都有很高的体育价值。舞棍时要求手、眼、身、法、步协调合一,有利于提高身体的力量、速度、耐力,增减勇敢顽强的精神。

十八般兵器——拐

人们常说的“十八般武器”样样精通,那你知道都有哪些兵器吗?

拐, 又叫'拐子',据说是由农具或老人的拐杖演变而来。之所以说它'冷门'却要加引号,一是因为它曾经盛行却在今日难觅习练者,二是因为它虽然极少出现在民间武 术,却又在警队中普遍使用。明明是一个古代冷兵器却在现代依然被广泛使用,而普通百姓却又很少了解它。在我国武术系统中,据说是十八般兵器中的一种,根据长度分长拐和短拐,根据外形分为二字拐、十字拐、卜字拐、上下拐、钩镰拐、原样拐等等,可谓分类繁杂。相 传在明清时期,拐在我国南部拳法中曾盛行,民国时期依然有大量国术家习练此种武器,然而由于历史原因,许多拐术已失传或者即将失传。

十八般兵器——槊

人们常说的“十八般武器”样样精通,那你知道都有哪些兵器吗?

槊是一种重兵器,中国古代冷兵器,是重型的骑兵武器,是长矛的重型精品版。有狼牙槊、枣阳槊、指槊、掌槊、权槊、衡槊等,皆为长兵。狼牙槊长约六尺,杆端装有长圆形锤,锤上密排铁钉八行或六行,形似狼牙,杆下有三棱形铁钻,所以得名狼牙槊。而枣阳槊与狼牙槊略同,只是槊头呈头形,以铁制或坚木制。

槊起源于汉朝,兴起于骑兵为主的战争朝代,即:魏晋—隋唐。这一时期骑兵是争霸天下的决定性力量,重装骑兵对决促进了装甲与武器的发展,这个环境造就了中国甲骑具装骑兵的武器与装甲的发展高峰。宋朝之后,失去产马的产地,没有强大的骑兵部队,槊这种强大的骑士武器,失去使用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