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教创立于西汉,张道陵效法儒教而立道教,中国社会就以儒,道两家遍布方方面面。中国社会恰如人之阴阳五行,而儒教道教,一阳一阴,则构成社会的基本框架基础,历代不同更迭,更加反映儒教和道教,此消彼长的发展之路。秦朝用以黄帝,西汉前期已用黄帝,而后出儒教,东汉再推老子,并用黄老,沿用至两晋南北朝。道教在南北朝时期全面发展和建立起来,而隋,唐以道教为国教,时至于北宋;南宋儒教全面建立,从此中国社会上上下下,完全进入儒教一统的局面。 而人处于社会,或困于儒,或顿于道,于此形成家庭的人性伦理关系。国家管理实现儒教一统,阳面为上;民间社会散布道教法理,阴面为下,一统江湖,人人得而归之,莫有其一,所以道教在江湖,在社会,在民间影响力是非常大;南宋后理学儒教对社会影响是巨大的,凡有读书人的地方,必须遵守儒教,造成道教只可立于山林,是社会对道教的压制,这是造成后世道教没落的根源。同时,无论儒教,道教,都是以宣扬某种文化为载体,是世界上最好的宗教,这是中国文化的价值所在,有别于世界其他文明的根源所在。二者大道归一,道教虽下,儒教虽上,教义不同,文化有异,而文化认知的本原归道之根本。 和谐社会,本于国家实行仁政,以民生为基础;社会尊顺天道,以社会安定为线,家庭归以人道之源;人类自身因人性而分,本于学识修养和礼仪而别于本性之禽兽,方可言和谐;国家管理则归儒家本原,不回儒教之末,社会返道家之途,不回道教之桥,上下共荣,阴阳互动,成为一而为大统,社会将出现大治,回中华文明之根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