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诗经》开始,中国的诗人们似乎就和雨结下了不解之缘,无数经典的诗作,雨都成了绕不开的主题,又疾风骤雨,更有风雨缠绵。而那些缠绵的雨水,落在了一首首词里荡漾开了醉人的涟漪。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李商隐说“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我没见过芭蕉,无数次只能对着窗外的丁香花想象着它在雨中怎样结出了愁绪。似乎中国人一直以来都有这样的思绪,人的愁苦往往都在物的身上的。但是如果没了雨,那些所谓忧愁的丁香花,也许就失去了味道。就连戴望舒的《雨巷》,雨和丁香还是分不开的。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杆处,正恁凝愁! 柳永终究还是一个伤心人。潇潇暮雨本来就最容易让行人怀念家乡了,何况是凄苦的秋天的暮雨呢?秋天是肃杀的,秋雨是最寒冷的,离人的心是最苦的,这词虽然壮丽,但是掩盖不住柳永的心。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要说最愁苦的雨可能莫过于李清照眼中那秋天的梧桐细雨了。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天还能再亮,雨夜总会过去,但是李清照的心谁来修补呢?她自己吗?她似乎已经再也没有了力气。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当雨落在那国破家亡的人的心里又是一种什么滋味,也许这滋味没有人比李煜更懂了吧!梦里的江山啊,再也回不去了,醒来了才知道自己只是一个亡国之君,那故国离开的时候何其容易,可是无缘再见了,只有窗外的雨空自潺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