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朝的时候,想要到汴梁考试中举,首先要解决“户口”的问题

 历史解密坊 2019-06-26

最近几天,2019年高考成绩已经陆续公布,又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其实,我们现在还算是幸运的,只要一心读书就行,而不像宋代的科举考生,必须先解决户口问题,往往也就是因为一个户口,让很多学子被拒在了汴梁城之外,究竟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小编就来给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我国的户籍制度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时期,就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户籍管理制度,并且秦始皇能统一六国,也有户籍制度的一份功劳。之后,经过秦汉数百年的发展和改进,到唐朝时期,户籍制度就已经十分完善,并且为唐朝的盛世繁华,也打下了一个极为坚实的基础。
在唐朝的户籍制度下,百姓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编户”,一类是“非编户”。编户就是有一定社会地位的资产阶级,而非编户就是与之相对的无产阶级,如工人,奴仆和杂役等等。此后到了宋代,在户籍的分类上有了很大的进步。

宋代主要分为“坊郭户”和“乡村户”,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另外,宋代的户籍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唐朝户籍制度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比如人们都相对自由了,也没有所谓的户籍贵贱之称,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因此宋代社会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和开明的户籍制度是分不开的,因为人们都可以自由迁徙了。另外,很多人也将各地的商品,不断的带到别的地方售卖,于是很多人也就开始弃农经商,扎堆的往城里去。

比如当时的都城汴梁,就聚集了150多万人,在当时来说算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不仅是宋朝的政治中心,还是经济和文化中心,同时更是世界文化交流和融合的中心。因此,汴梁对年轻人的吸引力,犹如我们今天的北上广深一般,让科举考生们无一不神往。
于是汴梁的人越聚越多,眼看着就要超过一个城市人口的最大负荷,如果不想办法控制外来人口的飞速增长,那将会给汴梁带来灾难性的结果,让繁华成为混乱。因此,宋代朝廷就颁布律法,明确要求如果考生想来汴梁参加科举,就必须要先有汴梁户口,同时还要求在汴梁连续居住7年以上,并且要有一定的土地资产。

如此一来,汴梁加高了“门槛”,一下子就将半成以上的考生拦在了门外。如果说“住七年”和“土地资产”好办的话,那搞到一个汴梁户口简直就比登天还难,尤其是对广大科举考试来说。
在宋代的户籍制度中,其实最开始想落户某个地方还是很容易的,比如说想在汴梁落户,只需要在汴梁连续居住满一年,并且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即可获得汴梁户口。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都开始往繁华的城市迁徙,便导致农村地区的劳动力严重流失,最后就会动摇国家的农业基础,故此,宋代朝廷就提高的落户的要求。

比如还想在汴梁落户,就需要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而且不能是租的,也不能是借的。当时汴梁的商品经济极度繁荣,因此物价水平也高得吓人,如果想在汴梁买一套房子,少则五六千贯,多则万贯,和当时汴梁的工资水平相比,简直就是一天一地。
据史料文献记载,当时汴梁一个普通的苦力工,一个月都赚不到一贯,就算是做生意的富人,一个月最多也就十几贯,然后再扣除生活开销,如果想买个一万贯的大房子,则需要八十多年。而且您要知道的是,这还是对一个当时的富人来说,如果是没有收入来源的考生,那想搞到汴梁的户口,基本就是天方夜谭。

由此可见,宋代的考生确实很不容易,不仅要十年寒窗苦读,而且还有赚钱买房争取一个户口。若不然读了再多的书,到最后还是考不取功名,就更不要说光宗耀祖了,所以说我们今天的万千学子是多么的幸运,能在一个平等的社会下接受教育并考取自己理想的大学。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刘立江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