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历史
"萧太后"是指辽朝(大契丹帝国)的圣宗之母萧氏(史称萧太后),此河之所以以"萧太后"来命名,是因为当年她率军征战北宋的时候,扎营在今天的北京,曾经一度缺水,差役寻水许久,终于找到了一条河流。萧太后喝后夸赞水很甘冽,便问起水名。差役报这是条无名的河流,她就降旨以她的名号来命名。这当然只是个传说,正史中没有记载。 据相关史料显示,萧太后河是北京最早的人工运河, 位于京城的东南部,因辽萧太后主持开挖而得名,始于统和六年(988年),是北京成为国都以来最早的漕运河,最初是为运送军粮所用,后成为皇家漕运的重要航道。它比元代漕运的坝河早280多年,比元明清漕运的通惠河早300多年,而今依然是北京东部的主要河流之一。 明清笔记记载:"河面船只穿行,河岸行人如织,如同江南水乡。" 折叠 编辑本段 地理环境萧太后河位于北京市东南郊。主流源于东南护城河,上游支流源于朝阳区老虎洞。自西北向东南流,在通县汇入凉水河。1958年修建通县通惠引水干渠时,将该河拦腰截断。上段主河道长11.85公里,宽8-13米,流域面积21.83平方公里,在朝阳区马家湾村南入通惠排水干渠。萧太后河是北京市南部城区及朝阳区南部的主要排水通道。上游河段排洪能力33立方米/秒,下游河段排洪能力55立方米/秒。河道上修建蓄水闸6座,蓄水20余万立方米。 折叠 编辑本段 水被污染
山,是村边一块占地十几亩的"渣土山"。这座30米高的"渣土山"完全由倾倒渣土而产生,经媒体曝光后,据说要被植树绿化成公园景观。 水,便是萧太后河了。流经此处的萧太后河,保留着"牛奶河"的特色,水流看起来更缓,水里的杂物也更多,臭味自然也没有消减的意思。 城,是这里的新楼盘。大鲁店北路北侧的楼盘距离萧太后河,不足200米。向这里的房产中介了解,这个著名的楼盘,如今的均价在25000元/平方米左右。在楼盘与萧太后河之间,是一片低矮的平房区,许多拾荒者居住于此,他们的生活垃圾也就近排放在萧太后河中。
而造成污水直排的原因,一是居住人口的不断聚集,二是基础设施不健全,三是污水处理能力的不足。姜文来认为,政府应当从长远的角度对一个地区的污水处理能力进行判断,把需要的容量预留出来,甚至对一些新建小区,执行污水处理设施先行的措施,毕竟作为一个人口超过两千万的超大型城市,北京市的环境负荷量逐年增加,这给北京的污水处理能力形成了严峻考验。在加强排水管网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还要建立和执行最严格的水质保护制度和考核监督机制,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治理。 折叠 编辑本段 治污进展
虽然全市污水处理能力亟待提高,令人欣喜的是,萧太后河逐步还清,指日可待。记者获悉,今年5月,专门为治理萧太后河而建的垡头污水处理厂将全面完工,年底前实现开工运转。 昨天,记者找到了这个在建的污水处理厂。厂房已经建成,设备也在陆续安装,尚有一些路面平整,绿化植被等工作没有完工。设计施工方北京市政路桥集团的徐军介绍,垡头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日处理规模为2万吨,流域面积涉及44.6平方公里,"消化"萧太后河的污水,处理成为再生水,再补充到下游的通惠灌渠。2011年3月正式开工,今年5月份将全面完工,经过数月的设备调试,年底前污水处理厂将开始为萧太后河处理污水。徐军介绍,未来,垡头污水处理厂还计划了远期工程,预计污水日处理能力将达到8万吨至10万吨。 |
|
来自: 昵称64930786 > 《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