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艺术圈发生了一场震惊全球艺术市场的交易。全球知名艺术品拍卖行苏富比,被欧洲电信和媒体大亨、Altice创始人帕特里克·德拉希(Patrick Drahi)以37亿美元收购,苏富比在上市31年后重归私人所有,并从纽约证券交易所退市。 以37亿美元买下苏富比的帕特里克·德拉希(Patrick Drahi) 最古老的拍卖行据《卫报》报道,苏富比创立于1744年,比纽约证券交易所还要早近50年。他的创立者塞缪尔·贝克(Samuel Baker)是一名图书经销商,他在伦敦考文特花园的天使皇冠酒吧里卖了10年书。 1744年3月11日,他在河岸街埃克塞特交易中心(Exeter Exchange)的售楼处进行了第一场拍卖,“数百本稀有而珍贵的书”拍卖出了在当时看来相当可观的826英镑。 苏富比拍卖行 在最初的一百多年里,苏富比只拍卖书,绘画和艺术品客户都流向了佳士得。直到20世纪初,随着美国市场变得越来越重要,苏富比才进入艺术领域。1917年,它从图书世界的中心威灵顿街搬到了艺术世界的中心新邦德街。 一战后,苏富比开创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夜场拍卖会,标志着艺术市场进入了一个新时代。21分钟之内,第一场夜场拍卖会就拍卖出了7幅画,其中包括马奈、塞尚和凡·高的作品。 1955年,苏富比从伦敦拓展到纽约,1973年拓展至亚洲,2001年拓展至法国,成为国际性的拍卖行。除了艺术品和书籍的拍卖,苏富比还将业务拓展到了葡萄酒、钻石等领域,并成立了一家金融服务机构,为艺术品交易提供资金,以收藏品为抵押发放贷款。 苏富比拍卖现场 如今,苏富比在40个国家设有80个办事处,在近三个世纪的时间里,经历了不少传奇交易。其中包括1928年拍卖的路易斯·卡罗(Lewis Carroll)《爱丽丝地底之旅》(Alice‘s Adventures Under Ground,)的亲笔签名原稿,拍出了1.54万英镑;2007年,一本珍稀的拥有710年历史的《大宪章》副本,拍出了2130万美元;2012年,爱德华·蒙克(Edvard Munch)的《呐喊》(theScream),拍出了将近1.2亿美元。 最神秘低调的收藏家现年55岁的帕特里克·德拉希(Patrick Drahi)是一位拥有法国、葡萄牙和以色列国籍的法裔以色列商人。他掌控了法国包括《自由报》和电视新闻频道BFM TV等众多法国媒体,是Altice Europe创始人、Altice USA董事会主席和控股股东。据2019年世界富豪排行榜统计,帕特里克·德拉希身家94亿美元,位居世界第163位。 帕特里克·德拉希(Patrick Drahi) 身为法国电信巨头的他一直是神秘低调的艺术品收藏家,Artprice首席执行官蒂埃里·厄尔曼(Thierry Ehrmann)向法新社提供了帕特里克·德拉希的消息: “他是一个非常神秘的精英艺术收藏家……他特别喜欢当代艺术。” 在收藏界,帕特里克·德拉希的名气并不是广为人知,但他表示自己是苏富比的粉丝,这次斥资收购苏富比,也让他与另一位法国亿万富翁弗朗索瓦·皮诺特在收藏领域平起平坐。(弗朗索瓦是法国第二大富豪,他不仅拥有佳士得,而且还把控着全球最大的奢侈品集团之一GUCCI)。 弗朗索瓦·皮诺特在他的葛拉西宫展览空间里图片:welcometocompany.com 除了提高了社会知名度,对于收购苏富比的原因,德拉希在声明中表示,“我在为我的家庭进行投资,我以个人持股的方式进行投资,用的是我长此以往的眼光与眼界。” 他还指出:“对苏富比的管理充满信心,收购公司不会对苏富比既定好的战略有任何改变。在我的全力支持下,管理层以及他们在世界各地杰出的团队和骨干将继续协同合作。” ConsumerEdge的研究分析师雷蒙德·斯托谢尔(RaymondStochel)说——德拉希收购这家公司是作为地位、权力和入场的象征,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赚钱企业。 苏富比退市意味着什么?在中央财经大学拍卖研究中心研究员季涛看来,历史上苏富比就曾有过上市后退市私有化后来又上市的事情,上一次苏富比私有化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苏富比从英国属性的公司变为美国属性。 6月19日晚,苏富比在伦敦举行了被私有化收购之后的首场拍卖会 这次私有化又让苏富比从美国属性的公司变为法国属性的公司。季涛认为,法国人一直想拥有国际拍卖行的话语权。一方面这些控股人都是资深藏家,对拍卖行有好感,希望借收购买拍卖行扩大收藏资源,另一方面还希望能够借力拍卖行的客户资源,将原有产业与拍卖行的客户进行资源整合。 苏富比拍卖现场拍卖品:巴布罗·毕卡索《男子与烟斗》 私有化是为了寻求更大的控股权,德拉希买下全部股权意味着苏富比的管理权将被其或其公司垄断,未来可能将对苏富比的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上市公司有大小股东和公开报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公司的经营发展进行了制约,但管理层和股东很容易在观点上产生分歧,使得一些措施无法实现落地。但私有化体制就相对灵活,未来苏富比可能会进行集中化的管理权改变以及经营策略的调整。” 中国公司成幕后赢家!?在这场交易里,值得一提的是作为苏富比的大股东,泰康保险集团旗下的泰康资产无疑成为了这场收购事件的最大赢家。泰康人寿董事长陈东升也是中国嘉德拍卖公司的创始人兼总裁。 陈东升 陈东升于1993年创办了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1996年创办了泰康人寿保险公司。中国嘉德从成立的那一天起,就以苏富比拍卖行为标杆。他们派出高管和拍卖师到香港苏富比拍卖现场观摩并录像。嘉德公司的包装袋、拍卖规则、拍卖图录、拍卖现场显示屏都一度苏富比而制作。 北京嘉德艺术中心外观。图片来自 Dezeen 2016年,泰康以约为13.52%的持股量,成为苏富比第一大股东。彼时买入价格从每股29.61美元至31.99美元不等。若以每股30美元估算,泰康出价超2亿美元。截至2019年3月30日,泰康共持有苏富比17.03%的股份,共793.97万股。按如今每股57美元的收购价格,泰康的账面盈利超过了2亿美元。 ![]() 中国嘉德2019春季拍卖会现场 英国《卫报》曾在2017年报道称,中国艺术市场蓬勃发展的主要原因是越来越多百万富翁的出现。尽管苏富比和佳士得不能直接在中国内陆市场运营,但这两家国际拍卖行却垄断了香港这个中国艺术的重要中心。来自内陆买家的购买量现已占苏富比亚洲销售额的40%,而五年前这个数字仅有4%。 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欧阳树英就在接受北京商报采访时表示,从财务的角度来看,泰康的买卖显然是成功的,股价的飞升为泰康带来了巨大的收益。“而优秀的企业往往会在私有化和上市之间保持通达的态度,但国内拍卖企业的上市之路仍处于探索阶段。” 但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是之于苏富比或者佳士得,中国藏品和中国藏家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图文资料来自网络,文中有编辑改动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