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是雍正的宠臣,乾隆却对他恨之入骨,还扬言:若他还活着,必杀

 探知社 2019-06-26

雍正是大清帝国少见的“铁汉子”,四十多年的阿哥生涯,让他练就了刚正、果敢的性格,最终在“九子夺嫡”中摘得桂冠,成为大清朝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

刚继位的雍正肯定想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真正的为国家为百姓做一些实事。但是自己皇考晚年时期留下来的弊病实在是太多了,吏治腐败、官员怠政、边疆不稳、国库空虚等等,这一系列问题时刻都在困扰着他。但是他也不曾退缩,相反,刚登基不久的雍正,就开始大力推行改革。他的改革措施,我们熟悉的有“火耗归公”、“摊丁入亩”等等。既然皇帝要推行改革,那么就必须有相应的官员参与进来,并且还只能是那些听雍正话,有能力的人。

这个时候,有一个人就出现了,他就是——田文静。

田文静素以政事干练,敢作敢为闻名,是雍正朝著名的“铁腕子官”,既是清官,也是酷吏。那么,田文静究竟有多优秀呢?我们就拿盗匪来说吧,在别人的辖区内时不时会有盗匪出没,但是在他的辖区里,几乎看不见盗匪的踪迹。除此之外,此人在处理政事上面,手段极其严厉,特别是在处理各省亏空案件时,严厉督促官员们限时执行。在他手下当差的人,基本上无一不记恨他。

但是他也有自己的一套说法,那就是:“鞠躬尽瘁,愈加奋勉,虽任怨任过,刀具在前有所不避”。

田文静十分受雍正的赏识,雍正五年的时候,被任命为河南总督,并加兵部尚书衔。雍正六年,任河南山东总督。作为一个汉人,田文静的地位可以说是比较高的了。但是这样的酷吏也并非每个人的喜欢,他手下的那些官员就不说了,就拿乾隆来说吧,乾隆继位之后,看到田文静管辖的河南百姓们怨声载道,而这都是田文静的下属管理们剥削百姓造成的结果。再者,雍正八年,河南发生水灾,田文静却隐匿不报,造成百姓们流离失所,但是雍正也没有责怪他,反而去给他擦屁股,派遣官员前去安抚民众,这才保证了河南境内的安定。

但乾隆却对此极为生气,并说:要是这老翁还在,朕一定杀了他。

但其实我们也能看见,这也不完全是田文静一人的错。雍正大力推行改革,试图通过几年的励精图治,就改变十几年沉积下来的弊病,可以说是非常困难的,所以这也导致很多大臣们都跟不上雍正的步伐。特别是在对待国库亏空一案时,雍正更是拿出了雷霆手段,强制逼迫那些欠钱的人归还,如果不在限期内偿还清楚,那就得抄家,我们熟知大文豪曹雪芹就是在雍正朝被抄的家。

在推行摊丁入亩时,从原本的按人头收税,变成了按地的多少收税。这样看来确实是改善民生的好政策,但是,推行起来的话就一定会侵犯到那些贵族和豪强们的利益。要知道,百姓们手中的地是非常少的,大多数的地还都是掌握在那些贵族地主的手中。这样一来,也势必会造成贵族们的恐慌,甚至在恐慌之余还会实行反抗。

当然了,从本质上来说,田文静确确实实是一个清官,也确确实实想为百姓做点实事,给皇帝分担一点负担。但是,从大环境上来看,他确实也做到了。但是没有实际考察和足够时间的摸索就果断出手,那很可能就会适得其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