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奇石赏玩的四个要点原文载《鉴石》2012年第7期

 赣江春雨001 2019-06-26

河南中原油田  曹文庆

 

    奇石作为大自然的精灵与杰作,受到了越来越多人们喜爱,但初学者对如何提高赏玩水平总感到困惑,而如果能把握好以下四个要点,或许能对解除困惑有所帮助。

    要点之一:树立整体观念。凡是对奇石赏玩有些了解的人,几乎都知道古人赏石讲究“瘦、皱、漏、透”,现代人更注重“质、色、形、纹、皮、意”。但有一点很容易被忽略,就是古人讲的“瘦、皱、漏、透”是协调搭配、互为补充的统一体,比如说“瘦”是指在“皱、漏、透”基础上的“瘦”,说“皱”也是指能够与“瘦、漏、透”相融合的“皱”……相互之间既不能割裂也不互相排斥。现代人讲的“质、色、形、纹、皮、意”也一样是指这几个方面综合,互为依托、缺一不可,最多也就是某些方面出众些其它方面稍差些而已——如果各个方面都出众,对该奇石的评判就是各个方面权重相乘而不是相加,相反则是相除而不是相减。正因为如此,一块很奇特且多数方面都很好的奇石,即便是仅有少数甚至一个方面有重要瑕疵比如残缺等,它的价值也能立马从天上跌入地下甚至变得一文不值!也就是说,赏玩奇石首要的还是看整体,看是否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即尽管我们不能强求所有的奇石在“瘦、皱、漏、透”或者“质、色、形、纹、皮、意”各方面都非常到位,但却必须在每一个方面都达到能赏玩的基本底线。比如,在质地方面虽不能要求每一块石头都像玉一样温润,但也绝不能用豆腐渣充数;在形或纹方面不能要求每一块都惟妙惟肖,但也绝不可牵强附会或只顾一点不及其余,等等。

    要点之二:准确理解精粗。玩石头的人,“精”字可能是听到最多也最爱听的。由于奇石源于自然,而自然界中石头最多,奇石必须是其中的佼佼者,应该是被人们千挑万选出来的精华,所以用“精”来形容奇石并没有错,只是这里的“精”并不一定指精细。尤其是大型甚至巨型石,更多地还是要取其雄浑壮阔气势,它们的大气磅礴外形或波澜壮观轮廓要远比奇巧具象局部抢眼。由于石头大了数量就有限,追求面面俱到既无可能也无必要,它们的粗犷大气风格反倒更吸引人。不过也要注意一点,就是这里说的粗犷绝不是指粗糙,而是指在大气之中蕴含雅致,磅礴之下拥有纤巧。就如一个男人,必须洒脱,但粗中有细也不可少,唯有如此才可能卓尔不群。对于小石头,“精”的含义倒有些接近精细,但更完整的表述应该是精细典雅到极致!原因是自然界中的小石头数量太多,生成更精巧外形或更雅致图案的可能性更大,而且小石头也只有真正精致了才能显示出美,俗话说的“小巧可爱”、“玲珑剔透”就是指这个意思。也正因为如此,一些资深玩家才把“小石头一定要精”当成至尊信条。

    要点之三:追求美好良善。人们之所以赏玩奇石,主要是可以从中获得惊喜愉悦快乐,进而达到感悟真理、陶冶情操、修身养性之目的……这决定了凡是奇石都应该有一定主题,能够表现和传递一定寓意,而且要美好良善。比如淡泊清新、恬静安逸,仁爱和顺、礼让诚信,刚强正义、勤奋向上,吉祥如意、福寿安康,等等,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由于它们能够给人以信心、勇气和希望乃至智慧,更有利于把我们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文化精粹发扬光大。相反,一块石头尽管也很奇巧具象,但包含的却全是丑陋恶毒、狡诈奸险、肮脏颓废、污秽残暴甚至是反社会和反人类信息,结果只能是让人心生厌恶甚至勾起痛苦回忆,走向赏玩奇石目的之反面,当然就应该坚决摒弃。古人对待宋明两代大奸臣秦桧、蔡京和严嵩的态度就很有借鉴意义,这三个人的书法水平极高,均能够自成一家,但就是由于他们作恶多端品行极差,致使他们的书法也在历朝历代都遭到抛弃,至今也没有谁会弄一幅他们的字在家中悬挂,以免让别人瞧不起使自己闹心……奇石与书法同属中华传统文化大家庭重要成员,当然也就应该有同样的铮铮傲骨和浩然正气!

    要点之四:聆听不同声音。赏玩奇石本身就是人们的一种心理感受,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极易受个人喜好与偏爱等因素影响,个别的还会因此深陷“先入为主”泥沼无力自拔。当然了,如果仅是把赏玩奇石当自娱自乐,倒也无所谓。但人是群体性生活物种,想获得别人认可或赞许是与生俱来天性。赏玩奇石也一样,一旦有了收获,就非常希望得到别人肯定。如果还想附带点提升价值和进行经营流通等心思,这种愿望会更强烈。问题也由此而生,由于不同的人在学识、阅历和生活背景等方面会有差异,对同样的石头极有可能得出完全不同结论,这本来是共同学习提高和调整个人对石头认识偏差的绝佳机会,毕竟“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但有道是“良药苦口、忠言逆耳”,总有一些人承受力很差,不能正确面对,只会抱残守缺,结果把自己搞得和“井底之蛙”没两样!所以,在这个时候能够保持平常心,虚心聆听他人的意见,然后再做出客观准确判断,就显得尤为珍贵。而且从某种程度说,能够经常聆听别人的不同声音,相当于找到了快速提高赏玩水平的捷径!

 

原文刊登于《鉴石》2012年第7期37-38页



奇石赏玩的四个要点原文载《鉴石》2012年第7期
《秦汉遗风》  来宾石胆卷纹石(24×19×14CM)

 

奇石赏玩的四个要点原文载《鉴石》2012年第7期

《婴戏图》  四川长江石 (22×19×11C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