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东水稻:历经1万年时空的三生三世

 挑燈看劍r7wtm5 2019-06-26

相传公元前887年, 广州出现灾荒,农业失收,民不聊生。一天,骑着牧羊的五位仙人降临楚庭。仙人把仙骑口携的稻穗赠给了广州人,并祝愿此处永无饥荒。此后,岭南五谷丰登,广东盈车嘉穗,民熙物阜。在1万年的历史长河中,历经几代栽培的稻米滋养了岭南人的土地,润育了灿烂的岭南文化。

第一世:传承千年的稻作源头

广东水稻:历经1万年时空的三生三世

1985年,考古工作者再次发掘粤北曲江石峡遗址,在遗址最下层较明确地发现了一层年代早于石峡文化第一期墓葬的文化层,即所谓“前石峡文化”遗存,在该遗存的居住生活遗迹发现有栽培稻谷壳和炭化稻米,推测“前石峡文化”遗存的年代大约在距今6-5.5千年前。

广东水稻:历经1万年时空的三生三世

英德牛栏洞遗址

广东水稻:历经1万年时空的三生三世

广东水稻:历经1万年时空的三生三世

上世纪九十年代,考古学者在英德牛栏洞遗址中发现了两种形态的水稻硅质体,这是迄今岭南地区所见年代最早的水稻硅质体遗存,首次将广东地区稻谷遗存的年代推至距今1万年之前,后经研究,最终将水稻硅质体年代前推至1.4万年前。这一发现使岭南地区水稻起源问题的研究有了重大的突破。研究表明,广东清远英德牛栏洞很可能是岭南乃至世界稻作文明的源头,之后四方延播。

第二世:逐渐驯化的栽培稻

广东水稻:历经1万年时空的三生三世

为了摆脱野生稻的不稳定出产,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开始人工栽培水稻。人工驯化野生稻,是原始农业的一个重要发端。在万年的驯化中,野生稻逐渐失去了多年生、易落粒、长芒、匍匐生长等特征。

广东水稻:历经1万年时空的三生三世

由于南方多是纬度低、海拔低,气候湿热的地区,因此栽培的稻米多谷粒细长,易落粒,稻米粘性较弱,被称之为籼稻。此外,也有分布于高纬度地区,谷粒短圆,不易落粒,稻米粘性较强的粳稻。

1973年,考古学家发掘粤北曲江石峡遗址时,发现包括稻粒、米粒、谷壳和秆秣和保存比较完好的米粒在内的稻谷遗迹。经推测鉴定,这些稻谷属于距今4500年左右新石器晚期的人工栽培稻,而且已包括了籼稻和粳稻两个亚种,而以籼稻为主。且遗存的粳型米粒(南方粳)若属于粳糯(俗称“大糯”),则直接证明当时当时已有粘稻、糯稻之分;许多籽粒不够饱满,大小不一,反映了当时品种纯度较差,种植技术还比较原始。

广东水稻:历经1万年时空的三生三世

最近考古学家在黄埔茶岭新石器遗址检测到珠三角已知最早的栽培稻实物遗存,由此推测,至少在距今4400年前,茶岭先民可能已经开始种植以粳稻为主的栽培稻,原始农业已经出现。

第三世:济世救人的绿色革命

目前,全世界的耕地面积正在不断缩减,随着人口的增长,全世界范围内水稻的需求量在近几十年大幅度上升。再加上一些地区田野荒芜,连年灾乱频发,一些新兴栽培水稻亟待出现和应用。

作为亚洲栽培稻的起源地之一,广东稻种资源十分丰富,为水稻育种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近百年来的广东水稻育种史,英才辈出,让广东始终走在全国水稻育种研究的前沿位置。

广东水稻:历经1万年时空的三生三世

中国水稻研究奠基人丁颖院士

广东水稻:历经1万年时空的三生三世

半矮杆水稻之父黄耀祥

师从丁颖的黄耀祥院士,于1959年培育出中国第一个杂交矮杆品种“广场矮”,比国际水稻研究所选育的第一个矮秆品种“IR8”早了7年。“广场矮”的育成,是世界水稻育种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引领了农业史上的第一次绿色革命,它的育成不仅有效地解决了长期以来农民渴望解决的水稻倒伏减产问题,而且在水稻育种史上,打破了自开展杂交育种以来,局限于改良高秆水稻品种性状之间相互弥补的老传统,开创了一条矮化育种的新途径。黄耀祥院士也因此被称为“半矮杆水稻之父”。

从新石器时代至今,广东水稻的栽培技术走在中国农业的前沿。水稻种植之路任重而道远,更需众多技术人员添砖加瓦。期待广东水稻的下一个三生三世,书写更多的变革和创新!

编辑:刘俞 郭欣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