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向来是各路大剧兵家必争之季。 遥记小时候,小妹的暑假基本被芒果台的《还珠格格》、央视的《西游记》称霸。 可能因为这个时间段实在是太重要太宝贵了,必须要放最稳扎稳打的大招,保证收视率。 现在的小哥哥小姐姐就很幸福啦,大荧幕小屏幕百花齐放。 制作方为了满足这个特殊节点,也是煞费苦心。 高考结束,几部青春大剧汹涌而来。 其中这一部,听起来就很有食欲—— 带着爸爸去留学 这部剧一出来,小妹是很兴奋的。 导演姚晓峰的知名作品基本能拿到豆瓣7分的平均分,且获奖不少。 孙红雷、辛芷蕾、刘敏涛、涂松岩、檀健次、曾舜晞、蒋依依……而一众主演更是让人眼亮。 要戏骨有戏骨,要流量有流量。 这一手王炸,想输都需要点技术! 至于题材,那就更没得说了。 小妹记忆中上一部印象深刻的留学题材剧还是2005年的《小留学生》。 而这部《带着爸爸去留学》,占着强势暑期档,又是少见的青春留学生活题材,热度那肯定是不愁啊! 故事并不复杂,可以说很接地气。 曾舜晞扮演的儿子黄小栋到美国留学。 老爹刘华强,啊不是,老爸黄成栋去送儿子。
在美国发生了一连串的意外,牵绊住了这位只想停留一周的爸爸。 这本来应该是个轻松的故事。 (毕竟海报上所用的色调已经给出了这种导向) 但目前看来,确实是用力过猛了。 第一集,他们就遇到了海关遣返、车祸死人、不靠谱的地导、误闯修车厂被枪指头、迷路寻亲等等一大堆的岔子。
而且每集后面都有一部分“留学小贴士”。 初看还算新鲜,看过两集之后,就感到十分敷衍。 大多是些占时间的废话。 甚至让人怀疑这个小贴士的目的,是为了给有些不合理的剧情洗地,避免追责。 反观隔壁《少年派》嘉译叔出的“教育小贴士”,虽然不多,但十分干货。 这边第一集元素的堆砌罗列,使剧情推进得十分空洞,有点赶人。 但毕竟是第一集,导演想要把所有涉及国外生活,吸引人眼球的元素都快速表现出来。 毕竟是商业片,剧情铺开稍微靠后也算尚可容忍。 但后来的剧情就更让人啼笑皆非了。 最让小妹看不懂的,就是人设。 所有出现的角色中,唯一人设平稳,引人共情的,就只有黄小栋。 开场他觉得老爸丢人,一气之下跑掉了。 找不到老爸又立刻泄了火后悔不已; 为了见喜欢的女孩使尽浑身解数,看到不良后果后知后觉,但也真心悔过; 与同龄人能快速打成一片,充满阳光; 即使是面对一心喜欢的姑娘,如果认为她做得不对,也不会一味偏袒迎合; 是非观念明确,有理智但也出昏招,认识到错误一定会遵从道理良心。 这不就是那个曾经年少的我们么? 那个怀揣着善良和希冀,热血上头就不顾一切,得到教导就悔过学习的青春少年啊! 反观其他角色,无不是为了引出剧情,时不时重度精分。 其中最严重的就是扮演爸爸黄成栋的孙红雷。 红雷哥的发型就十分雷人。 灵感八成是来自邻国明星“一筐猪”。 光洙欧巴毕竟皮相还不算大龄,作为搞笑艺人扮个蠢萌无可厚非。 但黄成栋这个造型算怎么回事儿? 肥大不合体的衣着+剪缺肉的超高齐刘海+满脸褶子的傻笑? 反正小妹是一直在心里提醒自己:“他不是在演一个白痴”,才能保持良好心态看下去。 红雷哥塑造的,估计是一个抠门又啰嗦,疼孩子疼老婆,自己受点委屈可以没所谓,没什么文化见识却爱吹牛,时常笨拙又有些市井小聪明的小市民。 但为什么是“估计”呢? 因为小妹只能靠估计来揣测他到底想表现什么。 黄成栋是个图书管理员,这是个有点无聊的职业。 但就是这个工薪阶层,没有什么钱的小小的图书管理员,居然能修好机械工程师才能调较、修理的,高档轿车发动机的电脑! 有这水平又缺钱,还去管书店? 姑且认为人家就是扫地僧一样的存在吧。 但也不能一直开挂吧? 送黄小栋入学第一天,学校里就出了大事儿。 一个疑似信仰邪教的枪手进入学校无差别杀人。 学校一片混乱,大家都往外跑。 武装特警面对无差别杀人犯,竟然不尽快突进击毙,而是围住学校等着谈判…… (当然不能冲啊,武装特警冲进去集火KO歹徒,还哪轮得到黄爸爸出手~) 黄小栋回去救女室友,黄成栋自然要去保护儿子。 果然,这俩人在走廊里直接迎面撞上了歹徒的枪口。 歹徒可没停下来打招呼,枪口火光一闪,一组连发就招呼过去了。 但,没打着~ 这不算太过稀奇,突然遭遇射偏也算正常。 但接下来,史上所有物理学家数学家生物学家的棺材板都按不住了。 歹徒手上拿的是一把带有瞄具的M4A1卡宾枪。 度娘百科上给出的数据是这样的: 我们的英雄黄成栋,在看到儿子的生命受到威胁时,热血上头,迎着枪口冲上前去。 玩过老马家手游农药的小伙伴都知道,百里家的狙击手大哥如果贴脸站在目标身前,2技能不需要瞄准,也能打到。 因为目标如果距离合适,就已经完全挡住了子弹所有可能的弹道角度啊! 但老黄应该是习练过什么秘术,起跑后对面射出的第一颗子弹被其侧头躲过。 大于5米小于10米的距离,在第二颗子弹射出之前, 超人黄已经左手薅住了歹徒滚烫的枪管, 右手一招泼妇打架常用的“老虎抹脸”,放倒了这万恶的白人壮汉, 并且一拳一拳砸烂了他罪恶的脸。 大快人心? 小妹觉得,父爱再伟大,也没法在黄成栋屁股上面怼个火箭助推器吧?! 面对每秒15发的射速,他在躲过一发之后,第二发发射之前,就已经放倒了歹徒, 这背后涉及到的数字小妹就不去一一列举了,小数点太多,怕宝宝们看着累~ 后来,明明情绪很稳定的黄成栋,居然因为枪击案落下了心病。 强迫症发作私自留在美国。 跟踪狂式地陪在黄小栋身边,美其名曰“保护”。 终于在发觉到同学们因此瞧不起黄小栋,甚至霸凌他之后,才醒悟让步,停止跟踪。 这是一个深谙人情世故的小市民能干出来的事儿么? 而这一段长长的剧情,毫无意义…… 它的作用,只是填充集数~ 红雷哥这几年一直很活跃。 但让小妹印象最深刻的角色,却还是“这瓜保熟么”。 作品不是没有,能谈得上“还可以”就不错了。 突破,真的没有。 而他现在的人设,却全是靠综艺立起来的。 坏笑满脸,胡话满嘴的“颜王”,带来了流量。 自然,敏锐的资本就会去炒作这些东西。 而他作为演员,也就只能陷进去。 小妹觉得,这部剧扑得如此全面如此彻底,并不只是演员们演技的锅。 紧赶慢赶带来的粗糙剪辑,导演编剧的不负责任也是大问题。 举个简单的例子。 整个剧集中引得观众吐槽最密集的那一段“武侠片”,痛点就在于黄成栋的“父爱闪现”。 如果摄制组细致打磨,在第一颗子弹打偏,黄爸爸已经起跑之后,加入一个枪手子弹突然卡壳的镜头,那么一切是不是就很合理了呢? 孙红雷在这段戏里表现出的情绪张力可圈可点,整个节奏也很到位。 可因为这样一个不到位的小剧情,就毁了一大段,乃至连累整部剧都一片黑,真的是极为低级的错误了。 竞争激烈的暑期档会成全一些作品,但也会因为资本诉求的客观条件让质量大打折扣。 真心祝愿好演员能得到好剧本,好剧本能得到好导演,好导演也能得到好资方。 |
|
来自: 清风明月tbm5q1 > 《文学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