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比日本迟到15年,这种国产片,早就应该有了!

 小郭很闲 2019-06-26

今年的国产片不太给力。

自春节档的热闹后,小半年过去了,也没有多少掀起波澜的好片。

凤凰彩票手机版 倒是进口片,一波接一波的热闹。

但随着暑期将至,按照往年惯例,国产片将迎来一个集中爆发。

而其中最强的催泪弹,毫无疑问是它——

《小Q》

《小Q》这片名,很容易让人想起15年前的那部经典电影《导盲犬小Q》。

豆瓣评分8.4曾让无数观众哭成了泪人

该片在当年的香港金像奖上,还提名了最佳亚洲电影奖,不过最终惜败给了朴赞郁更硬核的《老男孩》。

输了,也不跌份。

另有一部同名剧集,豆瓣评分更高,9.1

不过,《小Q》既不是蹭经典电影的IP,也不是翻拍;

而是和《导盲犬小Q》一样,购买了原著版权,改编自日本作家石黑谦吾的真实传记长篇小说《再见了,可鲁》

这个曾感动亚洲3亿读者的故事,现在被嫁接到了中国。

比日本迟到了15年,我们终于也有一部关于导盲犬的电影了

小Q是一只拉布拉多犬。

并不是每一只拉布拉多犬都适合做导盲犬,但全球有60%的导盲犬是拉布拉多。

小Q就是其中之一。

它出生在袁姗姗和林文龙饰演的夫妇A家中。

长得乖巧可爱,温柔体贴,因此被选为导盲犬的培养候选。

但按照规定,在进行真正训练前,先送往到自愿者寄养家庭

也就是杨采妮和郭晋安饰演的夫妇B家中。

而他们的女儿陈芷乔,也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和小Q培养出了亲密的关系。

在寄养家庭生活目的,是让狗狗感知人类身上的爱。

适应过家庭环境之后,小Q才被带到导盲犬训练中心,接受专业训练。

在漫长而辛苦的训练与测试后,它才被送到视障人士,任达华饰演的李宝庭身边服务。

真正担当起了一只导盲犬的责任。

李宝庭是天才糕点师,中年失明。

他起初不接纳小Q,自暴自弃,决定一死了之。

却被聪明的小Q救下。

也是这个机缘,似乎又有了活下去的意义,并与小Q的感情渐渐升温。

一人一狗,相濡以沫,相伴多年。

可惜李宝庭得了重症,必须去外国接受手术,只好与小Q分别。

而小Q又被重新送到了原来的寄养家庭。

此时的小女孩陈芷乔,已经长大。

小Q却已老去…

它还是会想念李宝庭,在那个公园的长椅上,一直等李宝庭回来接它。

一季复一季,一年四季,默默等着。

终于,李宝庭来了,而小Q却患上了白血病…

这部电影取材于真实故事,记录了一只导盲犬的一生

对很多观众来说,包括鱼叔自己,已经非常熟悉。

可即便知道了结局,也依然会被感动得一塌糊涂

面对这类题材的电影,真的毫无招架之力。

说出来也不怕大家笑话。

预告片里的一个镜头,就让鱼叔差点泪崩。

没什么特意煽情桥段,只是小Q在奔跑而已。

可是我又分明看得到它眼神中的期待,前方一定是有着很重要的人在等它吧……

在花絮中,任达华坦言,这是他第一次演绎视障人士,也是第一次和狗狗有那么多的对手戏。

小Q不懂拍戏,这就需要搭戏的演员有足够的耐心去配合。

有一场戏,足足NG了48次才过。

从影大半辈子,身为金像奖影帝的任达华,从没有为一个镜头NG过那么多回。

但他依然觉得,值得。

因为小Q虽然不会演戏,却懂人的感情。

它的眼神是不会骗人的。

连旁人都说,任达华和小Q之间,好像真的已经有了羁绊。

它,是你人生的一部分;你,是它的一生所有」。

对于一只导盲犬而言,它能照顾主人的时间,至多只有十年。

一只狗狗能上岗成为导盲犬,是何等不易。

首先是在培养对象的选择上。

原则上,一只幼崽被选中,需要其父母一方具有导盲犬血统。

但即便是血统纯正,也不一定百分百能成为导盲犬。

必须得生性是温柔沉稳的才行。

一个简单的鉴别方法:

招呼他们「过来」的时候,马上作出反应的不适合;

要反应并不太快,经过考虑一下再行动,不受其他人及物体发出的声音影响、似乎很沉稳地在想「怎么办」的小狗,更适合。

这一段,在电影《小Q》中也有表现。

如果说血统和性格还是先天因素的话,后期正式的训练培养,就真的是违背天性了。

狗狗往往贪吃,看到美食就容易被吸引,这在工作中显然是会造成不少困扰的。

为此,它们都要进行严格的拒食训练。

一天只能吃一顿,必须听到指令后方可开动。

更残酷的是,训练员会把鸡腿放在狗狗面前作诱惑,让它可望而不可及。

即便是真的吃到了嘴里,也得立马掰开嘴抢出来。

因为除了狗粮,导盲犬其他任何食物都不能吃。

所以才能看到,当它们陪主人去吃饭时能够不为所动,十分钟或两个小时,都乖乖趴在脚边耐心等待。

它们要经受大量的抗干扰训练和指令学习,台阶、障碍物、拐角、马路、电梯等等。

所有的路面上会遇到的情况,都得学会应对方式。

这些训练还只是生理上的,是习惯的培养。

成为导盲犬,更多还容易遭遇心理上的创伤。

和电影中所呈现的故事一样,一只导盲犬至少要经历三次离别

第一次,是三个月大的时候,离开兄弟姐妹和原生家庭,被送往寄养家庭。

一年之后,狗狗又要离开养父母,前往训练基地。

可此时的狗狗早已和养父母建立深厚感情。

在纪录片《中国导盲犬》中,一只狗狗即将被送往基地,它的养父母正在与它告别。

一直跟着车,摸着狗狗的脑袋,千叮万嘱。

「去了那里一定要乖哦,不要调皮」

说着说着,主人就抑制不住地哭了起来。

鱼叔也开始噼里啪啦掉眼泪。

这一别,基本就是永远。

在电影《小Q》中,有两段离别的戏,都很催泪

一段是,小Q离开养父母,坐在车上,默默看着她们的身影渐渐远去。

一段是,小Q看到李宝庭坐车去机场,拼命狂奔,穷追不舍

在经历一至两年严格的训练后,导盲犬就上岗了,被逐一分配给申请者。

之后的几年时间,它都将作为主人的眼睛,守护他,照顾他。

电影中有一幕,小Q救下李宝庭的戏,在现实中也能找到

一位主人说,有次他和自己的导盲犬上街,不知哪儿冒出来的电三轮冲了过来。

狗狗灵活,完全可以迅速躲开。

但它却站在原地,一个劲儿地拱主人,示意他危险正在靠近。

主人反应慢,没及时作出反应。

狗狗就挡在主人面前一动不动,车冲过来,撞了脑袋。

在生死面前,导盲犬和盲人的关系往往是极亲密的。

不再是宠物和主人的关系,而是家人的关系

「我一直以为,导盲犬不过是引路而已,其实根本就不是那样的。我只要和它在一起,心情就会特别好。它真的就是我的朋友。」

但狗狗的寿命短暂,很快就会老去,行动开始变得迟缓。

为了盲人安全起见,也得退休,遣返训练基地。

像小Q的原型,原著小说中的可鲁,在7岁时失去了渡边先生。

那时候相当于人类的44岁,正值壮年。

只好一直生活在训练中心,时不时给小朋友科普导盲犬做一下示范和展示。

照片中,它的眼神,分外落寞。

度过了一段安逸平和的晚年。

“1998年7月20日。

这一天,可鲁的呼吸从一大早就开始变得急促起来。

也许是肺部受到压迫而感到呼吸困难,它频频示意想要翻身。

「小可,谢谢你,你不需要再那么努力了」”

导盲犬的发展历程并不久远。

最初目的是帮助那些在战争中失明的军人们,适应新的生活。

导盲犬在日本第一次被认识是在1938年。

但到日本第一只导盲犬诞生是在19年之后,也就是1957年。

之后,导盲犬开始在全世界普及,虽然过程艰辛,但发展迅速。

但在现阶段的中国,导盲犬的发展并不太乐观,公众的认识还严重不足

从2000年申办奥运会时,国内才开始意识到导盲犬的重要,承诺导盲犬可以入境。

直到2006年,才有第一批共6头导盲犬正式上岗。

直到2015 年 5 月,北京的公交系统才允许乘客携带导盲犬。

“从明年(2015年)5月1日起,视力残障者可携带导盲犬进站乘车,但视障人士进站时需出示视力残障证件和导盲犬证,导盲犬应佩戴导盲鞍和防止伤人的护具。”

为什么会遭遇这么大的偏见和阻碍?

狗狗并没有太多反应,直到旁人提醒,他才知道。

「我想看看它会不会咬我」

其实这是很危险的,是对狗狗工作的严重干扰。

所以当在街上看到导盲犬时,应遵循四个基本素质要求:

不呼叫:不要以声音、手势吸引导盲犬的注意力。

不抚摸:不要在导盲犬使用者未同意的状况下,任意抚摸导盲犬。

一问:当你看到视障人士在公共空间犹豫徘徊不前时,希望您主动询问是否需要您的协助。另外如果您也想认识导盲犬,也请您务必先徵求主人的同意,更欢迎导盲犬进入公共场所。

当然,大概率你是遇不到的。

而这正是鱼叔对《小Q》这部电影最大的期待,就是让更多人理解和体谅导盲犬和视障人士的困境。

对方或许以为自己只是拒绝了一个人和一条狗。

但事实上,他们是剥夺了视障人士应有的权利

他们不坏,只是无知罢了。

即便在今天,中国约有1700万视障人士,在服役的导盲犬却不到200只

也是我特别希望让更多人知道这部电影的原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