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典精临——郑祥军

 陇上撷英斋 2019-06-26

   郑祥军 现为华东师范大学书法篆刻专业2018 级研究生,导师是崔树强、张索、顾琴老师,同时从学于喻志全老师。重庆市书协会员。书法主攻“二王”,以《集字圣教序》为基,旁涉楷、隶、篆;篆刻以汉印为宗。

   其作品获奖、入展如下:

   2019 年3 月全国第八届中小学教师书法作品展入展;2019 年1 月全国第三届册页书法作品展入展;2019 年1 月第二届中原水城杯全国册页书法作品展入展;2018 年6 月重庆市首届群众书法大赛优秀奖;2018 年5月重庆市渝北区青年书家提名展入展;2018 年3 月第七届全国中小学教师书法大赛入展;2018 年3 月重庆市渝北区书法篆刻作品展入展;2017 年9 月陕西省书法院奖;首届全国书法作品展入展;2017 年8 月重庆市首届大字书法展入展;2017 年4 月重庆市第九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入展;2016 年12 月重庆市首届青年书法篆刻展入展;2016 年11 月重庆市首届临帖书法大展入展;2016 年11 月“大美五缘”全国青年书法争霸赛入展;2015 年7月重庆第八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入展。

浅谈《集字圣教序》的学习

郑祥军

唐太宗在其亲笔所写的《王羲之传赞》中说:“所以详查古今,研精篆隶,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并心慕手追,不遗余力地学习大王法书,所书《晋祠铭》首创以行书勒碑之风。正是在两位帝王的推崇下,使得王羲之走上了“书圣”的神坛。唐有法师怀仁者,借得内府所藏王羲之真迹,历时25年集摹,终成对后世影响深远的《集字圣教序》,内容为太宗皇帝所写《圣教序》、李治为太子时所写《圣教序记》以及玄奘法师所译的《心经》,“逸少真迹,咸萃其中”。由于怀仁书学的深厚造诣和一丝不苟的态度,使得此碑深刻体现了王书的特点和韵味,浑然天成,对后世书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学习王书理想的教材,《圣教序》具有其他作品不可替代的作用。

明王世贞如是称赞《集字圣教序》:“备精八法之妙,真墨池之龙象,《兰亭》之羽翼也。”笔者以为此语正中学习该帖的精要。王羲之作为由“古质”走向“今妍”的关键人物,首先在于笔法的转变,其精到的用笔成为后世学习的楷模。该帖虽然是集字行书,但楷式森严,笔不虚发,点画遒劲,方圆兼用,提按明显,节奏流畅。转笔处多方折且方中有圆。这与《十七帖》是一脉相承的,为典型的内擫笔法,又与王献之手札、孙过庭《书谱》等的外拓笔法、以圆笔为主的用笔有明显区别。“《兰亭》之羽翼也”,笔者以为此语正中学习《集字圣教序》的关键。《集字圣教序》为刻帖,又因年代久远,我们目前所见到的拓本最早也在宋代,所以,王书用笔的诸多精微奥妙处在该帖中已经无法分毫毕现。该帖中的集字来源均为王羲之墨迹,就《兰亭序》中就有近二十字被集于该帖中,因而要想深入了解该帖的用笔,参照临摹《兰亭序》、王羲之手札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王羲之在《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中说:“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便不是书,但得其点化耳。”王羲之批评那种笔画呆板、方正如算子的作品,而是追求字字意别,努力寻求一种变化错落之美。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说:“转左侧右,乃右军字势,所谓迹似奇而反正者,世人不能解也。”又说:“古人作书,必不作正局,盖以奇为正。”笔者以为这正是学习《集字圣教序》结字的关键之处。该帖因为其篇幅长、字数多,因而对于学书者对于字法、结体的理解是帮助巨大的。该帖字形大小不一,方圆兼用、长扁互参,结体中最明显的特点就在于正中有欹。许多字看似平常,然而细细品味,每个字都极尽变化之能事,欹正相生,往往在一些关键笔画给人以出人意料之感,字势内部的分间布白恰到好处,动态十足。在临习过程中,兴许只有抓住了这些字结体中的字眼,才能或多或少接近该帖,进而体会到王字的精髓。

该帖虽为集字,但是通篇协调统一,气势流畅。从开头的“序”到最后的《心经》,越往后字势越开张,从开头的楷式森严到后来的字势飞动,这似乎暗合了书家在作品书写中情绪的变化。这兴许也是《集字圣教序》成为唐众多集字作品中最为经典的集字作品的原因之一吧。然而,该帖终究是集字作品,相对于王羲之手札而言,终究还是少了些字与字之间的相互映带,少了些气势上的酣畅淋漓,少了些通篇的连贯性。学习过程中,或许参照王羲之手札甚至是其后学习王书的墨迹本法书,于章法上有更多借鉴,未尝不是一个好的方法。“故善师者不离古、不泥古”,学以致用,当我们在书法创作中借鉴于该帖时,当学而化之,“夫唯曲尽法度,而妙在法度之外,其韵自远。”若拘泥与原帖,恐心手难以统一,不能达到理想的状态!

《圣教序》局部


临摹作品

创作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