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统文化 | 你想“通”了吗? 作者:李纪永

 lj0279 2019-06-26

作者简介:

李纪永,号玄斋主人、男、1968年6月生、安徽泗县人,自幼喜爱书画,1990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土木系。1995年后师从书画名家、文化学者杨士林先生学习书画、收藏、古陶瓷鉴赏等知识。2015年进修于中国美术学院山水画专业,师从王作钧教授。

你想“通”了吗?!

——兼谈书画、太极、养生与长寿之间的话题

楼下的大娘今年将近90了,精神矍铄身体健康,每天都能看见她在楼下草坪上摆弄着花草,偶尔看到和几个人小区里散步或者和老人们一起打着看似全无功夫的太极操。看到她的时候我就时常想: 如果我能活到90岁还能是这个身体那该多好?不过这也是三四十年以后的事了,不想也罢。

前日著名书画家、太极拳家梅墨生先生以不到60的年龄骤然离世,着实令人惊愕。然而梅先生的去世话题搅动了书画界本不平静的一潭春水,书画界许多著名或非著名的人物纷纷跳出来,借着话题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著名艺术评论家、理论家陈传席先生关于养生的见解就受到了许多人的病诟。在我看来,陈先生就是一个“大嘴”,言语间的意思似在调侃,但选择的时机不当!陈先生平素自视甚高,现当代许多著名的书画家都曾被其“评议”过,但从陈先生公开发表的书画作品来看,其实践操作与理论尚有一定的距离,看来“理论”有时候也并不能完全指导“实践”。

书画家曹宝麟为人言行向来为我所不齿,每有关于书画界的“热闹议题”都少不了他的身影。此次梅墨生先生去世,曹氏发表了言论也是意料之中,其第一次微信发表的言论,语言间充满着自大与标榜,仍保持着其尖酸刻薄的本色,这也是他本性难改。文字出来后亦受到非议,估计自我感觉不妥又重新编发出来,言语似乎谦虚了很多。曹氏在刘炳森等诸多事件中发表的言论,虽然有很多他的粉丝“护驾”呼应,但每次仍然遭到书画界有识之士的“痛揍”,一切均是咎由自取。曹氏今年70多岁,在古代已属高寿,从其面相看身体似乎亦有高血压之类的疾病缠身,但当今科技发达医术先进,靠药物来维持生命已不是难题。那么说,当前很多人的高寿其实并不是自然“养生”的高寿,还是有药物作用的成份在里面。

大学时我的武术老师也是太极拳家、中医高手,身体向来健壮,然而在70多岁时身患绝症,中医和武术也没有让他享受高寿。

我祖母以九十六岁高龄谢世,农村老太太平日里并不懂什么养生之道,印象中最喜欢的饮食是白糖水荷包蛋,糖水喝完碗底都会有一层白糖存留,也没有见她有“糖尿病”之类,如果不是皮肤癌化疗,想来活过百岁毫无问题,看来不养生也有长寿者。

古人说“痛则不通、不通则痛”,“不通”则是有病的表现。“精、气、神”者,精是精力、气是气息、神是状态。人活着就是因为有一口“气”在,如果没有一口气,那么人就死了。所以说“气”对于人很重要,有口气在就是100岁、200岁也是“活着”。千金难买老来瘦,一般从体质上来讲,老来寿相对来说可能会更长寿一点,因为身体的瘦可能会减轻许多内脏的负担,老来瘦和饮食锻炼都有些关联,当然,这也只是我个人的看法,不代表规律。

人的寿命受很多因素制约,例如体质、遗传、饮食习惯、生存环境等等。任何一个从业领域都有长寿与短寿之人,长寿与短寿都是相对的,不能一概而论。对于书画艺术来讲,这个爱好总体上是处于一个“安静”的状态,那么估计会对于寿命的延伸是有所帮助的,但是如果生命中遇到不可治愈的疾病,也是没有办法。现代医学解决了我们很多古人无法抵御的疾病问题,例如一些早期发现的“恶性肿瘤”。梅墨生先生的直肠癌如果发现早,通过手术办法是完全可以治愈的,那么再活二三十年也不是没有可能,只可惜发现晚了。于此同理,现在很多高龄之人,本身身体可能有很多疾病,但靠着药物的治疗维持着年老的生命。如果没有药物的维持也可能早已“熄火”,那么你能否认药物在其中起到的“决定作用”吗?!

想通了这一点,我们就不必纠结于什么养生、太极、书画、保健等等是否能长寿的问题了。任何一个行业,只要你能够保证相对“安静”的心态,保持有气息通畅的“精气神”状态,那么你就有可能会长寿。否则的话,即使你从事着“最高级”的职业,如果你保证不了你的气息通畅,那么想长寿也是很困难的。 所以说,老祖宗常教导我们的“随遇而安”、“知足常乐”,这可能才是长寿最重要的因素。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理事单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