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繁:失落的文化家园,崛起的产业园区

 凡星无痕g3eye3 2019-06-26


新繁位于成都西北新都区,不显山、不露水。新繁不仅走出了很多文化名人,它还有着全国唯一保存完好的唐代园林——东湖公园,殷商遗址水观音、唐代汉传佛教古寺——龙藏寺和观音阁等文物……

新繁,自古被誉为“川西碧玉”。2800年后的今天,新繁依旧繁盛。然而,此“繁”非彼“繁”:

西部最大、全国第二的家居产业园;出产着成都80%泡菜的泡菜园区;镇周边林立的工业园区和工厂。

新繁的经济也许比我们想象的要更加繁荣。但是合上历史的书卷,伤感油然而生。

 

现在的新繁镇处于郫县、新都、彭州、成都的中心,穿境而过的“一江两河”(青白江、毗河、锦水河)贯穿着这片肥沃土地。

❖给你一块板砖,看看那时我们的…城墙!

《华阳国志》记载:“繁县,郡北九十里,有泉水稻田”。

蜀之“膏腴”也心烦!

新繁古名“繁邑”。公元前800多年,望帝杜宇氏,建立古蜀国。此地由于物产丰富,人烟繁盛,便有了这个霸气侧漏的名字:“繁”!

繁在秦朝时,拥有现在彭州蒙阳在内的大部分地区。三国时,后主刘禅令姜维北征屯垦,将归顺的胡人及原来的繁县群众分批搬迁到清白江南岸,形成城邑,拱卫成都。新的聚居地便被称为“新繁”。

 

上世纪新繁县曾一度与彭县合署办公,后来新都县并入新繁县,再后来新都恢复,之后新繁县又被并入新都县。随着行政属地的不断变化,新繁由县为镇,历史文化被割裂出去,该是何等心烦?!

拱邑,城砖,与蒙古大军的金戈铁马

今年年初,新繁狠狠地刷了一次屏。

考古人员在武侯区龙江路出土了一批元明时期的墓葬。这些墓葬中出土了大批墓室砖,不仅依稀能辨认出“新繁”的字样,上面还有烧造这些砖匹的工匠名字,以及“南宋嘉定10年”(1217年)、“制干 ”等字样。据专家考证,这是南宋时期成都的城墙砖。那时候,新繁是重要的城砖烧制地点。

 

遗憾的是,当年为了保护成都,四川制置使司监制了这些质量上乘的城墙砖,却最终仍未能挡住蒙古兵的铁骑。

❖成都还有哪个镇,能有如此灿若繁星的人文历史

新繁之所以繁华千年,除了肥沃的土地,物产的丰饶,更重要的是它灿若繁星的人文历史:

东汉学者、教育家任末,唐代宰相李德裕、王安石之父王益、宋代龙图阁大学士梅挚、元代宰相张惠、清代著名思想家费密“一门四世六乡贤”,以及当代文豪艾芜和著名作家哈华等等,这些先贤文人的祠堂,有的至今仍被供奉,为万世敬仰。

全国仅存的两座唐代古典人文园林之一

新繁有全国唯二的唐代古典人文园林——东湖公园(另一处是山西省新绛县绛守居)。这个园林发扬了蜀中园林自然、野趣、文秀清幽的特点,造园手法淡雅、古朴,颇有禅意,这一点在已废置的园林寺庙——龙藏寺中也能依稀得到验证。



东湖开凿于唐代,是官至宰相的李德裕,在新繁任县官时主持建造的。现在的园林建筑于清同治三年(1864)重建。整个艺术布局仍保持着唐代古典园林风貌,园林内多数百年的参天巨树,伴以古藤幽篁,且配植桃、荷、桂、梅等花卉。四季香艳,美不胜收。


 
新繁东湖宣传片

供在祠堂里,活在传说中的龙藏寺

龙藏寺旧址在四川省荣军医院,原来叫慈惠庵,建于唐朝贞观年间。宋朝时重建,改名龙藏寺。因清初的高僧大朗、晚清的诗僧雪堂,两位主持敬贤重才,迎来诗人、雅士、书法家辈出,除了佛教经典在此流传,诗歌和音乐的传承,也是龙藏寺的一大传统。这里,曾是古蜀琴文化的中心。



文人繁集,在龙藏寺留下许多碑文。可惜的是,寺中的碑刻大多已被移至新都的升罨桂湖,庙宇功能已被弃之不用,曾经的厢房被用作医院办公室,清幽的园林也随之淹没在历史之中。


 从这些宗庙祠堂可以看出,新繁文化史上有过的辉煌。

十字堪千古,一门四世六乡贤

眉山有“一门父子三词客”的三苏,东湖也有“一门四世六乡贤”的费氏家族。清朝初年,蜀中谈诗,首推费氏为大家。至今仍有“四费祠”,纪念费密祖父及儿孙四代中的六位学者和诗人!

 

费密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在文学、史学教育和书法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后代学者评论说:“蜀中自杨升庵外,唯密著作最富,论说精辟,对后世颇有影响”。

(点击链接查看友爱镇杨升子云亭的介绍

蜀中明宿,天外峨眉,也谈吴虞

“五四”文化名人吴虞被称为“成都言新学之最先者”。

吴虞曾先后在成都大学、北京大学和四川大学任教。抗战时期,他住在新繁镇北街“吴爱智庐”在东湖聚徒讲学。与龚自珍、马君武一起,被柳亚子称为“诗界革命军之三人”。陈独秀称其为“蜀中名宿”“天外峨眉”。

 
当代文豪艾芜


艾芜是最早把西南边疆地区下层社会的风貌和异国人民在殖民地统治下的生活,带进现代文学创作中来的作家之一,对于开拓新文学创作的领域作出了贡献。

❖悠久的文化沉淀 饮食亦是如此

如果一个美食,刚说出名字,就能让人联想起他的产地,那这个地方肯定荣耀无比。要获得一个真正“光宗耀祖”的美食,很难,何况两个。新繁,就至少有两个美食,响彻全国。

新繁历史的悠久,也体现在美食上。而新繁在美食上的江湖地位,则体现在泡菜和豆瓣抄手上。

川菜能跻身于四大菜系,自然在于其味形丰富。而泡菜在创造四川味道方面,与郫县豆瓣一样,有着基础且不可或缺的地位。郫县豆瓣被誉为“川菜之魂”,而泡菜则被誉为“川菜之骨”。新繁泡菜和豆瓣抄手,远近驰名,响彻神州,无不是历史悠久的沉淀。

没吃过泡菜,就不叫来过四川

泡菜,古时候叫葅【jū】。


据说是在赤壁之战后,刘备率军入川时,被诸葛军师微服寻访到的,用来慰藉水土不服,食欲不振士兵的开胃好菜。

泡菜,现在作为新繁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城市北部规划建设了面积1410亩的泡菜(食品)产业园区,规划年产值50亿元以上,是成都市农产品加工业六大园区之一。

新繁“豆瓣抄手”上过央视,挑动了全国人民的舌尖!


其实,在2003年,川派评书代表李伯清把豆瓣抄手的名字,推向了全川。这道美食采用精选的馅料,细嫩爽滑,配上独有的豆瓣调料,被誉为资格的老新繁味道。

❖经济发展挑起了民生,却挑不起文化的传承

不可否认,历史上的新繁一定是经济发达的重要县郡,有着丰富的人文,以及灿若繁星的名人。现在的新繁,快速地发展着经济。只是,盛名之下,文化的传承已经难觅。

锦绣田园为代表的现代农业探索

为规划成都的产村相融,新农村综合示范区,新繁在镇东打造了“锦绣田园”,包含青石村、高院村等村落,规划有四季飞花和唐风特色等分区,与斑竹园镇的花香果居形成连动发展。

 
 

在各分区中,有几个颇具特色的区域值得一提: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棕编

新繁棕编,始于清嘉庆年间。200多年前,新繁就有“析嫩棕叶为丝,编织凉鞋”的传统。

据《新都县志》记载,锦水河沿线一带,高宁、清白、龙安及龙桥一线,妇女多从事棕编,人员多达上千。清朝后期,新繁的棕丝帽子作为贡品,上贡到宫廷,并且开始出口,贩卖到东南亚一带。


 

家具与新繁,谁成就了谁?

新繁最出名的两个工业园区之一就是家具园区。

2015年,新繁家具产业集中发展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83亿元,解决就业2.8万人,占当地总人口的30%,也就是说每10个新繁人中,就有3个是从事家具产业。

新繁镇自古多能工巧匠,很多都是代代相承,手艺精益求精。这给新繁的家具产业做了传统的注脚。目前这里已经成为全国第4大家具产业集中发展区。

 
 

破,而后立。也许正是因为新繁人的这种精神,才使得这座“川西碧玉”一直繁华至今。然而,让人唏嘘的是,剥去繁盛的物质的外衣,新繁的灵魂何时能找回曾经的文化之繁?


你如果知道更多乡村故事,请联系耍妹儿(微信号:shuameiququ)投稿,期待你分享更多故事给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