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荣昌夏布文化的历史渊源

 汀澜书院 2019-06-26
                    作者:虞疏雨        朱隽宜
来源:戏剧之家  2017年5期                                                             【摘 要】夏布是一种以苎麻为原材料的布,历史十分悠久。受荣昌独特的地域环境影响,荣昌夏布具有千年历史,被誉为夏布的“活化石”,在2008年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受到大众广泛的关注。
  【关键词】荣昌;苎麻;夏布文化;历史渊源
  中图分类号:TS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5-0214-01
  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承续
  夏布,以苎麻为原料编织而成的麻布。苎麻,起源于我国,是我国特有的一种麻类纤维。史料记载:“古者先布以苎始,棉花至元始入中国,古者无是也。所为布,皆是苎,上自端冕,下讫草服”,说明苎麻夏布早已普及民众,广为使用。
  公元十二世纪前,在我国,麻是丝之外的一种重要衣着原料,特别是麻布,主要为普通百姓所用。且自秦汉至唐,麻的种植、初加工、放绩和织造技术都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在衣着和日用方面,以大麻和苎麻为主。秦汉时,苎麻在湖南和四川地区广泛种植和利用,到了东汉,开始大力传播。我国不少古书诗籍中也有关于劳动人民对大麻、苎麻进行生产利用的豐富经验记载,如《诗经》中有“东门之池,可以沤麻;东门之池,可以沤苎;东门之池,可以沤菅”的描写;三国时吴国的陆机编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蔬》中对苎麻种植有“宿根地中,至春日生,不岁种也”的阐述;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中对苎麻也有“无土不生,其种植有撒子、分头两法,色有青黄两样。凡布衣缝线、革履串绳,其质必用苎纠合”的记载。而在《左传》卷九《晏子不死君难》中有:“晏子‘聘于郑见子产,如旧相识,与之编带,子产献苎衣焉’”;唐代诗人张籍也曾作:“皎皎白苎白且鲜,将作春衫称少年。裁缝长短不能定,自持习尺向姑前。”都不成程度地称赞了苎麻布制衣的精美,还将苎麻制衣当作馈赠的礼品。
  二、荣昌本土人文地域的孕育
  荣昌素有“海棠香国”之美誉,历史文化悠久。春秋时期,为巴国属地;西汉后,基本隶属江阳、汉安县地,没有单独设县;唐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正设昌元县,时为唐昌州府州治所在地,也是今荣昌区地域建县的开始。荣昌夏布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荣昌县志》里有“夏布轻软甚于葛”的记载。荣昌夏布的生产当由葛、大麻演变而来。
  葛,蔓所生,纤维比苎麻长几尺,撕破的纤维非常细,织成衣服更加贵重。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有:“反葛蔓生,质长于苎数尺。破析至细者,成布贵重”的记载,而在《诗经·周南·葛覃》中也有:“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为絺为綌,服之无斁。”这样的诗句。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阐述:“布,枲织也。”段注:“其草曰枲,析其皮曰林。屋下治之曰麻。辑而绩之曰线。织而成之曰布”,“古者无今之木棉布,但有麻布及葛布而已,引申之,凡散之曰布。取义于可卷舒也。”其中,《尚书·禹贡》里又有:“厥贡漆、枲、絺、纻”。枲、絺、纻,皆为麻类,统称“大麻”。
  有关荣昌夏布的历史记载,《元和郡县志》(唐)载有“昌州贡筒布、斑布”;《太平环宇记》亦载有“昌州产斑布、筒布”。其中,“筒布”为便于运输,因卷成筒形、装入竹筒而得名,是中细布;“斑布”,即“班布”,据肌理形色特点而有名;昌州,因唐宋时期,今潼南、永川、大足、荣昌一带“山川阔远,撩人众多”,为“镇押夷僚”而在唐大历元年(即,766年)增设,《新唐书·地理志》上载,昌州辖四县:“大足、昌元、静南、永川,而这四县中独昌元素产夏布”,昌元,即今天的荣昌县。由此,荣昌夏布在唐代始已进贡皇家,以质地光洁,“轻如薄翼、薄如宣纸、平如水镜、细如罗娟”而闻名于世。
  三、荣昌自然环境的促生
  荣昌位于重庆西部和四川东部交界区域,平均海拔380米,丘陵地带,地势平缓,介于东经105度17分至105度44分,北纬29度15分至29度41分,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较为分明,雨量充沛,夏季闷热多雨,气候潮湿,土地肥沃,有清流河、濑溪河等148条溪河,水资源充足,无霜期较长。苎麻原热带、亚热带喜温植物,25-32℃为其地上茎生长的适温,25-30℃为其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对土壤、水分要求严格,而荣昌的自然环境非常适宜苎麻的种植和编织。其中,荣昌濑溪河段水质酸碱适中,沿岸培育竹林,河床为沙石底,河水清澈,为荣昌境内及周边的夏布浆漂提供了一沃土,且经过濑溪河水漂过的夏布,光洁度较高,色白细嫩为各地所不及。
  受荣昌人文地域、自然环境的孕育和影响,荣昌夏布质地优良独特、个性鲜明十足,在当下更值得从历史渊源的角度去关注和挖掘荣昌夏布更大的历史文化价值。
  作者简介:
  虞疏雨,女,西南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学生;
  朱隽宜,女,西南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学生。
  指导教师:李九彬,罗键,林艳华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规划重点课题“野外实践基地培养中学生地理素养策略研究”(2014-00-24);重庆市教育学会基础教育科研立项课题“基于野外实践基地的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构建初探”(XH2015B042)成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