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27年的杭州开始了现代化市政转型,1932年自动电话便接入了杭州

 真友书屋 2019-06-26

杭州很早就是一个有数十万人口居住的大型都会,由于传统思想和制度的束缚,市政缺乏活力,市政设施很少得到更新与改造,阻碍了城市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到了近代,传统的城市规模、功能在诸多城市社会问题面前显得束手无策,迫切需要配套先进的市政设施。1927 年 4月杭州设市,在市政府内设立现代市政管理机构,在一批有海外留学经历的官员和专家的主持下,抛弃了传统城市管理的模式,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做法,引进先进的设备,使市政建设在整体规划、道路水系、消防治安、照明供水、公交通讯、公共卫生等方面开始了现代化转型的过程,城市面貌与过去相比呈现出相当程度的改观。

通信是市政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通信技术打破了时空的限制,缩短了地域间的距离,加速了信息传递,加快了人际交往,加速了城市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浙江省电话局及其建筑是杭州通信发展过程的重要见证。

杭州近代电信业始于清光绪年间,是全国最早具有近代通信设备的城市之一。但进入 20 世纪 20 年代,原有人工交换机的缓慢与低效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国民政府时期,浙江省政府为建设以杭州为中心的全省长途电话网,开始尝试电话技术革新,改装自动交换电话。于1929 年 12 月由浙江省长途电话局出资接收了杭州商办电话公司,将长途电话和市内电话业务统一,更名为浙江省电话局。

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中国不具备现代通信设备的建造能力,几经比较,决定引进比利时公司制造的自动交换机,委派总工程师周玉坤前往监造。为安装这套先进设备,电话局决定兴建新的业务大楼,于1930 年 6 月落成,浙江省电话局大楼位于上城区惠兴路 10 号。整个建筑由英国建筑师设计,钢骨水泥结构,四层七开间,建筑面积 1747.48 平方米,有房74.5间。整幢建筑结构完整,建筑质量上佳。建筑外观上壁柱排列整齐,屋顶檐下山花、盾徽、璎珞等浮雕精致和谐,装饰感由上而下逐渐丰美;整体建筑风格采用了西方公共建筑的现代主义风格。一眼望去,方正端庄,大气开放,实为杭州旧城难得一见之优秀公共建筑。

比利时旋转制自动电话交换机(老照片)

浙江省电话局杭州惠兴路总局大厦(老照片)

1932年4月1日,比利时旋转制自动电话在大楼中开通,从此,杭州有了自动电话;1937年5月19日,杭州开办国际长途电话业务,从此杭州与世界的交流进入电话时代。

浙江省电话局一度架起了中外交流的桥梁,成为浙江人民了解世界的窗口。可以说,这幢建筑是当时杭州的信息中心,几乎杭州人所获得的所有关于外部世界的第一手资料都是来自这里。战争、建设、运动、家国情仇等,都通过这里来传递。难以想象,在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这幢建筑给杭州人带来过怎样的喜悦、惊奇、悲哀、愤怒……

浙江省电话局旧址

浙江省电话局大楼曾于 1950 年和 2000 年两次大修,基本保持了原貌。杭州现在已建造了更为现代化的通讯大楼,老楼则被改建为“杭州电信陈列馆”,它的建筑和陈列内容一起,继续向人们展示杭城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片断。

图片来源书籍

文章原名《杭州的新市政和浙江省电话局》

作者系杭州文史研究会理事、

浙江省旅游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