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技术实务》218条考点汇总,学完多得分!(六)

 大细方圆 2019-06-26
47、疏散走道:指火灾发生时,建筑内人员从火灾现场逃往安全场所的通道。疏散通道的设置应保证逃离火场人员进入走道后,能顺利通行至楼梯间,到达安全地带。

48、防烟楼梯间的适用范围:发生火灾时,防烟楼梯间能够保障所在楼层人员安全疏散,是高层和地下建筑中常用的楼梯间形式。在下列情况下应设置防烟楼梯间:

(1)一类高层建筑及建筑高度大于32m的二类高层建筑。

(2)建筑高度大于3m的住宅建筑.

(3)建筑高度大于32m且任一层人数超过10人的高层厂房。

(4)当地下层数为3层及3层以上,以及地下室内陆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大于10m时

49、室外楼梯的适用范围:

(1)甲、乙、丙类厂房。

(2)建筑高度大于32m且任一层人数超过10人的厂房。

(3)辅助防烟楼梯。

50、应急照明设置要求

(1)建筑内消防应急照明灯具的照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疏散走道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不应低于1.0lx

②人员密集场所、避难层(间)内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不应低于3.0lx

③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避难走道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不应低于5.0lx

④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自备发电机房、配电室、防烟与排烟机房以及发生火灾时仍需正常工作的其它房间的消防应急照明,仍应保证正常照明的照度。

(2)消防应急照明灯具宜设置在墙面的上部、顶棚上或出口的顶部。

51、防爆原则:控制可燃物和助燃物浓度、温度、压力及混触条件,避免物料处于燃爆的危险状态;消除一切足以引起起火爆炸的点火源;采取各种阻隔手段,阻止火灾爆炸事故的扩大。

52、预防性防爆技术措施

(1)排除能引起爆炸的各类可燃物质

①在生产过程中尽量不用或少用具有爆炸危险的各类可燃物质。

②生产设备应尽可能保持密闭状态,防止“跑、冒、滴、漏”。

③加强通风除尘

④预防燃气泄漏,设置可燃气体浓度报警装置

⑤利用惰性介质进行保护。

(2)消除或控制能引起爆炸的各种火源

①防止撞击、摩擦产生火花。

②防止高温表面成为点火源。

③防止日光照射

④防止电气火灾

⑤消除静电火花

⑥防雷电火花

⑦防止明火

53、减轻性防爆技术措施

(1)采取泄压措施

在建筑围护构件设计中设置一些薄弱构件,即泄压构件(面积),当爆炸发生时,这些泄压构件首先破坏,使高温高压气体得以泄放,从而降低爆炸压力,使主体结构不发生破坏。

(2)采用抗爆性能良好的建筑结构体系

强化建筑结构主体的强度和刚度,使其在爆炸中足以抵抗爆炸压力而不倒塌。

(3)采取合理的建筑布置

在建筑设计时,根据建筑生产、储存的爆炸危险性,在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上合理设计,尽量减小爆炸的影响范围,减少爆炸产生的危害。

54、消防登高面设置:高层建筑应至少沿一条长边或周边长度的1/4且不小于一条长边长度的底边连续布置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该范围内的裙房进深不应大于4m。建筑高度不大于50m的建筑,连续布置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有困难时,可间隔布置,但间隔距离不宜大于30m,且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的总长度仍应符合上述规定。

55、消防救援场地的设置:

(1)场地与厂房、仓库、民用建筑之间不应设置妨碍消防车操作的树木、架空管线等障碍物和车库出入口。


(2)场地的长度和宽度分别不应小于15mx10m。对于建筑高度大于50m的建筑,场地的长度和宽度分别不应小于20mx10m


(3)场地及其下面的建筑结构、管道和暗沟等,应能承受重型消防车的压力。


(4)场地应与消防车道连通,场地靠建筑外墙一侧的边缘距离建筑外墙不宜小于5m,且不应大于10m,场地的坡度不宜大于3%

56、灭火救援窗的设置要求:

(1)厂房、仓库、公共建筑的外墙应在每层的适当位置设置可供消防救援人员进入的窗口。


(2)供消防救援人员进入的窗口的净高度和净宽度均不应小于1.0m,下沿距室内陆面不宜大于1.2m,间距不宜大于20m且每个防火分区不应少于2个,设置位置应与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相对应。

(3)窗口的玻璃易于破碎,并应设置可在室外易于识别的明显标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