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覃怀首县(2) || 怀庆古城啥模样

 今夜星光灿烂 2019-06-26


 --在这里认识焦作,读懂覃怀--


       明清时期,沁阳市、博爱县以及焦作市、温县部分地区隶属怀庆府河内县,河内县城为府治所在地,河内县有“覃怀首县”、“怀庆首府”之誉。河内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为怀庆府政治的中心、经济的中心、交通的中心、文化的中心。覃怀文化看河内,九道堰传媒本期始,辟出“覃怀首县”专题,荟萃河内县域厚重的文化与灿烂的文明。本文为第二篇,向大家讲述历史悠久之——

怀 庆 古 城 啥 模 样 ?

沁阳城古为野王城,处市境东南,傍沁水之阴。沁、丹二水交汇于城东,广利河渠横贯于城南,周围是广袤的田野。

沁阳老城自古为豫西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占地1.3平方公里。居民人口较为密集,街区巷道呈棋盘状。古有”十四街七十二条胡同”之称,如仁义胡同、营房顶、九府院、二府胡同等。古城的规划特色为“四门不照、藩府居中、一水穿怀、湖塘相连、商铺林立、府县并列”的形制。

20世纪初,沁阳城南一隅。

野王城始筑于西周,历代重修。城墙均用土夯筑围圈而成,设四门楼。元至正二十年(1360)重筑城池,明洪武初再次重筑,并设怀庆卫守之。城围九里一百四十八步,高三丈五尺,宽二丈,壕深二丈五尺,宽五丈。修城厥四座,角楼四座,敌台6座,警铺39个。崇祯十四年(1641年),将城墙增高五尺,加宽三尺,并易四城楼以砖,增刻门额,东谓“朝曦”、西曰“万城”、南名“朔南”、北称“拱极”。民国17年(1928年)将城内32铺并为14街,并易四城门额,东曰“中山”、西曰“自由”、南曰“平等”、北曰“共和”。民国28年(1939)于府西街西端破城开”新西门”。1945年11月沁阳第一次解放后,以战事需要,将城垣大部拆毁。次年10月国民党重占沁阳,又复修城墙。1947年7月沁阳第二次解放,之后因城墙多有毁坏,且影响城区发展,逐步被拆除,现仅保存城东北角、西北角一部分残垣。

城区道路至少在汉代已形成,至唐代大的道路框架基本定型,至明清未有大的变动。主要街道有东西大街、西门街、北门大街、南门大街、北寺街、府前街、钟鼓楼街、县东街、县后街、县前街、县南街等。晋至明清由于州府治设于河内县城中,故在行政机关设置上为双建置。明代,怀庆府衙座落在城东西大街中段,县衙位于城东南县前街北侧。原明郑藩王城处于府衙东侧城中心部位,王城北邻为怀庆卫。府、县学及文庙分置于县衙两侧。城中还建有过街牌坊三十多个,天宁寺、兴隆寺两个佛寺分建在西北、东南两隅。

清真寺位于城中北寺街中段西侧。此外,城内还建有府、县城隍庙、六个书院、十多个名宦祠庙、三个文昌阁、两个关帝庙,药王庙、玉清宫、观音阁、三官庙、圣水观各一个。

    上图:20世纪初的东西大街天鹅池(非天鹅湖);

     下左图:20世纪初的县署西许文正公祠;

     下右图:20世纪初的东城墙红凤楼。

沁阳古代经贸发达,一直是连接豫晋商贸的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之一。城中商业店铺林立,商业区主要集中在东西大街、府前街、勾楼街、水亭街、桥口街、县前街、西门街、南门街、东关南北大街。以东西大街中段及府前街经营布匹、纺织、百货为主,西门街、南门街、桥口街经营文房四宝、刊印书社,废郑藩王城,后称营房地经营鱼市,水亭街经营蔬菜副食业。勾楼街、府前街经营餐饮业,东西大街东段及东关南北大街以经销“四大怀药”为主。

沁阳老城古代有“北方水城”的美誉,城中湖塘渠系发达,至少在汉代沁阳先民就将沁河水引入城中。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之较详,如沁河在沁口以下右岸引出干渠朱沟水,渠长160里,东南流入武陟陂湖。东南分出两大支渠:奉沟水与沙沟水。向北分出朱沟支渠入野王(沁阳)城濠,余水城东北退入沁河。宋代又引济水入城,史称“济水穿怀”。城中湖、塘、渠、桥及闸门、涵洞经历代开挖、疏浚、修理,至明清时日益完善,开挖湖塘十二个,均以渠道相连通,并设穿城出入水闸门各三个。以小官河为主渠道穿六个主要桥梁,自西向东分别为:西石桥、利津桥、举仙桥、中柱桥、览胜桥、指方桥。城中居民还在湖塘中种莲、养鱼,每逢夏季,芳香四溢,沁人心脾。既得益于水产,又改善了居民环境。同时,通过对水的蓄泄调节,起到了减少旱涝灾害的作用。

20世纪初的天宁寺三圣塔

沁阳城池考

沁阳城池即为古野王城池,据《河内县志》记载,元末兵连祸结,攻争纷乱,至正二十二年(1362)始筑城池。有人据此认为沁阳城池始筑于元末,其实沁阳城池自古有之,《河内县志》记载有误,以下几条理由足资佐证:其一,沁阳系豫西北军事重镇,西周为邘国地,北扼太行,南控虎牢,战略位置重要。春秋早期,晋灭邘,占领沁阳,并以此为基地向东、南扩张,终于成就霸业。晋国在沁阳筑城池,进可攻、退可守,合乎情理。其二,东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韩、魏、赵三家分晋,沁阳归韩。沁阳位于韩国狭长的国土中部,面对的是拥有“虎贲之士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的秦国,故此,筑城池防备有“虎狼之师”之称的秦军,有重大的军事意义。其三,卫元君十二年(前241)卫国迁都沁阳,作为国都,筑城池并布置军队守卫,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其四,金元之际的政治家耶律楚材,在元初过怀州时,作《过怀州》一诗,耶律楚材在诗中感叹,金时坚固高大的怀州城(怀州即今沁阳),已毁于战火。这说明沁阳城池在金代就有,元末至正二十二年(1362),只是修复元初被毁坏的城池,是'重筑'而非“始筑”。

沁阳始筑城池的准确年份,因缺乏文献佐证,今已不可考。但可以肯定的是,沁阳城池,最迟应肇建于春秋早期晋邘两国军事对峙之时,或是晋灭邘、攻占沁阳之后,大致在晋献公在位时,即公元前677年至公元前651年之间。

(沁阳市志《史迹考补》等)

        沁阳市天鹅湖畔野王古城遗址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