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常见意外伤害和处理 前些天刷新闻,看到这么一则消息: 其中最严重的一名患儿被当场搅断4根脚趾,想想就疼。 其实我自己小的时候也有被自行车轮胎卡住的经历,因此特别能理解这种伤害的疼痛。 而新闻说的半月来连续接诊7名孩子,这个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夏天到了,孩子改穿凉鞋或者拖鞋,导致防护措施不到位而发生悲剧。 其实夏天的到来,还有其他常见意外伤害 值得我们警惕预防: 1、烧烫伤 2、雷击 3、中暑 4、虫咬(蛰)伤 烧烫伤 烧烫伤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意外伤害,不仅表现在受伤时候的疼痛,严重的还会对未来身心造成伤害。因此在讲烧烫伤的处理之前,我们先普及一下烧伤的一些基本知识。 ■ 引起烧烫伤原因: 烧烫伤是皮肤接触火焰、沸水、热油、电流、热蒸汽、辐射、化学物质(强酸强碱)等引起的损害。 而在我们家庭中,最多见的还是沸水、热油、火焰这三类,像我自己小时候就被热水瓶的水烫伤整个手臂。 ■ 烧烫伤的分类(简化版) 按照烧伤对人体组织的损害程度分为三度:
图片由作者提供/来源《浙江省红十字应急救护课件》 ■ 家庭处理原则: 1、冲、泡:发生烧烫伤后,第一时间用冷的自来水持续冲洗或浸泡伤处降温直至疼痛缓解。如果烧烫伤严重的话,同时拨打120。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用冰块直接冷敷,特别是烧伤面积较大时。因为会导致疼痛加剧,严重会导致休克。 2、脱:迅速脱去伤处衣物,取下伤处饰品。 不过根据我的经验,用剪刀剪更有效率。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切不可强行剥脱衣物,以免造成二次损伤。 3、盖、送:在上述两个步骤做完后,对于II度烧烫伤的表皮水泡,不要手痒地自己去刺破,应用清洁的毛巾、纱布或者保鲜膜覆盖伤处,保护创面,防止感染,送医院进一步处理。 需要注意的事项: 1、如果严重口渴的,可以口服少量淡盐水。 2、千万别在伤处涂抹各种菜油、牙膏、肥皂、鸡蛋等等乱七八糟的东西。 我上次还看到有人涂鸡血的。问他哪里来的鸡血,说刚杀的,唉,可怜的鸡 3、回到水泡的问题,在第3点也说过“别手痒地自己去刺破”。 因为一般烧烫伤的水泡有大有小,小的水泡可以自行吸收,而大的水泡建议还是让专业的医生在无菌操作下刺破,排出水泡中的液体,但不要把水泡破皮剪掉;然后消毒敷料包扎,一般一周左右都会愈合。 4、会不会留疤? 这个问题大家都很关心,除去个人体征不同,一般来说I度的烧烫伤是不会留下疤痕的;而II度的烧烫伤其实还可以再细分为浅II度和深II度,浅II度的烧烫伤极少会留下疤痕,而深II度的烧烫伤如果处理合理,留下疤痕的概率就小得多了;但如果是III度烧烫伤是肯定会留下疤痕的。 5、特别是3岁以下的孩子,家长一定要注意看管。运气好的I度烧烫伤也就疼一下,万一深II度或者III度烫伤那可就后悔莫及了。 雷击 闪电是静电放电,其电能量在0.5秒时间内,以100亿伏的静电压放电,峰值电流可达200000mA,足以击毙在电路中的任何生物体。 雷击其实大家都不陌生,特别是夏天,午后的雷阵雨还能给我们带来一丝清凉。但是雷击同样也能造成严重伤害,中国国际防雷论坛曾透露:我国每年因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数达3000人至4000人。 发生在2007年5月23日的“开县雷击”事件曾轰动全国。当天下午4点多,重庆开县义和镇兴业村小学学生被雷电击中,7名小学生罹难,众多幸存者至今仍生活在病痛的梦魇之中。 图片由作者提供/来源《浙江省红十字应急救护课件》 ■ 易被雷击之对象 图片由作者提供/来源《浙江省红十字应急救护课件》 ■ 如何预防和处理 室外避免遭受雷击:
室内避免遭受雷击:
中暑 中暑是指高温环境下,人体不能正常地调节体温,发生的一组机体代谢紊乱的急性症状。 图片由作者提供/来源《浙江省红十字应急救护课件》 ■ 导致中暑的原因 在气温超过35℃时进行户外活动,却无足够的防暑降温措施;或虽然没有超过35℃高温,但空气中的湿度较大或通风不良,使身体散热减慢甚至不能散热,也可以导致中暑。 婴幼儿体温调节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其体温上升、体内水分散失的速度比成人快,其呼吸系统和耐热能力也不如成人,加上孩子好动,所以在热环境下更容易中暑。 ■ 中暑分类 中暑先兆:指在高温作业场所劳动一定时间后,出现头昏、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轻症中暑:除中暑先兆的症状加重外,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脉搏快,体温升高至38.5℃以上。 重症中暑:分为热射病、热痉挛、热衰竭,也可出现混合型。 ■ 中暑的应急救护 先兆中暑:暂时脱离高温现场,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轻症中暑:迅速脱离高温现场,在通风阴凉处休息,给予含盐清凉饮料;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重症中暑:一旦出现热射病,在就地抢救的同时,要毫不犹豫、争分夺秒地通知附近的急救中心或医疗机构,由医生通过药物降温和对症治疗来抢救生命。 图片由作者提供/来源《浙江省红十字应急救护课件》 几个小问题: 1、是否需要按压人中以及按压人中的有效性我持保留意见。 2、自行服用退烧药:中暑使身体处于消耗过度的状态,此时如果用退烧药来降温,身体对药物的代谢会加重身体本身的负担,药物的副作用会更大。 3、体表擦拭酒精可能会过度刺激皮肤,使用过量也可能导致酒精中毒,所以并不是首选。 虫咬(蛰)伤 夏天也是虫害高发季节,这里主要讲一下蜂螫伤、隐翅虫伤害。 蜂螫伤 一般常见的蜂有蜜蜂、黄蜂和马蜂。这几种蜂者有尾刺,蜂螫人是靠尾刺把毒液注入人体,毒液中的蚁酸、神经毒素和组织胺等可引起溶血、出血、过敏反应等。 人被单个蜂螫伤,一般只表现局部红肿和疼痛,数小时后可自行消退;若被群峰螫伤,可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呼吸困难、面色苍白,严重者可出现休克、昏迷甚至死亡。 ■ 如何处理:
![]() 左图:马蜂;右图:黄蜂 来源:http://www./hufeng/1392.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