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大观园是不祥之地,唯有离开,才是姑娘们更好的归宿

 江山携手 2019-06-26

《红楼梦》里,大观园的那一群姑娘们,无论是蕙质兰心的林黛玉,还是泼辣精明的王熙凤,到最后,似乎都逃不过一个魔咒——悲剧收场。反而离开了贾府的人呢,都过得稍微好点。甚至越早离场就会越好一些。真的是这样吗?

黛玉的悲剧就不用多说了,自从13岁开始长住贾府,将外祖母家当做自己的家。这也是没有办法的。总不能让一个13岁的小姑娘,在姑苏城里自立门户吧?更何况,以贾府的声势,也不会容许这等“玷污门楣”的事情发生。

再说了,黛玉来了之后,贾府上下也确实没有亏待她。但悲剧就在于这小姑娘的性子实在太细腻了,身子骨又薄。陷入和宝玉之间的感情纠葛而一病不起,成为整个《红楼梦》最悲惨的一个了。

王熙凤也是依仗娘家,一开始在贾府,那是风光无限。管理着整个贾府的日常用度,没有一定的手腕是行不通的。更何况,王熙凤这个人,还是非常善于笼络人心的,只要对自己不造成威胁,基本都还算做到善意待人。

可惜,随着贾府的日益衰败,娘家也是突遭变故,风光无限的王熙凤在贾府的地位也是摇摇欲坠。甚至一度被贾琏休出家门,最后也是郁郁而终,连亲身的女儿巧姐,都被人贩子拐走,不得不说,先后的对比悬殊。

这两人基本都算是伴随贾府由荣入衰最后到亡的人,她们都可以说与贾府做到了荣辱与共。那么,那些离开贾府的人呢?

薛宝钗,抄检大观园时,一怒之下,搬出了那个奢华的园子。反而之后,顺利取代了黛玉“宝二奶奶”的地位,黛玉香消玉殒,宝钗却洞房花烛,即使后来贾宝玉抛弃自己出家做和尚,但毕竟好死不如赖活着,留得青山在,哪怕没柴烧?

偌大一个贾府,即使被抄家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起居生活上,薛宝钗还是没有太大的压力的。而她和黛玉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搬出了大观园。

还有一个女子,她的“来开大观园”,就来得更彻底了——远嫁异域。那就是三姑娘贾探春。探春在《红楼梦》里,算得上一个敢爱敢恨、个性鲜明的女子。她的性格非常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于是,拥有一大帮子读者粉丝。从代替王熙凤管理贾府、抄检大观园杀伐果断来看,这样的个性,无论古今,一个不注意,便回成为悲剧的。

而探春在《红楼梦》里的结局,却是“远嫁海疆”,甚至在书中隐隐约约地提及,她嫁过去之后,小日子还算过得不错,唯一的遗憾就是无法回来探亲。这个遗憾,或许只是古代交通不便所限制的,如果放到现在,嫁得再远,又夫复何尤?

所以,无论薛宝钗还是探春,两个人都是离开了大观园,之后的结局,却远比留在院子里继续风花雪月的姐妹们,要好出太多。

我们再回过头去看一看,这大观园是什么地方?是为了贵妃身份的元春回家省亲所建。按照礼法,皇帝的妃子,是没有回娘家的惯例的,即使获罪也是被“打入冷宫”,岂有活得光鲜靓丽的现任贵妃回娘家之理?

所以,这个大观园,其实在曹雪芹笔下,要不就是“冷宫”的暗喻,要不就是“薄命司”的所在。凡是在里面的人,基本不能有善终。想要活得潇洒,唯有展翅高飞。当然,那些奴才不在此列,因为即使冷宫的妃子,也要有几个服侍的宫女,和她们是没有关系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