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道教尊为“天下道教第一山”的崆峒山

 清风斋 2019-06-27

被道教尊为“天下道教第一山”的崆峒山

有'两镇奇观''崆峒山色天下秀'之誉的崆峒山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境内,海拔2123米,是古代'丝绸之路'西出关中的'西来第一山'。

崆峒山地处西北要冲,山川险要,雄视三关,控制中原,历来为兵家屯驻之地和古丝绸之路的主要通道。

崆峒山挺拔险峻,秀丽奇巧,兼有北方山势之雄与南国山色之秀,宛如白练的泾河、胭脂河南北环抱,在山前交汇后东去。山间胜景处处,有气势恢宏的马鬃山、振翅欲飞的凤凰岭、清幽秀雅的王台、神秘莫测的玄鹤洞、雄伟惊险的上天梯、引人入胜的弹筝峡、月石峡等自然景观。崆峒山森林覆盖率几乎达100%,已知有云杉、油松、圆柏、五角枫、丝绵木等植物达千余种。招鹤堂前的孔雀柏树龄虽已千年以上,但依然枝繁叶茂,生机盎然。还有秃鹫、金雕、雀鹰、鸥鹗、金钱豹等70多种野生珍稀动物。

崆峒山,以其峰林耸峙,危崖突兀,幽壑纵横,溶洞遍布,怪石嶙峋,蓊岭郁葱,既有北国之雄,又兼南方之秀的自然景观,被誉为陇东黄土高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又因相传为仙人广成子修炼得道之所,人文始祖轩辕黄帝曾亲临问道广成子于此山而被道教尊为'天下道教第一山'。秦汉时山上有庙宇建筑,宋、元、明、清各代均有修建,鼎盛时有8台、9宫、18院、24寺观,并有广成丹穴、浴丹泉、月石峡、千丈崖、黄龙泉、归云洞等多处名胜古迹。历代文人名士在此留有大量诗词、游记、摩崖石刻、碑记等。有气势宏伟的隍城建筑群、庄严肃穆的五台寺观、古人类文化遗址齐家文化以及天门铁柱、中台宝塔等人文景观。每年农历四月初八的庙会,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在崆峒山原问道宫的大殿前,有一宽约五尺、高三尺、碑高八尺的鼋(yuán)驮碑(现迁往二里远的新建问道宫院内),是古代所凿制。为什么要把它供放在问道宫的院内呢?有一个神奇的传说。

很早很早以前,在崆峒山一个以打柴为生的小伙子,名叫袁勤,他为人善良、厚道,孝敬父母,可就是家里穷。有一天,他上山打柴,不小心把一棵神树伐了,被所守山门的道士发现,报告了道长,道长罚他三天劳役。服役中,道士们看他身高力大,干活很卖力,为人忠厚稳重,是一块有用的材料,就劝他入道。他心想:我家父母健在,先去问问他们吧。

他回家将原委给父母诉说了一遍,他父亲当即说:'我儿年岁也不小,该成家立业好好过日子了,可是咱们家贫如洗,如何给你成得起家呢?既然道门看准了你,你就去吧,丢下我和你娘,你不用操心了。'袁勤听了父亲的话,谢过双亲,就上山入了道门。

道长见他聪慧,给他分了一个诵经的差事。可是,袁勤家贫没有钱上学,只字不识,道长只好又给他分了一个差事,让他站在宫门前,向求神算卦、烧香拜佛的善男信女们宣讲黄帝问道的缘由。道长费了很大的劲,给他说了一遍又一遍,他总是记不下,道长一看他是这么一个不中用的东西,就让他从哪里来,就回哪里去。这下可把袁勤急坏了,他想:在山上干什么都比回家强,他苦苦袁求道长,最后在诸位道士的求情下,道长才把袁勤勉强留了下来。但他光吃饭,不会干经文之事总不行吧。于是,道长想了一个办法,让人把要宣讲的话,写在袁勤的胸前,他站立在宫前,让来往的人看黄帝问道的经过。就这样,他纹丝不动,一直站立了几百年。

有一天,玉皇大帝来问道宫讲授经文,发现他还在那里站着,心里很感动,想找一个能代替他的动物来完成这项工作。正在此时,一位仙童来向他报告说:'玉皇大帝,你治治那个鼋聪吧,它说好驮我游览泾河,可刚到河中间就把我摔到河里了!'玉皇大帝一看他的仙童,被河水淹得湿淋淋的,冻得发抖,一下怒了,大声喝道:'快把那个鼋聪给我找回来,让它接替袁勤的工作吧。'鼋聪知道玉皇大帝要惩罚它,就忙求饶说:'玉皇大帝,你饶了我吧,我已修行了几百年,现叫我站大门,不是一切都完了吗?'玉皇大帝禁不住这个鼋聪的苦苦求情,就说:'那好,把经文刻在石碑上,你就驮着修炼吧。'从此,鼋聪就接替了袁勤的工作,它驮着石碑修炼。它修道成仙后上了天宫,它的身骨就留在了大殿里,身驮石碑,头还够道着看经文,练道术。后来,人们为了纪念神鼋,就用石头凿成它的身骨,一直传到现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