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刑事实务领域,证据始终是最核心的问题。打官司就是打证据,离开证据,事实将成为无源之水,司法公正也无从谈起。 掌握证据分析能力,就能串起逻辑链条,让庞杂的案件事实,条分缕析地呈现;熟知证据审查判断和排除规则,才能避免疏漏,有理有据,立于不败之地。可以说,证据本身,就是力量。 然而,实务操作中,我们总是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难题。 如何准确理解证据风险,有效审查判断各类证据? 如何准确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等重要证据规则? 如何科学运用证据分析方法,准确重建案件事实? 如何看待司法证明的基本指引和禁止性规则? 如何看待疑罪从无的实践困境与破解之道? 今天,刑事实务要向大家推荐的,是一套专门讲「刑事证据审查与证据分析」的精品课程,主讲人是中国政法大学的刘静坤教授。曾任最高院刑三庭法官的他,既懂专业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实务经验。 不同于市面上大多数蜻蜓点水、听完感觉不到真实提升的课程,这套课程聚焦于「证据」二字,从底层思维逻辑的拆解,到顶层理论框架的构建,既讲授方法论,又指引落地实操的路径。体系完整、整合清晰,突破固有认知,一次讲透,值得深入学习。 无论你是法官、检察官、警官、还是律师,这套课都可以帮你打通任督二脉,解决你在证据领域的困惑、误区和难题。 课程大纲
戴长林(最高人民法院刑三庭原庭长):
黄太云(中央司法体制改革办公室原副主任、中政委政法研究所原所长):
卞建林(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会长):
陈瑞华(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韩嘉毅(全国律协刑委会秘书长、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老师简介 刘静坤,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教授,曾任最高人民法院刑三庭法官,曾挂职云南省公安厅厅长助理,参与严格实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改革、量刑规范化改革、防范冤假错案等重大改革项目,参与起草多项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曾长期编辑《刑事审判参考》,出版有《证据审查规则与分析方法:原理·规范·实例》《中国非法证据排除制度:原理·案例·适用》《公正何以难行:阻碍正义的心理之源》(译著)等作品20余部。 课程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