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聚焦国展|刘洪彪:展望十二届国展

 朝歌淇水悠悠 2019-06-27

刘洪彪:展望十二届国展




商代用甲骨文,商周用金文,秦代用小篆,汉代用隶书,魏晋以后用楷书……古代的正式文本,皆用正书。行草二体,虽产生于汉,但也只能作为辅本、稿书,囿于文人、仕人间私用。这是古代书法以实用为主要功能的性质决定的。

       汉字与书法有着3000多年的共同演进史,到了现代,在实用领域里,险些只需留下汉字而遗弃书法。因为,印刷术、打字机、电脑、手机等科技产品,已经完全取代了毛笔书写的功能。好在书法还有独特的审美剩余价值,好在中国人对书法早已养成审美习惯,好在书法已被世人视为艺中之艺、国粹之首。于是,华丽转身,书法成了一门纯粹的艺术、一个独立的学科,继续在中华文化新时代的奔波中波翻浪涌。

       也只有当书法完成了实用的历史使命,进入到了纯艺术时代,3000多年所出现过的任一书本、流派、风格和样式,才得以充分发掘、全面整理和深入研究,被当代书法家和学者们合力集结于同一时空,让世人越发惊叹于它的丰富多彩和博大精深。

       书法的文化身份、社会功用和生存状态的巨变,以中国书协成立为象征,而由中国书协主办的四年一届的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就是书法转型后如何生存发展的指南针和风向标。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首届国展,至今已持续38年,延展12届。其展名一以贯之,不曾变改,但征稿方式、参展对象、评审规则、展厅装置等,一直在摸索变化、创新发展之中。十二届国展更是以三个展区、多个辅展、设立论坛、学术跟进等方式,加大了国展体量、辐射范围和本体艺术、学术含量,成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国展综合工程。十二届国展必将对新时代书法篆刻艺术向更快、更高、更强发展,在高原建高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一个新时代书法盛世产生巨大推力和深远影响。

       在同一个时代再现3000多年书法史的全部资源和所有书体,堪称史无前例的恢宏阵势和壮观景象。这是国富民强的必然,是文化自信的结果,是民族复兴的需要。有鉴于此,我曾在“源流·时代”绍兴论坛上即兴抛出了“当代书法是‘全能冠军’”的观点。关注体育者都知道,全能冠军多项兼能,但各单项的实力和成绩都远不及单项冠军。我们确实篆不及秦、隶不及汉、楷不及晋唐……但历史上又有哪朝哪代比得上当代的兼容并包、百花齐放?因此,我们不要一直陷入那个古今比较的误区:拿当下千百万书写都与古代屈指可数的精英巨匠比;拿当代短短几十年与漫长悠久的3000多年比,拿知识、信息爆炸的“快时代”文人与一生跟读书、作文、写字相伴的“慢时代”文人比……。正因为没有可比性的比较或比较的不公平,才会出现今不如古、厚古薄今的普遍情绪和固执定论。

       我期待并相信:十二届国展将才俊辈出、佳作纷呈;传统的书斋功能性书写与现代的展厅艺术性创作将同荣一堂、争相斗艳;“字古式新”的当代书法样板 形象和“文心艺质”的当代书家双修为将兀然凸显;在数千年书法演化中曾经各领风骚而又相继隐退的不同角色,将枯木逢春、再生花果;当代书法向盛世推进、向高峰攀登的集结号和进行曲将铿锵奏响、雄强嘹亮!

(选自中国书法报225期2—3版)

十一届国展入展作品选登



 姚静涛(河北) 《王羲之传论》中堂 244cm×129cm 

 阮元庆(安徽) 王维《使至塞上》中堂 229cm×116cm 

 刘洪健(四川) 节录姜夔《续书谱》条幅 192cm×70cm

 史焕全(河南) 李白《南都行》中堂 236cm×121cm

监制|杨超

图文编辑|赵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