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战略暨人才培养改革专家咨询会在西京学院召开。来自全国各地近20位专家学者齐聚西安,共同探讨民办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中国教育报、大河报、陕西日报、西安广播电视台等34家省内、外媒体关注了本次会议。 会上,西京学院董事长任万钧对与会专家、媒体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他指出,21年来,西京人潜心办学,通过艰苦奋斗的历程沉淀了“无私奉献、报国为民、挑战极限、追求卓越”的精神文化和传统,形成了“诚健博能”的校训和“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办学理念,今天各位专家把脉民办教育,一定会给学校带来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 院长任芳简要介绍了学校办学情况。她说,经过21年的发展,西京学院已是全国首批、西北地区唯一一所具有研究生教育资格的民办高校,目前学校进入以内涵建设为核心的“二次创业”阶段,力争办成高水平的西京大学。 随后,各位专家围绕民办教育的发展现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建言献策。 现状风险:有序发展 “未强先老” 上海市教科院民办教育研究所所长董圣足指出,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目前已进入转型期。发展历程由原来的从民间自发行为到政府自觉引导发展,从区域领先发展到各地齐头并进发展 ,从市场无序竞争到相对健康有序发展,从总体资源短缺到局部地区资源过剩,从注重外延扩张到重视内涵特色发展,民办教育本身进入到了一个全新发展阶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民办教育要更好谋划发展、加快发展,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创新,跟上时代步伐。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提出,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面临着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等挑战。一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二是从改革角度看,改革须适应整个社会形势。三是探索现代大学制度体制机制创新,优化大学组织结构,处理好大学与政府关系,大学与社会关系,狠抓大学内部治理关系,突破传统管理方式。 http://img3./p/mh/216791325.jpg 陕西省教育厅原副巡视员李维民: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到今天,民办的特征和性质正在弱化,很难再把民办单独提出来研究。应突出民办,在体制上把民间力量、社会力量放到领导层,发挥群策群力优势。此外,应该做到收费资金来源多元化,把质量放在第一位。 http://img3./p/mh/216791369.jpg 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周海涛表示,目前民办高校在总体形态上有减少,大而未强,好学校准强未强,有些学校内部“未强先剩”,“未强先老”,这些都需要政府和高校引起重视。 教育定位:凸显特色 培养应用型人才 钟秉林表示,人才培养是高校质量建设的核心,民办高校的人才培养定位非常重要,是学校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其内涵也要深度挖掘,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一是凸显特色,多元发展,稳定规模,优化结构。二是研究和细化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 上海教科院副院长胡卫说,学校教育要精准定位,目前应用技术性人才奇缺,一些工科高校可以打造“工程师的摇篮”。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民办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原主任张铁明则指出,可以分类标准,分层定位,就是对专科、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制定不同的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以培养出适应不同人才。 西北工业大学原校长姜澄宇认为,民办高校要有战略思维,从顶层设计,要教学科研并重,培养出适应各行各业的应用型人才。 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体制室主任王烽表示,学校要要注重人的发展,从而引领社会发展。目前产业调整很快,高校要学会运用大数据,加强趋势研究,培养出适应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人才。 李维民则建议,建设国际性特色大学。重视加强专业的内涵建设和专业特色的培育打造,避免专业建设和专业发展中的同质化。适当压缩招生规模很有必要,通过计划调控,有所为有所不为,将发展重点放在提高质量、建设高水平大学上来。 打造名校:名师成就名校 名校打造名师 如何打造中国的民办名校,也是专家探讨的话题。 钟秉林指出,应将高等教育发展方式从以规模扩张为特征的外延发展转变为以提高质量和优化结构为核心的内涵发展。外国的名校大部分是民办的,但他们的规模不是很大,都在两万人左右。所以,打造名校首先要控制规模,从中国的情况看,最好不要超过2.3万人。而且师生比不宜过高,1:12到1:16比较合适。同时政府要简政放权,支持高校的发展。 胡卫建议民办高校优化面向市场的专业设置机制,按照企业职业和岗位需求兴办与建设专业,选择一两个特色专业,精心打造,成为行业引领者。 张铁明也表示,打造一支名牌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是学校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要选好名师,打造名专业,从而成就名校。 王烽说,国外的很多名校的建筑都很有历史,甚至有些学校面积都很小,但是他们的教学水平都很高。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把大部分的资金投入到人身上,而不是循环往复的投入到拆拆建建中,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任万钧说,“中国人口比较多,如何将沉重的人口包袱转化为人力资源,提高国民素质”是他办学的初衷。学校经过21年的发展,这一点没有变过,以后也不会变。 任芳表示,我们要找到教育的本质,以人为本办教育,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把不断满足师生的全面需求、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作为目标,这样一定会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办成人民满意的大学。 新闻链接: 一、陕西民办高校现状 陕西省教育厅厅长李兴旺在2014年7月4日召开的全省民办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全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实现了新跨越,成为我省一张亮丽的名片。 10多年来,我省民办普通高校由1所增加到18所,新增独立学院12所,在校生由0.64万增加到31.5万,万人以上规模学校数达到14所(其中独立学院5所),特别是民办本科高校由无增加到9所,占到了全国总数的7.4%,办学层次明显提高。全省民办院校学士学位授予单位达到19所(含12所独立学院),西京学院成为全国5所具有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资格的民办院校之一,属于西部唯一。 10多年来,民办院校培养了35.22万普通本、专科毕业生,极大地缓解了我省高教资源不足的矛盾,圆了一大批学子的求学梦。 二、西京学院 2011年,西京学院被批准为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单位。作为全国首批五所具有研究生培养资格的民办高校之一,学校以创办“有使命,有远见,有智慧”的大学为己任,紧紧围绕“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项目”和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开展教育工作,完善制度保障,加大经费投入,凸显特色,注重实践。学校风景秀丽,亭台楼榭相映成趣,被广大学生及家长誉为“读书的好地方”。 |
|
来自: Selinasunny > 《民办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