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20岁时一篇“满分作文”为何只名列第二

 茂林之家 2019-06-27
苏轼20岁时一篇“满分作文”为何只名列第二

一蓑烟雨任平生

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都成就斐然。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本文所讲的,是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20岁时应礼部试的一段故事。主考官欧阳修看到他写的《刑赏忠厚之至论》后,认为此文脱尽五代宋初以来的浮靡艰涩之风,作者有孟轲之风,怀仁政治国之心,曾说“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老夫当避此人,放出一头地”。

八月初八,苏轼和苏辙终于走进了景德寺的大门,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子们一道,参加人生的第一次科考。

宋代的科举设进士、明经两科。明经科考帖书、墨义;进士科考诗、赋、论各一篇,策五道。其实,朝廷重进士而轻明经,这两科的举子待遇也不同:明经科的举子进了围场,也就是考场,帐幕毡席都要撤除,以防举子们作弊,监考也十分严格,而且不供应茶汤。有的举子实在太渴了,只好以砚上的墨水解渴,弄的满嘴乌墨。进士科考试时,考场设案焚香,有帐幔,座位上还设有垫子、备有茶汤。主司还可垂帘讲释题意,总之人性化大于明经科的考场。

苏轼和苏辙都在进士科考场,他们应试的课目都是诗、赋、论各一篇,时务策五道。二人考完之后就匆匆回到了兴国寺,向苏洵报告考试经过。

放榜那一天,景德寺外的红墙上贴着考生们的初试名榜,前来看榜的人里一层外一层地围在榜前,伸长脖子寻找榜上的名字。凡榜上有名的,不但自己兴高采烈,随同前来看榜的亲友们也欣喜若狂,大声道贺。而名落孙山的学子们,有的悄悄挤出人群,默默而去;有的竟然当场跺脚哭号,其声其状,令人心碎。

苏轼20岁时一篇“满分作文”为何只名列第二

三苏图

兴国寺离景德寺较远,苏氏父子来得晚了一些,没有挤进去看榜,只好站在人群外,待看榜的人渐渐散去以后,再到墙下看榜。这时,猛听见身后有人喊道:“恭喜苏老伯,你的两位公子都高中了!”苏洵回头一看,原来是四川同乡家定国,他天刚亮就赶来了。

苏洵听了,虽然心中一阵狂喜,但还是极力抑制住自己的激动,问道:“你也高中了吧?”家定国点了点头。

宋代进士分为三等:一等进士及第;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其中一等前三名称进士三鼎甲,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这次科考的第一名,也就是状元,是延安的章子军,眉州苏轼得第二名,为榜眼,苏辙为同榜进士。苏洵拍了拍家定国的肩膀,笑着说道:“你们三更灯火五更鸡的熬到今天,也太辛苦了,我要犒劳犒劳你们,走,咱们这就去‘京华楼’。”一行人边说边笑地离开了景德寺。

苏轼高中榜眼,当时还传出了一个幕后的趣闻。这次科考,翰林院锁院50 天,考官们看的是糊名弥封的试卷,主考官是文坛泰斗欧阳修,副主考官是著名诗人梅尧臣。负责阅卷的官员们将试卷基本阅完后,呈到了欧阳修那里。欧阳修担心有真才实学的士子们在初选时漏掉了,便请梅尧臣将落选的试卷再重新阅读一遍。也就是他的这一建议,才成就了苏轼。

苏轼20岁时一篇“满分作文”为何只名列第二

苏东坡

梅尧臣在众多被初选考官枪毙了的试卷中,看到了一篇题为《刑赏忠厚之至论》的文章,他从头至尾读了一遍之后,当即拍案叫绝。他甚至怀疑那些负责初选的考官们对这篇文章怎么会看走了眼呢?他立即将试卷交给了欧阳修。欧阳修不看则罢,看过之后,认为作者有孟轲之风,怀仁政治国之心,是天下少有的好文章,立即大声呼喊起来:“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让此人,放他出一头地!”于是,中国的成语词典里便有了“出人头地”这个典故。

苏轼20岁时一篇“满分作文”为何只名列第二

北宋名臣欧阳修

欧阳修提起案上的朱砂笔,正准备将试卷圈为第一时,心里忽然一惊:能写出这么好的立论,又有如此流畅而又犀利的文笔,定是饱学且有独到见解的人,作者是谁呢?会不会是自己的得意门生曾巩?若把曾巩圈为头名,必会引起朝野的猜疑!犹豫了一会儿之后,为了避嫌,他用朱笔在试卷上写了一个大大的“贰”字,也就是第二名——榜眼。

放榜之前,打开试卷才知道,被欧阳修圈为第二名的,并非是曾巩,而是眉山的苏轼!

放榜以后,果然有人指责主考官评卷不公,一些落榜的举子们更是怨气冲天,有些人竟然挡着欧阳修的马头进行抗议,甚至有人写了生祭欧阳修的祭文,以发泄心中的不满。但欧阳依然不为所动,在翰林院里,他与韩绛、王硅、范镇、梅尧臣、梅挚六人喝酒时,又谈到了此事,认为自己亏了苏轼,心中一直不能释怀。他还说:“你们记住,有了苏轼,再过30 年,就没有人知道我欧阳修了!”

放榜的当天晚上,按照当时惯例,苏洵领着两个儿子前往欧阳修的府第拜师,并借机将益州知州张方平写的推荐信和自己撰写的20 篇论文,当面交给欧阳修,希望能得到他的推荐。

听说苏氏父子来了,欧阳修十分高兴,他让苏轼和苏辙坐在自己旁边,笑着问苏轼:“饭店墙壁上的那首《牛口见月》,果真是你写的?”

苏轼羞怯地说道:“是学生写的。”

“写得好,写得好!”欧阳修接着说道:“二苏的名声,已传遍朝野;二苏的文章,太学生们争相抄录、传阅。可喜可贺。”说到这里,他的话锋一转,对苏轼说道:“不过,你的文章里有个典故,老夫想当面请教。”

苏轼连忙说道:“请恩师赐教。”

欧阳修说:“你文章中提到,‘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连说三次,表示坚持要杀,但尧连说三次不杀。我翻了不少古籍,却始终不知此典出自哪里?”

苏轼说:“这是学生为了阐明慎刑而杜撰的。”

欧阳修听了,并没有生气。他是个学识渊博而且心胸宽仁的好老头儿,也是个不拘一格提拔新人的怪老头儿,他已隐隐感到,自己眼前的这个眉山后生,将来一定是个不同寻常的人!

这时,门房来报:常州知州王大人求见。欧阳修点了点头。

见有客来访,苏洵连忙起身告辞。当他们走到门口时,正遇上客人进门。他们相互施礼之后,便擦身而过了。这位常州的王大人,就是未来变法的领军人物,也是苏轼的朋友兼政敌的拗相王安石!

更多精彩内容请阅读《苏东坡别传》,作者刘敬堂,中国文史出版社2018年8月出版,责任编辑:徐玉霞

苏轼20岁时一篇“满分作文”为何只名列第二

内容简介:

苏东坡无疑是宋代文坛、诗苑、词林、艺丛最为耀眼、绚丽的明星。他疾恶如仇、敢惩官吏、怒斩恶僧、智擒顽匪,却又爱民怜农、释放死囚、拦洪保城、为民直言。虽遭政敌陷害身陷牢灾,又在漫长贬道上历经磨难,却依然顾我。

苏东坡的粉丝团队从帝王将相、外国使节、士人学子、和尚道士到种田的耕者、纺纱的织娘、捕鱼的渔夫、砍柴的樵夫以及贩夫走卒,可谓数不胜数,尤以女性粉丝最为执着。她们中有被俘虏了芳心的王弗,削发为尼的琴操,披肩题诗的李琪,还有被他解救的无助官妓,为他献曲的神秘贵妇,以及因暗恋于他触槐而死的春娘,和非他不嫁的少女超超……十二岁的王朝云成了他的红粉知己,伴随他走完自己的人生,至死不悔!

作品以苏东坡生平为轴线,将史实、轶闻、逸事兼收并蓄,钩沉轶事,情节曲折,以流畅的文字,风趣的笔调,刻出了一个另类但在人们心目中可信、可亲、可敬又可爱的苏东坡形象。

(来源:搜狐新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