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天祥过南通

 文冠厚朴 2019-06-27

文天祥像,图片选自《吴郡名贤像赞》

 

《文山先生全集》书影,这一页展示的是《过零丁洋》

有一晚读书,看到文天祥过南通(古通州)时所做的一首诗:

江波无奈暮云阴,一片朝宗只此心。

今日海头觅船去,始知百炼是精金。

短短的四句七绝,忠实地记录了南宋末年文天祥逃亡南通的艰难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公元1275年(宋恭帝德祐元年),南宋王朝风雨飘摇,蒙古大将伯颜率军大举向南宋进攻,攻陷常州后,紧逼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恭帝赵显还是个四五岁的孩子,当朝太后毫无主见,满朝文武一片惊慌。

1276年(元至元十三年)农历正月十八,元军俘虏了恭帝。第二天,也就是正月十九,四十一岁的文天祥临危受命,被授予右丞相名号,统帅诸路兵马抗击元军。

而此时距文天祥考中状元已有二十年之久。1255年(宋理宗宝祐三年),二十岁的文天祥考中吉州贡士,取得了参加进士考试的资格。第二年,他到临安应考。

在礼部的考试中,文天祥被主考官誉为“忠君爱国之心坚如铁石”,随后在理宗主持的殿试中,文天祥以“法天不息”为题挥毫写下洋洋万字的御试策。二十一岁的文天祥慷慨激昂,直言论政,表明自己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理想。

文天祥毫无顾忌,一针见血地指出:人才匮乏的根本原因是士风败坏,士人或追逐名利,或空谈性理,对国家的耻辱和人民的痛苦漠不关心。兵力的薄弱是国家财政困难造成的,财政困难则是因为皇室、大臣和寺观挥霍浪费,如果天下之财专供军用,就不会兵力不足。

文天祥在文章最后以“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劝谏朝廷采纳逆耳忠言,重视社会公论,使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国家强盛。

文天祥一番慷慨陈词,感天动地,也强烈地感动了理宗,黄榜公布,文天祥众望所归荣登状元及第。

二十年风雨飘摇,元军鲸吞蚕食。此时大军压境,谢太后被吓破了胆,决意投降。文天祥迫于时局,不得不忍辱负重,出使议和。深入虎狼环伺的敌营,文天祥毫不畏惧,严斥元军背信弃义,叛徒卑劣投敌。

文天祥面对伯颜杀气腾腾的恐吓,大义凛然地回答:“我是宋朝的宰相,但欠一死报国,刀锯鼎镬,在所不惧。”而这时更为可悲的是朝廷已遣散了“勤王”军,另派使臣正式请降。文天祥被彻底放弃,失去了谈判的资本,被元军羁押北上,途经镇江,文天祥乘看守疏忽连夜逃脱。

文天祥先到真州(今江苏仪征),打算联合淮南东路制置使李庭芝和淮南西路制置使夏贵共同抗元。此时的南宋全境已纳入元朝版图,而文天祥叛国投敌的谣传也被故意放出并不断传播扩大。

李庭芝误听谣传,下令真州守将苗再成杀掉文天祥。苗再成素来景仰文天祥,几番交谈下来,认为文天祥不会投降,但迫于李庭芝的命令,权衡之下,将文天祥一行送出城外。

元军也在一路搜捕文天祥一行,衣衫褴褛的文天祥不得不改名换姓,风餐露宿,一路往南。但所到之处,均被拒之门外。文天祥后来回忆:“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北与寇往来其间,无日而非可死;至通州,几以不纳死;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

1276年(元至元十三年)农历三月初十,文天祥乘船沿古运盐河经海安向如皋而来。其时如皋已被元军占领,文天祥只得又乘船沿古运盐河继续向东南行驶。至如皋东南宋家林(今南通如皋市桃园镇宋家桥)时,登岸投宿。

翌日清晨,文天祥登舟起航,晚至东马塘(今属南通如东县)。忽然元兵追至,他只得弃船登岸潜逃,行至范公堤边,遇见当地居民张阿松。张阿松敬重文天祥,冒着生命危险将他迎至家中隐藏五天,后又将文天祥乔装成农夫,派其二子用船送他去南通。

船行至白蒲南,恰遇南通守将杨思复的人马,文天祥便弃船登陆。然而杨思复同样接到淮南东路制置使李庭芝关于文天祥变节投敌的手谕。他对文天祥一行严加审问,文天祥等人再三辩解,仍然无济于事,文天祥已不抱希望,做好赴死的准备。

然而,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杨思复派出的探子回来禀报:元军派了大量哨骑到处搜捕文天祥而一无所获。元军的行为证明了文天祥并非奸细,而使得杨思复重新信任了文天祥。文天祥将这段经历写成一首诗《闻谍》:

北来追骑满江滨,那更元戎按剑嗔。 

不是神明扶正直,淮头何处可安身。

到南通后,文天祥结束了两个多月的九死一生、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涯。然而文天祥并没有偏安一隅,每时每刻都在考虑如何复国,并写下《发通州》《石港》《卖鱼湾》《北海口》《渔舟》《扬子江》《怀杨通州》等多首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诗篇,而几乎每首诗中都表达出强烈的一心为国的志向。

文天祥在南通休整后得知南宋在福建建立朝廷的消息,仍然抱有抗敌复国理想的他,毅然决定乘舟南下。文天祥在卖鱼湾登船,面对卖鱼湾内风起云涌,浪花朵朵,一望无际的滩涂上蟹子红如玛瑙,盐花白似雪片,近处看狼山青两点,远处望大海极目天涯的壮丽景色,想到故国已无处可寻,自己将在大海上漂泊,以海为家。文天祥触景生情,写下如下诗句:

风起千湾浪,潮生万顷沙。 

春红堆蟹子,晚白结盐花。 

故国何时讯,扁舟到处家。 

狼山青两点,极目是天涯。

南通的老百姓云集卖鱼湾,遥望文天祥所乘之舟慢慢消失在大海尽头,祈祷他一路平安。当地老百姓为纪念这位爱国英雄,自发建立了渡海亭,几经重建,现仍伫立于南通石港。

文天祥从扬子江入海,途中随口吟出: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1278年(元至元十五年),文天祥在海丰附近的五坡岭兵败被俘。元将张弘范逼他写信向在海上坚持抗击元兵的张世杰招降。他严词拒绝。

文天祥被俘经珠江口零丁洋时,吟出了那首名垂千古的《过零丁洋》以明不屈之志: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和“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一并成为千古绝唱。

1279年(元至元十六年)农历十月初一,文天祥被押解到大都(今北京),在被拘囚期间面对元军的威逼利诱,大义凛然。1283年(元至元二十年),终以不屈被害。

文天祥遇难后的第二天,夫人欧阳氏收领遗体,在衣带间发现一封绝笔信:“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宋丞相文天祥绝笔。”

笔者已过了不惑之年,可每当读到这封绝笔信时,仍然不禁潸然泪下。

文天祥经过南通时所留下的诗篇收在《指南录》中。文天祥在南通的遗迹碑、渡海亭、金将军墓(金将军指金应,他跟随文天祥二十多年)、义马墓都保留完好。位于南通的文天祥祠每年都会有老百姓自发前往祭奠。

南通人民始终敬仰这位伟大的英雄。文天祥伟大的爱国情怀和刚毅气节以及这些流传千古的不朽诗篇,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奋发图强,报效祖国,献身祖国。

2013年清明,知止堂义学师生在南通文天祥祠举行纪念活动

作者:陈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