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智慧医疗

 vivihe97 2019-06-27
   ​“生病再也不用跑省城大医院了,家门口就能确诊!”家住江西省瑞金市瑞林镇的赖凤林最近逢人便讲,镇中心卫生院有“高科技”,能把大医院的专家“请”来看病。
    赖凤林口中的“高科技”就是江西中科九
峰智慧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远程影像诊断系统。近日,他因咳嗽气紧到卫生院做了X射线检查。拍摄结果通过系统传输到300多公里外的南昌影像中心,经过系统智能分析影像和医务专家远程询问,仅用了半小时不到,曾做过挖煤工人的赖凤林被诊断患上“矽肺”。
     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使患者
在乡镇一级的医疗机构也能得到高水准、专家级的诊断和治疗,智慧医疗带来的好处远不止于此。如今,以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的智慧医疗应用正在走向前台,为医疗健康业态注入新活力。

             远程问诊破解基层看病难

      大医院病人扎堆,基层医疗机构“门可罗
雀”,我国医疗资源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困扰民众多年的现实问题。
   “我父母都曾因为县城医院CT检查耽误过
病情,不是拍不成片子,就是看片子查不出病
因。”从小在江西农村长大的吴文辉对基层医疗缺设备、缺医生的状况有更深的思考。
2015年,吴文辉离开了西门子医疗布北亚区总裁的岗位,联合中科院医疗影像专家创立
了中科九峰,决心用“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来解决基层医院的问题。
   “在医疗临床诊断中,单凭影像便可筛查出
70%的病人。”吴文辉告诉记者,其中又有一半以上的病种可直接通过X光判断,包括骨折、肺心病、肺结核等,剩下的则需要配合CT、病理等综合诊断。
      我国乡镇一级的卫生院基本都配有X光
机。由于缺乏专业的放射科医生,拍片不规
范、读片不准等时有发生,成为误漏诊的重灾
区。如何改进这一现状?
    2016年11月,中科九峰在江西省宜春市袁
州区24个乡镇卫生院开展远程影像诊断试点。由基层卫生院发送数字X光片至九峰云平台,经人工智能辅助筛查、标注,以及专业医生团队人工复核后,形成报告沿原路径返回至卫生院,完成读片。
     袁州区彬江镇的苏兰老人是试点早期的受益者之。她曾因咳嗽气喘辗转到省城三甲医院治疗过几次,远程影像诊断系统启用后,老人得以直接在家门口的卫生院治疗,少受舟车劳顿之苦不说,在卫生院的日均医疗费用也比三甲医院低了足足74%。
     患者方便了,基层医生也能借此学习提
指高。“过去我们经验有限,很多片子下不了准确的诊断意见,更别提大部分卫生院的放射科只有操作员。”袁州区24个乡镇卫生院仅有的三名有资质的医生之一,西村卫生院放射科主任欧阳普华说,“现在我可以将自己的意见和影像癌中心专家的诊断报告进行比对,遇到疑惑及时沟通学习。”
    吴文辉介绍,这套系统已覆盖江西、新和
疆、河北等11个省份近千家乡镇卫生院,日均
检查X光片2000张,覆盖服务基层2000万人。

人工智能助力病理诊断
4月1日,2019国际医学人工智能论坛在上海世博中心开幕,中外专家济济一堂,探讨AI(人工智能)如何赋能人类健康共同体。
    人工智能与医疗健康领域的融合不是偶然。早在2017年7月,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智慧医疗赫然在列。特别是近几年发展中,医疗影像因其数据的标准性和规律性特点,成为人工智能在医疗服务领域重要的切入点。
      2017年11月,科技部公布首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名单,并明确依托腾讯公司建设医疗影像相关平台。
    腾讯医疗健康事业部技术委员会主任钱天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腾讯觅影”是腾讯发布的首款将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在医学领域的产品,具备AI医学影像分析和AI辅助诊疗两项核心能力,能辅助筛查早期食管癌、早期肺癌、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结直肠肿瘤、宫颈癌、乳腺肿瘤等疾病,并对700多种疾病风险进行识别和预测,提高临床医生的诊断准确率和效率。
      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为例,“腾讯觅影”运用深度学习技术,对数十万张图像进行训练学习,识别准确率和分期准确率分别达到97%、85%。去年底,腾讯在深圳市宝安区中心医院启动社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AI筛查,将一部分症状较轻的患者“分流”在基层,缓解了上级医院、医生的诊疗负担。
   “我们开放了智能导诊技术、病案智能管理、诊疗风险监控等技术。”钱天翼介绍,依托“腾讯觅影”AI辅诊引擎和微信智慧医院生态,医院和医疗信息化厂商能实现移动医疗服务的智慧化升级,在诊前通过AI导诊、AI分诊预诊,提升诊前信息收集的精确度和效率,诊后AI随访等新的应用场景也可以在诊室之外实现医生与病人的及时沟通。
    目前。"腾讯觅影"在全国100余家三甲医院上线,累计辅助医生阅读医学影像超1亿张,分析门诊病历700万份。

--人机协同创新新诊疗模式

     6月初,一名患者来到合肥市庐阳区双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贺奇医生处就诊。经过问诊,贺医生初步诊断为“心律不齐”,并将主诉与现病史输入系统。然而系统提示,患者还有患冠心病的可能,这立刻引起了贺医生的重视。
      继续追问病情后,他发现患者确实与冠心病症状高度相似。最后他建议患者前往大医院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测,最终被确诊。
此次诊疗过程中,及时“纠错”、并为确诊提供帮助的,就是由科大讯飞与清华大学联合研发的“智医助理”辅助诊疗系统。
     2017年8月,科大讯飞“智医助理”以456分的成绩通过国家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综合笔试评测,这在全国53万名考生中位于前5%。
     据介绍,“智医助理”系统学习了国内顶尖医疗机构脱敏的患者就诊数据和国内外权威医学教材、指南文献、专家共识,其中包括53本医学院教科书、40万份医疗权威文献。
       在问诊过程中,“智医助理”为基层医生提供辅助诊断意见,医生可以参考,也可以独立完成诊断。问诊结束后,“智医助理”通过大数据筛选技术和智能引擎,能够快速比对诊断不一致的病历,并提交专家组审核。
     专家组对系统筛选的病压进行复核后,即可反馈至基层医生,从而为基层医疗提高兜底保障。
     截至2019年3月,“智医助理”系统已覆盖基层1153个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能够完成95%基层病种的辅助诊断。

--智慧医疗发展前景可期

     3月16日上午,全国首例基于5G的远程人体手术顺利完成。海南三亚的神经外科专家凌至培,通过中国移动5G网络实时传送的高清视频画面,远程操控手术器械,成功为北京的一位帕金森病患者完成了“脑起搏器”植入手术。
   “手术近乎实时操作!”凌至培感慨,在患
者不宜飞往海南的情况下,5G远程手术解决了,4G网络条件下手术视频卡顿、远程控制延迟明显的问题。
     除了外科手术、医疗影像、辅助诊疗,智慧医疗应用的场景还有很多,像虚拟助理、疾病风险预测、药物挖掘、健康管理、辅助医学研究等。
   “AI算法不会疲倦,而医生无法做到这一点。”中科九峰首席人工智能科学家李祎博士认为,新技术可以极大提高医学数据的测定和分析过程的自动化程度,减轻医生的工作强度,减少主观随意性。
     尽管如此,智慧医疗仍然是新兴事物,带来便捷的同时,需要与现有的医疗模式经历“磨合期”。
     以当下热门的医学影像辅助诊断的产品为例,这些产品背后的数据模型往往在经过足够多的高质量临床影像数据训练之后,才能达到普适性更强、准确度更高的诊断或分类效果。这在前期需要企业和各大医院合作,投入大量时间和资金。
     此外,国内医院现有的医疗数据质量普遍不高。仅就病历数据来看,不同医院写法不同,详略质量参差不齐,同一个病人在不同医
院就诊的数据无法链接、整合、形成队列,碎
片化程度高,这些都为进一步优化现有人工智
能产品带来了阻碍。
     记者查找资料发现,虽然国内目前还没有人工智能医疗器械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但其下属的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已在去年底发出通知,征集“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信息。业界普遍认为这是一个积极信号,人工智能医疗产品的注册高峰即将到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