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孤平为何是格律诗的大忌?

 昵称5466805 2019-06-27

问题:孤平为何是格律诗的大忌?


前言

今天说孤平都是看王力或启功的理论,他们二人也是依据古人的作品和评价来界定的。

孤平为何是格律诗的大忌呢?因为影响到古人的升学就业作官。

一、 王力说

王力先生说,除了韵脚的平声字外,只剩一个字是平声字,称为‘孤平’。这个说法有点笼统。

他举例说的就清楚一些:平平仄仄平,如果第一字是仄,就是孤平,仄平仄仄平。

救孤平的方式是,第三个字改平声,仄平平仄平。

这是公认的孤平与救孤平, 只是王力仅仅说了这一种孤平形式。

这种说法清朝人已经明确的说过:

“律诗‘平平仄仄平’,第二句之正格。若‘仄平平仄平’变而仍律者也(即是拗句),‘仄平仄仄平’则古诗句矣。此格人多不知者,由一三五不论二语误之也。” 清朝赵执信《声调谱》

  • 古人孤平的诗例

a、《牧童》(唐·栖蟾)

牛得自由骑,春风细雨飞。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
日出唱歌去,月明【抚】掌归。何人得似尔,无是亦无非。

的第六句犯孤平,月明抚掌归,仄平仄仄平。孤平补救的方式是五言第三字和七言第五字改平声。即: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显然“月明抚掌归”中的“抚“是仄声,没有救孤平。

b、《淇上送韦司仓往滑台》作者:高适

饮酒莫辞醉,醉多适不愁。孰知非远别,终念对穷秋。
滑台门外见,淇水眼前流。君去应回首,风波满渡头。

醉多适不愁,仄平仄仄平,犯孤平,未救拗。

二、启功说

启功先生关于孤平的说法是:(五言诗中)两仄夹一平。

《过宋员外之问旧庄 》杜甫

宋公旧池馆,零落守阳阿。枉道祗从入,吟诗许更过。
淹留问耆老,寂寞向山河。更识将军树,悲风日暮多。

第一句:宋公旧池馆。仄平仄平仄,用启功的说法前后都是孤平了。

这是平平平仄仄的变体平平仄平仄,但是第一个平老杜又改为仄了。我们后人写诗一般不会用“仄平仄平仄”,这种句式也会被归为孤平。

又如王维:野火烧不尽,仄仄平仄仄,也应该是启功说的孤平。

  • 这种说法,在清朝人那里也能找到依据,清·乾隆学者李汝襄说 《广声调谱》 中有“孤平式”三种:

唐·杜甫《翫月呈汉中王》起句:“夜深露气清,(仄平仄仄仄)”
唐·李白《南阳送客》次句:“ 斗酒勿为薄,(仄仄仄平仄)”
唐·戴叔伦《送友人东归》次句:“ 万里杨柳色平,(仄仄平仄仄)

第一种:夜深露气清,(仄平仄仄仄),是平平平仄仄变格“平平仄仄仄',把第一字也”仄“了,这种也被赵执信《声调谱》特别指出过,并非律句,而是古体诗句了。

第二种, 斗酒勿为薄,(仄仄仄平仄),我们称之为半拗体,属于可救拗可不救拗的句式,今天不作为孤平看待。唐朝格律诗中很多,救拗的句式是万能公式:仄平平仄平。

第二种,万里杨柳色平,(仄仄平仄仄),和野火烧不尽是一种句式,属于可以救拗的拗体,对句救拗的句式也是万能公式:仄平平仄平。

第一种属于不能救拗的孤平,第二、三种算是可以救拗的律句,救孤平都是这种万能公式:仄平平仄平。

结束语 宋朝人的看法

关于孤平拗句,我们看不到更早的明确的说法,但是唐宋的试帖诗明显避免孤平,说明他们必有一定之规,只是古籍我们见不到了。不过关于仄平仄仄仄的句式,在宋朝诗话里老街看到过。

宋朝刘颁的《中山诗话》 :

白乐天诗曰:「请钱不早朝。」「请」作平声,唐人语也。今人不用厮字,唐人作斯音,五代已作入声,陶谷云「尖檐帽子卑凡厮」是也。.....................二公诗自非语病

唐朝人的请,是平声,所以请钱不早朝,是平平仄仄仄,三仄尾不是语病,但是宋朝人读”请“,已经是仄声了,所以会误以为是仄平仄仄仄,这就是孤平拗句了。所以刘颁特别说明一下。

题主问:孤平为何是格律诗的大忌呢?因为科举考试考格律诗, 出现孤平就是出律,影响到古人的科举录取,你说是不是大忌呢?

@老街味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