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話中有許多是自求多福,彼此祝願的吉祥話,反映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向往,折射出了時代和民族的社會心態。
新春伊始,人們互相走訪拜年,彼此一抱拳,說:“新禧,新禧!祝您今年大運享通,財帛高升!”對於“不走運”的,則說:“得啦,祝大哥今年轉轉運,翻翻勺!”對方則說:“托二弟福啦。俗說‘吉人必有天相,嘛,哪能總不走字兒呢?連路旁的磚頭瓦塊還有翻勺的時候,何況人呢!”給長輩磕頭,邊叩邊說:“我們就盼您老人家結結實實,硬硬朗朗的;想什麼有什麼,一順百順的!”行商作賈的心中對“福”的概念是“財主為福”(故 有將“福”寫作“財主”者),見了面必互道:“恭喜發財”。進京趕考的 舉子心目中的福是“金榜題名,加官進祿”,所以見面彼此必恭維道:“小弟有禮啦,祝您連中三元,指日高升啦!”
舊時,人們到廟上燒香,亦在自求多福,若問其目的,多答“求個順續”。 如給廟上寫了布施,廟上的僧、道必說:“您真是廣種福田,我在神(佛)前祝您身家胥慶,福壽康寧!”香客歸途必買紅絨蝙蝠一支插在頭上,說是 “帶福(蝠)還家”。
多數吉祥求福語是經過提練加工而逐漸形成的,日久,既成了人們的口 頭語,又見於書頁。北京同全國各地一樣,表現自求多福的語言、文字、圖畫、吉祥物,多離不開福、祿、壽、財、喜這五個年容。祿、喜、財是由福 引伸、連系而來。福、壽是綱,其它都是目。其習慣用語,浩瀚如海。直接表現福、祿壽、財、喜的,如福在眼前、福壽用全、福如東海、多福多壽、壽比南山、加官進祿、財源茂盛、大道生財、生財有道、抬頭見喜等。表現於天、地、人的,如天長地久、天作之合(祝賀婚慶)、天官賜福、天緣有分、歡天喜地、人財兩旺、人口平安等。 表現於顏色的,如金玉滿堂、黃金萬兩、大紅大紫、青雲直上、飛黃騰達、白頭富貴等。
表現於動物的,如尤鳳呈祥、馬上封候(猴)、麒麟送子、鶴鹿同春、 五獅(世)同居。連年有餘(魚)、喜鵲登枝等。
人們賦予某些於鮮果品以吉祥意義,用於歲時年節和婚嫁壽慶,以為禮品。謂之”喜果”。奉送“喜果”時說些吉祥話:如柿子、柿餅,因“柿” 與“事”諧音,即說是“事事如意”;桔子,因“桔”與“吉”音近,與柿子同送可說“百事大吉”;送石榴,就說“多子多孫”;送蓮蓬,就說“並 蒂同心”;將百臺說成“和合百年”;將棗兒、栗子說成“旱立子”;花生 被說成“既生男,也生女,花著生”;桂元被說成“圓圓滿滿”。
最有趣的是北京人喜歡將數字連綴成吉祥求福語,成為祈福迎祥心態的 一大特點。例如:一順百順、二字平安、三陽開泰、四季平安、五福臨門、 六合同春、七星高照、八仙上壽、九世同居、十全富貴、百事大吉、萬事如 意等等。
吉祥求福語也在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變化,像“多福多壽多男子”、“多子多孫”等陳腐觀念自然被淘汰。但如今彼此祝願的語言除“祝您工作順利,身體健康”之類的祝詞外。仍然沿用“恭喜發財”等祝詞,也感到很習慣,很親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