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脂血症是指人体血液中脂质高于正常所出现的疾病,《黄帝内经》对“膏”“脂”的来源、生成和作用进行了论述。 《灵枢·五癃津液别》:“五谷之津液,和合而为膏者,内渗入于骨空,补益脑髓,而下流于阴股。”指出“膏、脂”来源于饮食水谷,经过人体的消化、吸收、合成而成,是具有“填骨髓,益脑髓”的精微物质。 后世张介宾《类经》宗其旨意云:“膏,脂膏也。津液和合而为膏,以填补于骨空之中,则为脑为髓,为精为血。”说明膏(脂)与津液、血液均来源于水谷精微,膏为水谷津液之浊者,精从浊化为膏,凝则为脂。 同时古代医家已经明确提出饮食不节,嗜食肥甘厚味导致形体肥胖之人体内多“膏”“脂”,过多“膏脂”在体内的堆积会造成人体气血、阴阳、津液代谢平衡失常,从而出现各种疾病。《灵枢·卫气失常》云:“膏者,多气而皮纵缓,故能纵腹垂腴。肉者,身体容大。脂者,其身瘦小。黄帝曰:三者之气血多少何如?伯高曰:膏者,多气,多气者热,热者耐寒。肉者,多血则充形,充形则平。脂者,其血清,气滑少,故不能大。”《素问·生气通天论》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指出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水谷精微输布、运化、代谢失常,体内“膏脂”停聚,就会出现“喘满”等心系症状,日久还会出现“肾气”损伤病症,《素问·通评虚实论》记载:“消瘅、仆击、偏枯、痿厥、气满发逆,肥贵人则高粱之疾也。”指出过食肥甘饮食是导致上述诸多疾病的原因,与现代医学中高脂血症患者临床表现、并发疾病及病情转归相似。 十味降脂片 十味降脂片由十味药物组成。方中山楂消食健脾,行气散瘀;生大黄消积导滞,清泻热毒,活血化瘀;决明子清肝明目,润肠通便,消积滞;泽泻利水渗湿,泄热除满;制何首乌、菌灵芝补益肝肾,养精血;蒲黄、姜黄活血化瘀;三七、丹参养血活血。诸药合用,消食积,化湿滞,补肝肾,化瘀血,通脉络。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山楂所含黄酮、泽泻的脂溶性部分、决明子及生地黄中的大黄素葡萄糖苷、大黄素蒽酮、大黄素甲醚可显著降低实验性高血脂动物的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B 的浓度,均具有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曾老师正是基于高血脂症患者“湿瘀内结,脾运失健,肝肾不足”的病机,以“化湿运脾,活血化瘀,调补肝肾”为法,并根据现代医学、药理学研究进展,创立十味降脂片。 该处方充分体现了老师作为现代中医既不忘“详辨病机,据机立法,随法处方”的中医辨治论治过程,又与时俱进,充分了解现代临床病理研究和应用最新药理研究结果的鲜明特点,收到显著临床疗效。 ——节选《曾定伦杂病学术经验集萃》 曾定伦,家学渊博,师从名家, 其父曾汉昌早年跟随名医曾雪樵学医, 曾花费精力著《温病条辨歌括》一书, 时人争相传抄,影响广泛。 曾老师80年代创立新说治中风, 并专注内科杂病,强调辨证, 方剂运用灵活。 部分目录 此书有大量详尽的真实医案的记载、总结和追访,突出其疗效显著,见解独到,发人深思。启人医绪的学术思想,临床思路,思辨方法和临床经验,对广大中医药院校学生和临床中医药人员提高中医素养。 |
|
来自: 彼案 > 《减肥增肥美等,五脏六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