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糊涂县令郑板桥,乡人告状和尚尼姑有私情,他的判决令人捧腹

 大成教育图书馆 2019-06-27

糊涂县令郑板桥,乡人告状和尚尼姑有私情,他的判决令人捧腹

清朝时期,有八个人被称为“扬州八怪”,其中郑板桥最为出名,咱们今天就来说说郑板桥。郑板桥是清朝著名的画家和诗人,康熙年间中秀才,康熙十年中举,乾隆元年中进士。中了进士之后,郑板桥曾经做过两任县令,咱们今天就说说郑板桥做县令时的趣事。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后来辞官后住在扬州以卖画为生,郑板桥的诗书画被称为“三绝”,是清朝时期最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乾隆是一年,郑板桥从山东范县县令调任为山东潍县县令,当年山东正发生大饥荒,潍县虽然富饶,但是因为连年的灾荒百姓们生活也是难以为继。而郑板桥上任之后,最主要的人物就是救济灾民,为了让百姓吃得上饭,他开仓放粮,令民具领券供给。

也不能一直靠政府管饭,还得给百姓们养家糊口的机会,他组织人力修建城池,招百姓赴工。而且他还发动了县里的乡绅富豪开设救济粥,用来救济灾民,也正是有了这些措施,在饥荒过去之后,郑板桥留下了清官的美名。在担任潍县县令期间,郑板桥还判过一桩“僧尼私恋案”。

某日,一众乡绅突然把一个和尚和一个尼姑押到了衙门,告他们私通,请求县老爷严惩。当时和珅尼姑私通可是伤风败俗的大罪,一般来说是要重判的。但是郑板桥了解过后,非但没有重罚,还令二人还俗以结连理,这是咋回事?原来这两人在未出家的时候就是同乡人,成年后互相爱慕私定终身,到那时女方的父母嫌贫爱富将女儿许配给了一个老财主做妾,女儿誓死不从削发为尼,男子也在寺庙的附近做了和尚。

按道理来说,这对皈依佛门的男女再也难有交集,但是没想到在三月的潍县风筝节上竟然又碰了面,于是趁夜幽会,被人当场抓住。郑板桥听后,动了恻隐之心,判他们还俗成婚。而郑板桥成人之美的判决也在潍县传为佳话。

TEA·清新

1、俄罗斯当年为何不救卡扎菲,如今却营救卡扎菲的儿子汉拔尼

2、卡扎菲贴身女保镖亲口诉说真实的卡扎菲,称其为“小父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