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最著名的十首诗,道尽铮铮铁骨

 六不和尚 2020-08-27

六不和尚

鸿飞雪泥

作者介绍:

    鸿飞雪泥,本名牛能,彝族,社会工作师,现在云南省某厅工作。

和尚说:这是鸿飞兄的一篇长文,细数郑板桥坎坷的一生和铮铮铁骨,考证详实,值得一读。

王和尚引首

郑板桥:铮铮铁骨,难得糊涂

      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江苏兴化人,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是“扬州八怪”的主要代表。

      同代人李啸村赞誉他为“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上句是说郑板桥的诗书画,堪比唐玄宗时的著名画家和诗人郑虔;下句是说郑板桥辞官归隐,有如陶渊明。这幅对联是郑板桥一生际遇的精妙总结。

      他生于一个寒儒之家,父亲郑立庵是一位私塾先生,3岁生母病故,父亲续娶的赫夫人,也在他14岁时病故。既不能骑马射箭,又不能务农经商,郑板桥摆脱贫困的途径,就只有读圣贤书,走学而优则仕的道路了。

      17岁时,郑板桥向同乡先辈陆震学习写词,22岁时,开始涉猎绘画创作。23岁时,娶妻徐氏。24岁时,他终于考取了秀才。

      秀才对于郑板桥来说,就是一张教师资格证书。他到仪征县的江村教书,“得句喜拈花叶写,看书倦当枕头眠。”听起来是很写意,但微薄的收入并不能改善生活条件。

      30岁时,父亲一病不起,郑燮卖书葬父,锅中无米,灶间无柴,门前还不断有人敲门逼债。饥寒交迫的日子里,儿子也死了:“天荒食粥竟为长,惭对吾儿泪数行。今日一匙浇汝饭,可能呼起更重尝!”(《哭犉儿》)为了躲债,郑板桥先是逃到海陵、焦山,后又辗转来到扬州,开始了十年卖画生涯。

      当时的扬州,是东方艺术家的巴黎。“千家养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田”,盛产富可敌国又附庸风雅的盐商,他们纷纷高价购买名人作品来装饰自己的厅堂。扬州民谚说:“堂前无字画,不是旧人家。”

      秀才郑燮初到时籍籍无名,最初生活艰难,只有卖画度日。他后来回忆说:“十载扬州作画师,长将赭墨代胭脂。写来竹柏无颜色,卖与东风不合时。”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炼和交际,他遇到了经济上的贵人。两淮盐运使卢见曾多次对他慷慨解囊;著名的盐商“扬州二马”马曰琯、马曰璐兄弟,得知他家贫避债来此,即赠给纹银200两,以解燃眉之急,并资助他去京城活动。

      33岁的郑燮揣着银子到了北京,开始自称板桥道人。郑板桥这个名号的由来,是兴化城外护城河上有桥,郑姓世代聚居于此,与刘禹锡《柳枝词》的“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并无关系。

      在京期间,郑板桥虽然到处奔走,最后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悻悻而返。一腔悲愤,只有从笔下宣泄而出:

      花亦无知,月亦无聊,酒亦无灵。把夭桃斫断,煞他风景;鹦哥煮熟,佐我杯羹。焚砚烧书,椎琴裂画,毁尽文章抹尽名。荥阳郑,有慕歌家世,乞食风情。

       单寒骨相难更,笑席帽青衫太瘦生。看蓬门秋草,年年破巷,疏窗细雨,夜夜孤灯。难道天公,还箝恨口,不许长吁一两声?癫狂甚,取乌丝百幅,细写凄清!

      这首《沁园春.恨》与古典诗词含蓄雅致的传统大相径庭,正是郑板桥的典型风格。喜欢的人,赞其直抒胸臆、可浇块垒;讨厌的人,则斥其轻浮浅露、尖酸卑格。

      在盐商巨贾“红楼夜宴,千条绛蜡;彩船春泛,四座名姝”(《沁园春.西湖夜月有怀扬州旧游》)的欢乐时光里,郑板桥仰人鼻息,逐渐步入油腻中年。39岁时,妻子徐氏撒手人寰,孩子没人照料,饭也吃不上,这辈子还能有什么盼头呢?

      就在千家万户张灯结彩的除夕前一天,他写了一首诗给兴化县令汪芳藻,请求帮助:“琐事贫家日万端,破裘虽补不禁寒。瓶中白水供先祀,窗外梅花当早餐。结网纵勤河又冱(音:hu,意为:结冰),读书无主岁偏阑。明年又值抡才会,原向秋风借羽翰。”这种缺衣少食的惨状,让汪县令动了恻隐之心,资助他去南京参加乡试。

      绝望锻炼了郑板桥,不惑之年,他终于中举。不知道是不是和范进一样高兴过度,他因病错过进京赶考。闲来无事,他去郊外散心,打听景点道路,结果走了桃花运。

      在一户饶姓农家喝茶时,他看到茅亭里挂着自己的一副墨竹图,自鸣得意,主动向当家的老太太表明了身份,没想到这家还有一个17岁的饶五姑娘,一直都是他的迷妹,两人一见钟情,一拍即合,当即定下盟约,等中进士之后前来迎娶。

      熬死了康熙、雍正两位皇帝的郑板桥,终于在乾隆元年(1736年)考中进士,他在《秋葵石笋图》上作诗:“牡丹富贵号花王,芍药调和宰相祥,我亦终葵称进士,相随丹桂状元郎。”这样的郑板桥,俗吗?真俗!但我们多数人都恨不得一直那么俗下去,俗到今夜做梦也会笑!

      金榜题名之后,又得到盐商程羽宸的资助,郑板桥如愿以偿,娶了饶五姑娘。虽然求官不成,但他画墨竹兰花现在是名利兼收。对比昔日的潦倒落魄,他自制了一方“二十年前旧板桥”的印章,既是自嘲,更是嘲讽那些狗眼看人低的市侩。

      板桥在写给友人的信里描述了一个怪象:“二十年前画的是兰竹,无人问起,无人谈论。二十年后画的仍是兰竹,不曾改样,却有人说好,有人出钱要买,甚至有人专喜板桥画的兰竹,肯出大钱收买。”

       这是什么道理?板桥自己当然明白,一个人只要成功了,你所有的缺点都会变成优点,这就是名人效应!

      从前他进京拜访过的慎郡王、乾隆叔父允禧,写信请他到家做客,并亲自撸起袖子割肉给他吃,把板桥感动得泪眼婆娑。经慎郡王允禧推荐,50岁的郑板桥上任范县县令。

      郑板桥乐颠颠的跑到范县,先命人把县衙官署的墙壁凿出百多个孔,这种行为艺术,一般人当然看不懂,有人就去问,郑板桥傲然回答:“出前官恶习俗气耳!

      54岁时,郑板桥自范县调到潍县。这一年山东大饥,人相食。郑板桥自作主张,要开仓放粮,下属劝他按程序办事,老头不干:“现在是什么时候?等着层层报上去,老百姓都饿死了,有什么问题我担着!”同时,他招募流民务工,大搞基础设施建设,饥荒终于得到了控制。这段时间,他很忙,过得很充实,常常是“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自写“难得糊涂”挂在堂前,断案经常袒护穷人,骂富商是“驮钱驴”。曾经有一个盐商扭送私自贩盐的穷汉到县衙,要求惩办。郑县令就画兰竹在芦席编成的大枷上,让穷汉站在盐商的店门前示众,弄得盐店水泄不通,根本做不了生意,富商不得不请求郑县令收回成命。

      只是,口碑在民间,官帽在组织。基层历练多年,郑板桥不但没有升迁,还被记大过。词作《青玉案.宦况》,概括了板桥对官场生涯的无奈与厌倦:

十年盖破黄绸被,尽历遍,官滋味。雨过槐厅天似水,正宜泼茗,正宜开酿,又是文书累。坐曹一片吆呼碎,衙子催人妆傀儡,束吏平情然也未?酒阑烛跋,漏寒风起,多少雄心退!”

      61岁这年,郑板桥终于下定决心走人。他在《罢官作》中写道:“老困乌纱十二年,游鱼此日纵深渊。春风荡荡春城阔,闲逐儿童放纸鸢。”情怀的磊落,解脱的欣喜,和作《归去来辞》的陶渊明何其相似!

      咸丰《重修兴化县志》记载:板桥“官山东先后十二载,无留牍,亦无冤民”,“去官日,百姓痛哭遮留,家家画像以祀”。

      在外地任职期间,郑板桥曾写信给堂弟郑墨,委托他把俸钱都分给家乡的贫苦亲友,并在家书里谈论人生理想、做人操守,其中一封家书里说:“不知盗贼亦穷民耳,开门延入,商量分惠,有甚么便拿甚么去!”别说守财奴,即便在正人君子听来,也是怪话、糊涂话,不过也从中衍生了一个让人津津乐道的民间传说:

      郑板桥辞官回家后,只是随身带着一条黄狗,一盆兰花。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有小偷光顾。郑板桥正好没有睡着,他就翻身吟了一句诗:“细雨蒙蒙夜沉沉,梁上君子进我门。”

      小偷已靠近床边,听到这声音暗自吃惊。接着又听到“腹内诗书存千卷,床头金银无半文。”这下小偷心想都穷成这样了,不偷也罢。于是转身出门,又听到里面说“出门休惊黄尾犬。”小偷心里寻思着既然有恶犬,那就爬墙吧,正准备上墙,又听到“越墙莫损兰花盆。”小偷仔细一看,墙头果然有兰花一盆,于是他细心避开,脚刚落地,又听到尾联说“天寒不及披衣送,趁着月黑赶豪门。

      这首诗乍看对仗,其实平仄押韵多处不正确,绝不是谙熟格律的板桥原创,但也由此可见底层百姓对他的喜爱。

      回到扬州,郑板桥已经是名满天下,六分半体独具一格,兰竹更是“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求字求画的人络绎不绝。

      板桥烦不胜烦,自己订了一个价目表:“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条幅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撕掉虚伪的面纱,赤裸裸的谈交易,郑板桥是艺术家中的第一人。

      郑板桥的画最高曾经卖过一千两,就是现在三十万元左右,但还是缺钱用。66岁时,他二女儿出嫁,他只画了一幅兰竹图作为嫁妆:“官罢囊空两袖寒,聊凭卖画佐朝餐,最惭无隐奁钱薄,赠尔春风几笔兰。

    按理说,他的兰竹都有人大价钱收购,为什么女儿出嫁会没有钱呢?这个经济问题,其实是作风问题。

      板桥公开出柜,养过很多男宠,自承“尤多余桃口齿,及椒风弄儿之戏。然自知老且丑,此辈利吾金币来耳。”《墨林今话》的作者蒋宝龄也说他“不废声色,所得润笔钱随手辄尽”。也正是这个问题,多多少少影响到历史对他的评价。话说回来,都在红尘里打滚,有几个人能一身洁白、毫无瑕疵的去见上帝?

       73岁时,郑板桥在家乡病故。他的诗书画印融为一体,删繁就简,标新立异,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掀天揭地之文、震电惊雷之字、呵神骂鬼之谈、无古无今之画”。

       著名画家徐悲鸿评价郑板桥说:“中国近三百年来最卓越的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奇,书画尤奇。观其诗文及书画,不但想见高致,而其寓仁慈于奇妙,尤为古今天才之难得者。”

      注:郑板桥生平事迹主要参考党明放先生的《郑板桥年谱》。

郑板桥 诗作欣赏

赠袁枚

晨星断雁几文人,错落江河湖海滨。

抹去春秋自花实,逼来霜雪更枯筠。

女称绝色邻夸艳,君有奇才我不贫。

不买明珠买明镜,爱他光怪是先秦。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此是幽贞一种花,不求闻达只烟霞。

采樵或恐通来径,更写高山一片遮。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题画竹

两枝修竹出重霄,几叶新篁倒挂梢。

本是同根复同气,有何卑下有何高!

题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钓竿。

竹枝词

水流曲曲树重重,树里春山一两峰。

茅屋深藏人不见,数声鸡犬夕阳中。

六十自寿联

常如作客,何问康宁,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取数叶赏心旧纸,放浪吟哦,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旬犹少;

定欲成仙,空生烦恼,只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穿插,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

和尚有话说

      社会浮躁,时光匆忙,总有些记忆需要留存下来。只要是优秀作品,和尚就会不遗余力来推荐。

      结集推荐,既可给自己一个总结,也可给自己一个激励。今年王和尚继续推荐诗友们的各类优秀作品集。

投稿要求:

      1,诗词曲赋皆可。必须合律,建议用平水韵,新韵亦可。内容要求:有真情实感,要言之有物,有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