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板桥的用印及影响

 大成教育图书馆 2019-06-27

兴化人文


        不同时期的常用印章及妙趣

靳鹤亭

印者,记也。“印:执政所持信也。”(见《说文解文》187页上/中华书局)凡印,乃信物标志也。

对于“印”与“章”,有许多说法,但其作用,是不变的。例如:徐官《古今印史》曰:“印,玺节也。刻文以识信。立意法守所存,毅然若不可夺。欲印事者,先印其心。公无私,如天地,信如四时矣。嗟夫!信不足,有不信,故为之印以防民。”又曰:“章,乐之一成也。字意从音、从十,条理自始而终也。章与文同。文也者,其辉光也;章也者,其节奏也。皆因浑厚开之也。官按:因有节奏之意,通用为印章之章。”(见《历代印学论文选》上卷笫29页)由此可见,书画家用印,是其重要标记,古往今来,是鉴赏书画作品重要的依据之一。郑板桥用印,是其名称的代表信物,世人只识其印,不识其人。可见印之贵也。

郑板桥(1693—1765),名燮,字克柔,号板桥。他的三绝诗书画,境界达“三真”,是被世人认可的。其诗:与民同心,情意绵绵,“真心感人”。其书:标新立异,自成一体,“真气豪迈”。其画:风孤矗立,巧夺天工,“真实自然”。其用印如何?更是古朴典雅,妙趣盎然,“真情切切”。其用印多有故事,情趣颇多。

郑板桥的所有成就的取得,都是奋发图强的结晶。他在《板桥自叙》曰:“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自竖立,不苟同俗,深自屈曲委蛇,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以自畅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书有弗记者乎?”又曰:“板桥非闭户读书者,长游于古松、荒寺、平沙、远水、峭壁、墟墓之间,然无之非读书也。求精求当,当则粗者皆精,不当则精者皆粗。思之,思之,鬼神通之。”(见《郑板桥诗词文选》第187页)由此可见,郑板桥的忘我读书精神,实不多见,能专心到这等地步,愧不如也。板桥书画,可谓称雄一世,然其为官清廉,为人宽厚,十分可敬。每论及此,心悦诚服,教人敬之。此文专谈其用印妙趣及其影响。若有不当,望明家教之。

郑板桥用印,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用印多是自己镌刻的,中期阶段用印多是友人镌刻的,后期阶段用印多是名家镌刻的。有据可查者,例如,徐兆丰《风月谈余录》曰:“板桥先生印章,半出沈凡民、高西园二公手。”(见《郑板桥全集》第809页),曾衍东著《小豆棚》(卷十六杂记·郑板桥)曰:“郑板桥有印章数十方,如‘橄榄轩’、‘七品官耳’、‘鹧鸪’、‘二十年前旧板桥’,皆别致,大半吾乡朱文震所刻。”(见《郑板桥全集》第803页)

一、郑板桥初期用印为自己所治(40岁以前)

郑板桥四十岁之前的印,多为自已刻治。作为文人,一般都是自己治印、篆刻,乃属雕虫小技,没有不会的,关键是愿不愿意干,像郑板桥这样的聪明人,治几方自用印,可说是不费吹灰之力。例如,袁枚《随园诗话》曰:“郑板桥爱徐青藤诗,常刻一印:‘徐青藤门下走狗郑燮’”(见《郑板桥全集》第694页)

郑板桥自幼读书,24岁(康熙五十五年)中秀才,30岁父郑立庵卒,约于本年开始在扬州卖画谋生,持续十年余。因在家乡一带,民俗以农历“小雪”前后的十月二十五日,定为“雪婆婆生日”,郑板桥恰巧生于康熙三十二年十月二十五日。为此,特镌刻“与雪婆婆同日生”之印,以此引以为豪纪念之。其余印章,皆通俗名印,别无特色。

二、郑板桥中期用印多为友人治印(40--60岁)

郑板桥中期用印,多为友人镌刻。郑板桥40岁(雍正十年)乡试考中举人;44岁(乾隆元年)京试考中进士;50岁为范县县令;54岁为潍县县令;60岁卸县官回兴化老家。此段时间,是郑板桥生活变化最大,思想感情最激烈的时刻,其用印代表了他的思想动态。这一时期的主要印章有:他考中进士后,非常得意,为表达心情,镌刻“康熙秀才  雍正举人  乾隆进士”之印。此印是他的名印,多有趣味。

郑板桥当范县令四年后,又到潍县当县令,因官职未有升级,镌刻“七品官耳”以印志记。郑板桥为官清正廉洁,没有官架子,以“俗吏”一印自称。按照清朝当时惯例,县太爷出门,常鸣锣开道,并伴随着“肃静”、“回避”等仪式。郑板桥则常以微服巡访,就是夜间出巡,也只带一小吏,打着有“板桥”二字的灯笼为前导。可见其与民同俗,以俗为贵的高贵品质。此常用“俗吏”之印,印章虽小,但却雅趣。这种以俗为乐,鄙视权贵,誓不与贪官为谋的思想境界,是非常高尚的。到潍县上任后,时值岁歉,关心民苦,夜不成眠,常闻风竹如泣。有诗曰:“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见《郑板桥诗词文选》126页)。当时郑板桥,则“令大兴工役,修城凿池,招来远近饥民,就食赴工。”并开仓借贷,救活了数千黎民百姓。此时镌刻“恨不得填满了普天饥债”一印,铭其心志,关注良民饥苦,表现了他与民的深情。

由于郑板桥的积极济赈举措,得罪了巨绅大贾,被诬陷为有“贪污受贿舞弊”之罪。郑板桥为此非常生气,愤愤不平。万般无奈,又无良策,为铭其志,镌刻“畏人嫌我真”、“直心道肠”两印。以示自明心迹,表明他的洁身自好,不与贪官污吏同流合污。后又镌刻“十年县令”一印,以作为官十年的纪念,内含无穷酸甜苦辣,无论如何不可言尽为官十年功过。虽有远大抱负,无计可施,其志难筹。终于乾隆十七(1752)年秋末,郑板桥60岁时,已对官场生活十分厌倦,决定“脱去乌纱帽”,愤然辞职“下海”了。有诗为证:“乌纱掷去不为官,橐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见《郑板桥诗词文选》第127页)。此题画诗表明郑板桥辞官的决心。郑板桥用印,不仅仅是印记,更充分反映了他的思想活动。由此可以判断他的作品年代。

三、郑板桥后期用印多为名家治印(60岁以后)

郑板桥后期用印,系指60岁卸去县令后,于第二年春离开潍县,百姓遮道挽留“家家画像以祀,并为建生祠。”(见《郑板桥集》第506页)郑板桥作“竹图”,别潍县绅士民众,题“乌纱掷去不为官”诗句,以表去意以决。回到老家兴化,后到扬州卖书画谋生。有诗曰:“二十年前载酒瓶,春风倚醉竹西亭;而今再种扬州竹,依旧淮南一片青。——初返扬州画第一幅”(见《郑板桥诗词文选》第129页),用印为“二十年前旧板桥”。此时的郑板桥,名声大震。郑板桥的画技,已非二十年前,求购者甚多。他用“二十年前旧板桥”一印,以示诸友,不要奉承,不要偏爱,重操旧业,实为无奈。这“印”透露了他当时的复杂心情。还有一印“恶竹”,其意表示自己画竹水平不高,也是自谦,也是诙谐,也可能是反其意而用之,真正的用意,只有他自己心里明白,余皆属于猜测,不可信也。

此时,郑板桥还有一印“六分半书”。此有两种不同的说法。

1、“六分半书”,是郑板桥自己命名的书体,也是自谦写照。认为自己书艺造诣不高,比古代的八分书还少一分半。

2、“六分半书”,是集篆、隶、行、楷及八分书于一炉,意在八分、行、楷、篆、隶之间,故自称“六分半书”,其书亦称“乱石铺街”。余认为“六分半书”印,是对自己书体的肯定,不管别人怎样说,自己命名为“六分半书”,是一种敢于创新的气势,也表明“掷去乌纱”无拘无束的思想境界。晚年,郑板桥用印较多,例如:“郑为东道主”、“心血为炉熔铸古今”等。他对苏轼、徐谓等人非常的敬佩。郑板桥曰:“燮平生最爱徐青藤诗,兼爱其画,因爱之极,乃自治一印曰‘徐青藤门下走狗郑燮’。印文是实,走狗尚虚,此心犹觉慊然。使燮早生百十年,而投身于青藤先生之门下,观其豪行雄举,长饮狂欢,即真为走狗而亦乐焉。”(见《郑板桥诗文书画》二卷本第327页)自治“徐青藤门下走狗”之印,是郑板桥对徐谓崇拜的真实象征。

另:郑板桥以斋名治印。例如:“四凤楼”为郑夑室名之一。《板桥先生印册》云:“板桥藏印,称‘四凤楼’,盖谓胶州高凤翰、扬州高凤岗、天台潘西凤、江阴沈凤也。”又:“拥绿园”:板桥与李鱓自幼结交。乾隆九年,鱓因忤大吏罢归,由于家境较富有,于兴化南门外筑一处别墅,曰“浮沤馆”,并延板桥居浮沤馆。后又帮其于馆旁筑一小园,园内多青竹、兰花,取名“拥绿园”。板桥自题一匾:“聊借一枝栖”(见《中国书画家名号》第204页)。此皆以室斋印之,更显其用印风趣。

郑板桥用印的妙趣,对后世也有较大的影响。例如,吴昌硕(1839—1915)在他56岁时,由同乡丁葆元保举,当上了淮安府安东县(今江苏涟水)的县令,由于不善应酬,更不愿意摧眉折腰迎合上司,仅任职月余,就绝意退出官场,刻印明志曰:“一月安东令”,还有印曰:“弃官先彭泽令五十日”,其印边款跋曰:“官田种秫不足求,归来三径松菊秋,我早有语谢督邮。”(见《吴昌硕集》第28页)与板桥“十年县令”印相沟通,如出一辙。他还有印曰:“江东书丐”、“听有音之音者聋”等。均反应了他贫困与耳聋的实际情况。再如齐白石(1863—1957),名璜,字木人、木居士等。其印有“寻常百姓人家”(见《齐白石印谱》第48页,凡白石印均见印谱)、“鲁班门下”、“雕虫小技家声”、“我生无田石墨砚”、“青藤门下牛马走”等印。齐白石有诗曰:“青藤雪个远凡胎,老缶衰年别有才;我欲九原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见《吴昌硕集》第45页)余认为,此皆是受郑板桥用印妙趣的启迪。

概之,郑板桥的这些印章铭文,不仅用字准确、语言精辟、生动形象、风趣自然,而且表明了他的身世、他的爱好、他的态度、他的心愿、他的志向等,活灵活现的描绘了郑板桥的性格特点,丰富了印章铭文内涵,对后学产生了较大影响。印之妙趣,其乐无穷矣。

作者简介:靳鹤亭,男,1938年9月生,山东师范大学教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