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慎草书《别向长从七言联》

 家有学子 2019-06-27

黄慎《草书别向长从七言联》纸本草书 134×27cm×2 扬州博物馆藏

释文:别向诗中开世界,长从意外到云霄。神皋坛长 瘿瓢山人慎 
钤印:黄慎字恭寿(白文)、瘿瓢山人(白文)

  此件草书联用笔洒脱放纵,线条飘逸畅健。以对联的形式书写,在黄慎书作中较为少见。黄慎一生困苦犹甚,却乐观豁达,他号“瘿瓢”,意为“不才之木”,是对自己生存状况的自嘲,从对联中可看出黄慎逾穷逾坚的精神品格。

  黄慎(1687-?)卒年不详,1770年尚在。字恭寿,一字恭懋,号瘿瓢子,又号东海布衣等。福建宁化人。自幼家贫,因无钱读书,遂随父自学,后父早世,为赡养慈母,放弃举子业的 愿望,学画谋生。  

  他年方十八、九时寄身萧寺,白天作画,夜间从佛光明灯下刻苦读书,技艺大进。凡人物、花鸟、山水、楼台、虫鱼等,无一不能,但他并不以这些为满足,一次看他先生的作品说:“吾师绝技难以争名矣,志当自立以成名,岂肯居人后哉!” 他自己总结一生走过的道路,感慨地说到:'余自十四、五岁时便学画,而时时有鹘突于胸者,仰然思,恍然悟,慨然曰:'余画之不工,以余不读书之故。’于是折节发愤,取毛诗、三礼、史汉、晋宋间文,杜韩五言诗及中晚唐诗,熟读精思膏以继晷,而又于昆虫草木四时推谢荣枯,历代制度衣冠礼器,细而致于夔蛇凤,调调刁刁,罔不穷厥形状,按其性情,豁然有得于心,应之于手,而后乃今始可心 言画矣。”正是这种凝思结想、废寝忘食、苦攻不辍,黄慎才从一个小画工成长为一位“诗画名大江南北”的名家。

  黄慎曾出游豫章(今南昌),遍历吴、越。他的成绩受到他的老师上官周的热情赞扬和高度评价,他说:“吾门有黄生,犹右军之后有鲁公也。”郑板桥为诗赠之:“家看古庙破苔痕,惯写荒涯乱树根,画到精神飘没外,更无真相有真魂。”

  黄慎草书,得怀素笔意,用笔枯劲,上下勾连,喜作怪笔,人多难以辨认。他的诗情韵清远,如岩绝,烟凝霭积 ,能非凡境。被同乡人雷宏收集起来,编为《蛟湖诗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