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美白狼于1911年灭绝 北美白狼是一种体大、头长的狼种,北美白狼全身都是白色的,只有头和脚呈浅象牙色。生活在人烟稀少的纽芬兰岛的荒山上。这些长达两米,重逾70公斤,令人望而生畏的巨狼,总是成双成对厮守,终身相亲相爱。在19世纪初叶,北美大平原曾是世界上野生生物最丰饶的地区之一,然而,1880年以来,狼的数量便开始在这块广袤的土地上锐减。同时失去的动物还有野牛、灰熊、羚羊、美洲鹤及草原榛鸡,连带着大大小小的野生动物,或被枪杀、或遭荼毒。北美白狼为第一种走向灭绝的北美狼。 ![]() 2、佛罗里达黑狼于1917年灭绝 佛罗里达黑狼是一种脊索动物,生活在北美东南部的深山老林里。佛罗里达黑狼皮毛很短,多成红色,所以它们又称为红狼。但是其中也有一种皮毛是黑色,这就是佛罗里达黑狼。 自从白人移民者到来之后,他们的信仰和佛罗里达黑狼的种群,都遭到毁灭性打击。白人强迫他们信仰基督,谁不服从,便有可能遭到杀害。至于黑狼,更是被视为“野蛮宗教的象征”,恨不能一夜之间消灭殆尽。 1910年,狼群在连番追杀下已经穷途末路。由于饥饿,它们开始冒死与人争抢食物。 1917年,最后一只佛罗里达黑狼被击毙。它还是一只狼崽,是这个种族最后一个孩子。 ![]() 3、马里恩象龟于1918年灭绝 也叫塞舌尔象龟,是象龟中体型较大的一种,体重大约有270千克,身长也有1.2米。据当地人们简绍说,成年象龟背上可以站两个成年人,它还行走轻松。 到了1800年,塞舌尔群岛上的象龟灭绝了。马里恩象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1918年死去了,它不是老死的,而是因为手枪走火被打死的。在它生命的最后120年当中,一直被作为一个物种保护着。毫无疑问,如果没有手枪走火这件事,它可能还会生活的更长一些。 ![]() 4、中国犀牛于1922年灭绝 中国犀牛是生长在中国的三种犀牛(印度犀、苏门犀、爪哇犀)的种群统称,一般体长在2.1-2.8米,高1.1-1.5米,重1吨。曾广泛分布在中国的华中地区和华南地区,栖息在接近水源的林缘山地地区。犀牛角是一种珍贵的清热凉血中药材,其皮和血也可以入药,在中国宋朝就有用犀牛角的记载,但由于人类的活动和过度开发,使得它们的栖息地逐年减少;再加上它们头部的犀角的经济和药用价值极高,使它们从远古时代便受到人类的大肆猎杀,且被捕杀数量离近代越近越多,就这样它们终于在20世纪初在中国几乎踪迹全无,并于1922年在中国彻底消失。 ![]() 5、澳豚足袋狸于1926年灭绝 豚足袋狸(Chaeropus ecaudatus)是一种细小及草食性的袋狸,分布在澳大利亚内陆干旱及半干旱的平原。 几乎所有的食肉动物都是豚足袋狸的天敌,其中以狐狸和澳洲野犬为甚。但豚足袋狸最大的威胁还是来自人类无止境的垦荒运动。由于澳大利亚人口的增长,垦荒、放牧等不断发展,再加上外来动物,如狐、犬等的引入,使豚足袋狸逐渐丧失了栖息地,种群数量锐减。1970年12月2日,澳大利亚政府宣布豚足袋狸为濒危动物。但事实上1926年以来,就没有任何有关它们的报道了,世界上很多动物学家认为豚足袋狸在那时已经灭绝了,动物学家推测野生的豚足袋狸的灭绝时间为1907年。 ![]() 6、澳花袋鼠于1927年灭绝 花袋鼠原先生活在澳大利亚的南部广阔的草原上,可以说它是袋鼠中形态最美,跑得最快的一种·它有两条强健的后腿,奔跑时可达到50公里,而且耐力很强。 到了19世纪后期,有越来越多的欧洲人来到这里,政府悬赏捕杀有袋类动物,每捕到一只奖励6便士。这对于当地贫困的人们来说真是最好的赚钱方式,而且花袋鼠的皮毛华丽,十分珍贵.因此屡屡遭到捕杀,1910年在澳大利亚还有许多花袋鼠,但是到了1920年,野生的花袋鼠在人类的疯狂捕杀下只剩下了14只。1923年5月,当人们想到应该对花袋鼠加以保护时,它们去四散奔逃,只有4只活了下来。1927年,一只雌性花袋鼠在被狗袭击的时候被人们救了下来,但是它也在当年死掉了,成了最后一只丧生的花袋鼠。 ![]() 7、澳巨兔袋狸于1930年灭绝 巨兔袋狸生活在澳大利亚,它是袋狸科中体型较大的一种,体长0.4~0.6 m,尾长0.23~0.3 m。\n巨兔袋狸鼻子又尖又长,而它的耳朵却比其他袋狸长许多,很像兔子的耳朵,再加上它身躯粗壮,从远处看往往会错认成是一只兔子,巨兔袋狸的名字也因此得来。 造成巨兔袋狸最终灭绝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的捕杀和破坏它们的栖息地。人类的行为直接导致了巨兔袋狸的灭绝。1930年,再也没有人发现过巨兔袋狸的踪迹。 ![]() 8、新南威尔士白袋鼠于1927年灭绝 新南威尔士白袋鼠被英女王誉为澳大利亚最漂亮的动物。因为它珍贵、美丽的皮毛,贪婪的人类开始对其进行大量捕杀。在1927年,最后一只白袋鼠也孤独地倒在了猎人的枪下。新南威尔士白袋鼠:于1927年灭绝。 ![]() 9、袋狼于1936年灭绝 袋狼(英文名:Thylacine,Tasmanianwolf)因其身上斑纹似虎,又名塔斯马尼亚虎,祖先可能广泛分布于新几内亚热带雨林、澳大利亚草原等地。属于有袋类,和袋鼠一样,母体有育儿袋,产不成熟的幼仔,并且为夜行性。袋狼栖息于开阔的林地和草原,夜间外出捕食,白天栖身于石砾中。5000年前,澳大利亚野犬随人类进入澳大利亚。最后一只袋狼,是于1936年9月7日死亡的。死于塔斯马尼亚岛上的霍巴特动物园。 ![]() 10、巴厘虎于1937年灭绝 巴厘虎,Panthera tigris balica(Schwarz, 1912),猫科豹属虎的一个亚种,是现代虎中最小的一种,体型不到北方其他虎的1/3。它的体长约1.15米,重100公斤上下,生活在印尼巴厘岛北部的热带雨林里。已经在人类的大肆捕杀下于1937年灭绝,现在人们已经无法欣赏这种体型最小的虎种了。据记载,最后一只巴厘虎于1937年9月27日在巴厘岛西部的森林里被贪婪成性的猎人射杀。 ![]() 图|网络配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