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三部性侵电影,探讨性侵事件中的是非对错和犯罪动因

 雨吻花开 2019-06-28
从三部性侵电影,探讨性侵事件中的是非对错和犯罪动因

这段时日网络频繁曝光各种性侵、猥亵事件,仅6月份就不断的看到有执法部门对于网络曝光的案件做出及时的反应及处理。

网络上有很多相关的争论,有人认为女孩子本身也有问题?对于提出这种意见的人来说,大概所有反社会的行为都应该归咎于受害人,而不是犯罪者本身有问题。

文|暮音

对于这种看法我只能表示不理解,没办法与不同观念的人,讲述犯罪分子想要犯罪,会为他的行为做出种种准备和预设,犯罪分子的作案时还要去挑选适合的人才下手么?为什么我们社会上的人会去谴责受害者?难道女性和儿童天生体力上比男性弱小就是有罪么?或者说犯罪者还要去人群里挑选合适的对象?

犯罪者是不会有什么特别明显的偏好,也不会遵循一定的规律,选择的受害者更加不会有什么固有的特征,这个社会千奇百怪,人性中劣根性的可怕,大概用地狱就是人所创造更加贴切吧!

故事来源自真实,接下来我们通过影片,来了解性侵的恶劣影响,看看那些犯罪者和被害者到底孰是孰非?

1.《素媛》——如果善良会受到伤害,请你丢弃它

从三部性侵电影,探讨性侵事件中的是非对错和犯罪动因

影片《素媛》剧照

影片《素媛》根据真实案件改编,影片中的7岁的小素媛善良可爱,就因为一次善良就要背负一生的痛苦,犯罪者是怎样的心理,想要破坏了这份美好?他利用了小素媛的善良,对她施行暴行。

影片里小素媛有一双干净的眼睛,在遭遇那样的事件后,她和她的家人遭遇了周围异样的眼光和不解,所承受的压力普通人都会崩溃,更何况是这样幼小的孩子。犯罪者因醉后施暴,仅仅被判处了10年的徒刑,而长大后的素媛,能否面对这样的情况?

从三部性侵电影,探讨性侵事件中的是非对错和犯罪动因

素媛的善良是种错误么?我们是否应该从小就告诉孩子,不要相信世界上有真善美这回事?更要提醒孩子,不要去助人为乐?助人为乐会给自己带来危险?

详细一点的是:你要分辨好人坏人。可是坏人不会把坏写在脸上,好人也许长相很凶。一个幼小的孩子如何能分清楚好人和坏人,况且坏人更具有欺骗性。

我们也会告诉孩子:成人是不会像一个孩子求救的,不要去帮助一个成人,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千防万防,可很多性侵案件的犯案者是身边熟悉的人,如贵州中加国家学校事件中的老师,如费劲千辛万苦一遍遍审核的家庭教师、如邻居的叔叔、父亲的朋友等等。

女孩子的成长历程总是艰难,总需要更多的运气智慧和坚强,更多的呵护陪伴才能得以安全的成长起来。

2.《一个母亲的复仇》——正义到不了的地方,还有母亲

从三部性侵电影,探讨性侵事件中的是非对错和犯罪动因

《一个母亲的复仇》剧照

《一个母亲的复仇》则是一部自己女儿被强奸后,犯罪分子却逍遥法外没有得到法律制裁,母亲为了女儿去复仇,高智商执行犯罪者的故事。

这部影片根据2012年德里公交车案件真实改编,而真实的事件比电影更加残忍,女孩被6名男子施暴后,抢救无效后悲惨的死去。影片中在庭审结束后,父亲因为愤怒对犯罪者出手反而被法官指责藐视法庭后带走,母亲绝望的对律师和警官说:“这个国家强奸可以无罪,我们对法律和警察无望。”影片的最后母亲颤抖的手拿着枪说:“这种事还会发生,你们什么都做不了。”那种绝望让每一个受害者都会感同身受。

母亲说:“神不可能无处不在。”侦探DK说:“所以创造了妈妈。”把影片的主旨:“正义到不了的地方,还有母亲。”这个主旨表达的淋漓尽致。

从三部性侵电影,探讨性侵事件中的是非对错和犯罪动因

虽说影片故事讲述冗长,但使人感受到温暖的力量。德里公交案之后,迫于公众抗议,五名成年嫌疑人被指控,并提起诉讼,或面临死刑。事件的后续六名犯罪分子,四名死刑,一人自杀,一人出狱。

在这个事件后,美人说国BBC拍摄了纪录片,其中有罪犯说:“强奸犯中,女人的责任比男人大?” 那些认为女性有问题的人,是不是也支持这个观点?那么你们和强奸犯有什么区别,作为一个男人连自己的身体都掌控不了,随时随地可以拉下拉链,那跟动物有何区别?

如侦探DK所说:“我也有个女儿,我可以想象你现在的感受。”想想那个被施以暴行的女人是你的女儿是你的妻子,你会责怪谁?

虽说法律出于人道主义的精神,对强奸犯不会判处死刑,犯罪成本降低,这也让很多的强奸犯出狱后有再犯的可能性,可是有时候现实就是如此:法律在保证正义的前提下,需要对任何一个人保有一定的仁慈。这也是对受害者的仁慈,免使性命遭遇威胁。

3.《三块广告牌》——以暴制暴,只会换来更大的暴行

从三部性侵电影,探讨性侵事件中的是非对错和犯罪动因

《三块广告牌》讲述了一位母亲为了找到绑架自己女儿的凶手,不惜在女儿被绑架的路上立起广告牌,之后做的一系列充满暴力的事情,打人只是日常小事、烧警局才需要极大的勇气,为了女儿愿意与全世界为敌更是心理强悍,而这一切只是为了逼迫警察局有所作为。

她说:我的女儿就被绑架了,就是在这条路上。”“案件的曝光程度越高,破案的几率就越大。”三块巨大的广告牌,血红的背景上黑色的字体,问责警官。

从三部性侵电影,探讨性侵事件中的是非对错和犯罪动因

这位母亲的暴力行为导致她的车,她设立的广告牌也被砸被烧,最后通过警长的信件,让他们发现真相,为缉拿凶手努力,到影片后期转折后发现人性的闪光点,实则主角也是个内心柔软的母亲,她需要通过坚强的战意让警察重视这件事。

这部从暴力到温情的电影,收获众多奖项,最佳女主角、最佳奥斯卡提名。故事讲述的曲折性、人物性格的冲突、家庭中关系的失衡等都在影片中有体现出来,增加了故事情感的复杂性,看到人性的多面性。

4.结语——无知是罪恶之源

这三部影片里都有一个内容,即受害者爱的缺失。素媛的父母忙于工作对女儿缺乏陪伴、《一个母亲的复仇》中女孩内心对继母不满,《三块广告牌》中的母亲也是对女儿缺乏关心。犯罪者之所以犯罪也有这样的一种原因:爱的缺失。

当基本需要未被满足,犯罪就会滋生。当孩子缺乏父母的陪伴和教育引导,这一切会导致无知。在这个充斥着浮躁的社会,无知会引发犯罪率的提升,也可以说:无知是罪恶之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