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4亿资金离奇消失,招商银行大厦36楼的那家公司“猝死”了

 小蜗牛3 2019-06-28

最近,一家名为中金国瑞,在招商银行大厦36楼存活了7年的公司人去楼空,与之消失的是503名投资者和一群员工大概9.4亿元的资产。

2019年5月14日,中金国瑞在内部会议上宣布产品清盘,不再募集资金以及正常兑付本金和收益。

2019年5月22日,中金国瑞所有的客户都收到了清算告知书。

2019年5月31日,中金国瑞搬空,招商银行大厦36楼人去楼空。

中金国瑞集团是一家以全球金融资产投资管理为核心的综合金融服务企业。公司奉行独有的五行文化为核心价值观(和那个鼎X丰很是相似),为全球机构及个人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和解决方案。

公司2011年成立,拥有私募牌照,创始人及实际控制人秦鹏持股99%。

秦鹏曾就职于招商银行、银泰证券等金融机构;自称精通国际金融投资、对冲基金、并购重组、股权投资等;专注于投资股票、黄金、外汇、期货领域并获得优异的投资收益。

秦鹏担任法人代表的公司有8家,担任高管的公司有25家,实际控制权的公司50家,合作伙伴10家,对于他的预警达到了307条。

这503位投资者和员工一共损失了多少钱?

根据一份《投委会与秦鹏见面会议纪要》显示,牵涉其中的投资人总共有503个,总投资金额达到9.4亿元。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有18人,50万元以下的有204人,占投资人总数的40.6%,大部分投资人的出资金额介于50万元至1000万元之间。

为了兑付这9.4亿元的资金,秦鹏给出了28.78亿的资产。包括房产、黄金、股权等,但旗下公司没有实际运营,也没有盈利,没有实际业务、没有财务报表。

唯一一套可用于变现的房产也已经被一位投资800万的客户申请了诉讼保全。

更有甚至,秦鹏甚至玩起了金蝉脱壳,于今年5月办理离婚,并正在办理香港的移民手续,有转移资产的嫌疑。

那这9.4亿元资产都去了哪里?

根据投委会与秦鹏对话时得知,这9.4亿元这么花掉了,

2.5亿元发放利息;
1.5亿元发放员工提成;
2亿元为公司前期亏损;
0.9亿元为公司日常运作;
0.3亿元用于软件研发资金;
余下资金用于投资某矿业公司、某石材公司、某医药公司、香港富盈基金等。

以上这些公司目前均未产生利润。

对于这段谈话内容的真实性,投委会表示,在未获得相应的银行流水数据前,无法证实。

而秦鹏拒绝提供财务信息,也不愿意配合查账,声称要查账就让投资者走司法程序。

6月10日,在投委会的多方努力下,秦鹏签下一份还款保证书,自此以后,再也没有投资者联系到秦鹏,电话、微信也均无回应。

从2013年起,中金国瑞开始募集基金,类型是量化对冲基金,投资标的为商品期货、黄金和外汇等。每年给予投资者10%~14%不等的固定收益,超额部分归基金公司所有,但这些都是假的。

为什么这么假的套路能骗那么多人?

中金国瑞的投资者中,不乏法律、财务、金融等专业人士。多位投资者表示,他们之所以相信中金国瑞,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一是招商银行曾委托中金国瑞理财,中金国瑞以此最为信用背书,向投资者反复强调,既然通过了银行方面严苛的尽调,正说明公司实力和风控的严格。此外,业务员也会反复强调,秦鹏曾在招行工作过,公司开业时招行时任行长出席仪式等等。

另外,中金国瑞在销售过程中宣称基金的托管银行是中国建设银行,但事发后多名投资者比对当初打款时的账户发现,实际打款账户与托管账户最后四位数不一致。

这就涉嫌募集资金没有进入真正的托管户,而直接进入秦鹏个人控制的账户,这些账户的钱,一部分用于日常运营,另外一个部分大概率已经转移到了境外。

在秦鹏和投资人代表第一次见面谈及可清算的资产时,秦鹏表示有1000多万美元被他转移到香港进行黄金和外汇交易,但不愿意透露香港交易账户的资金余额。

根据秦鹏5月初在公司内部讲课时一名员工所拍摄的照片显示,外汇交易账户共有8个子账户,其中一个子账户的交易资金为8000万美元。而这些钱大部分是通过内保外贷的方式将资金转移到香港,通过叫做AMA的证券公司进行外汇交易。

在中金国瑞官网, 5月14日发布了一篇中金国瑞的考察团结束6天迪拜考察的文章,主要参观了AMA金融控股集团和迪拜黄金交易所(DGCX)。

AMA首席执行官叫于吉光。秦鹏与于吉光同为香港富银集团股东,秦鹏持有60%股份,于吉光占20%股份。但有投资者透露,于吉光已于2018年12月份因涉嫌外汇诈骗被上海警方羁押。

而在知情者的爆料中,中金国瑞发给客户盖了建行公章的量化基金净值的记录,是假的。经证实中国建设银行深圳市分行福田支行核查,未发现有“中金汇富量化基金每日净值”的福田支行公章用印记录。

所以,中金国瑞从2017年就开始实施自己的骗术,通过备案产品,募集资金提前清算,伪造银行公章,编制虚假净值记录,蒙蔽客户,大量募集资金,不打入托管户,直接打入秦鹏的个人账户,然后一部分用于日常运营,剩下的全部挪用。

这是赤裸裸的诈骗和挪用资金!

看到很多投资者都着急了,找不到秦鹏,现在就找托管行,甚至说想找招商银行和建设银行承担责任,因为秦鹏自称是招商银行前员工,更是从2012年起,承租招商银行大厦36楼整层长达7年,招商银行物业获得了租金收入就应该要对租客的业务有所监督,甚至托管行建设银行也要对此承担责任?

纳尼,这只能说是中金国瑞的套路,强蹭热点,找大行给自己背书,伪造建设银行公章,这个事情找招商银行和建设银行未免有些不妥。就像上海埠兴事件中,可以一定要上海银行背锅一样,有点牵强。

那么一家骗子公司的套路是什么样的呢?

这类公司注册资本几亿,甚至十几亿、上百亿;拉虎皮,唱大戏,善于包装。

比如拉个国企、上市公司做股东,参加各种名目的颁奖大会,拿一大堆的奖,请一堆的名人站台,然后包装一堆高大上的VI和品牌,搞个好点的职场,基本条件已经具备了,就等羊入虎口了。

这样的公司利用的就是投资者的无知和轻信,很多公司给投资者年化15%左右的收益,加上资金成本高达20%左右,试想什么样的项目能这么赚钱,赚不到钱怎么办?

那只有借新还旧,继续骗钱,或者等最后骗不到就暴。

所以,这两年P2P和私募那些靠骗的公司是在是骗不到钱了,就只有坐等着暴了,这些骗来的钱,一部分付了投资人的利息,一部分给了员工提成、佣金、办公运营,最后剩下的部分都被老板和实际控制人挥霍转移了,最后留下一地鸡毛。

而我国金融业从2013年开始兴起互联网金融等,实际上是一波加杠杆的过程,到现在去杠杆的过程,杠杆不会消失、只会转移,总有一个人,要成为最后的接盘者,接不住了,那就只有爆。

在金融去产能的背景下,接下来这种情况会越来越多,每个人都要认清趋势、紧跟大势,避免自己成为被收割的对象。

对于普通人,金融知识不丰富的建议还是存银行或者买货币基金好了,不要轻易去接触那些杠杆和理财产品。

高息的模式不可复制,郭树清在去年说过,理财产品收益率超过6%就要打问号,超过8%很危险,超过10%就要做好损失全部本金的准备。

毕竟,高收益背后就是高风险,

天上掉下一个馅饼,地上肯定有个陷阱;

你贪的是利息,人家要的是你的本金。

切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