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愚园路历史风貌区,到上生新所,再到武夷路上的老洋房、汤山村……长宁区新闻办为大家推荐新华路街道、江苏路街道、华阳路街道的人文行走路线,这三条线路串联起来正是新华路、愚园路和武夷路。微风轻拂的夏日,一起去看看这里还藏着哪些美景吧~ 新华路街道 行走人文新华,感受海派文化 新华路 外国弄堂 番禺路浮雕群 幸福里 邬达克纪念馆 孙科别墅 上生新所 新华路地处长宁区东侧,老洋房聚集,人文氛围浓厚,素有人文新华之称。道路两侧梧桐成荫,春夏时节绿意盎然。 外国弄堂 新华路393弄,是一条马蹄形弄堂,里面聚集了数十座风格迥异的花园洋房,雅号“外国弄堂”。 番禺路浮雕群,在新华路番禺路路口。浅浮雕嵌在围墙上,引人入胜。 幸福里,位于番禺路381号。2015年之前,幸福里曾是一个封闭式的破旧厂房。改造时把园区的围墙打开,重塑了一个敞开的街区。因此处毗邻幸福路,故命名为“幸福里”。 邬达克纪念馆,位于番禺路129号,陡峭的石板瓦双坡屋顶巍峨耸立,两端是高耸的砖砌烟囱,南立面设有对称的山墙造型。从本白的墙面、褐色的石瓦、黑褐色的外露木构架到红褐色砖墙,色彩协调,层次丰富。建筑底层有哥特式三连列窗和圆拱形大门,二层是折线型凸窗。曾经的花园和广阔的空地,已成为如今的学校操场和热闹的马路。 孙科别墅,位于番禺路60号。孙科别墅非常有特色,贝壳形拱门、尖券门廊、螺旋立柱、鱼鳞状外墙饰纹,八角形和圆形转角厢房,精工细作的柚木楼梯和使用柳桉木镶嵌的席纹地板,让整栋建筑拥有了巴洛克古典大宅的美感。 上生新所,位于延安路1262号。土地被建造为连体住宅和花园住宅,邬达克任总设计师,并把建筑群分为了十种不同的风格。 2018年5月,上生新所重新揭开面纱,向公众开放。 江苏路街道 百年愚园,红色足迹 愚园路历史风貌区阅读点 钱学森旧居 愚园路历史名人墙 布尔什维克编辑部旧址 上海市首家专门针对风貌区开设的市民阅读点 愚园路919号 愚园路历史风貌区阅读点 愚园路历史风貌区阅读点是一间50平米左右的文化场所,是阅读愚园路相关文献、获取游览导引和文化交流等公共服务的综合平台。为居民提供多方位的图书、文字、图片、影像及宣传资料等,内有各类图书139册。 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愚园路1032弄111号 钱学森旧居所在的岐山村,弄堂宽敞整洁,弄内有类型各异的联体式三层花园住宅和独栋花园洋房,清水砖墙,水泥拉毛的墙面和钢窗、木窗的并兼交融,构成了岐山村建筑群不同质感的视觉冲击,而建筑内的洋松打蜡地板和设备齐全的卫生设施,考究的取暖壁炉更彰显出雅致的生活品质。 上海微型城市记忆博物馆 愚园路1065号 2015年,愚园路1065号辟设了“愚园路历史名人墙”,专门对社区里老洋房背后的名人进行介绍。2018年,名人墙新增44位名人的生平简介。 上海红色旅游基地 愚园路1376弄34号 1927年10月,在上海创办的机关刊物《布尔什维克》编辑部建于原愚园路亨昌里418号。1928年12月,编辑部迁出后,房屋为居民租用并几易其主。在这1年4个月里共出版了31期,占出版总期数的一半以上。 编辑部旧址建筑面积136平方米,楼下前客堂是会客室,室内以沙发等西式家具布置,后客堂是餐厅,两间由拉门隔开。编辑部旧址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华阳路街道 海派文化,静雅武夷 武夷路老洋房 仁义新村 汤山村 上海开伦造纸 上海市开元学校 武夷路100号是一幢二层楼洋房,2015年列为上海市第五批优秀历史建筑。 仁义新村,位于武夷路227弄,建于1948年。有坐北朝南砖木结构二层楼房16幢,分列8排,每幢建筑面积105平方米,建筑面积1632平方米。 汤山村,即武夷路466弄,原系农田。1911年建造西班牙式高级三层楼房5幢,布局呈丁字型,栅门及阳台均为精致的铸铁栏杆,每幢住宅南面均有花园,北面设汽车间,环境整洁幽静。沿武夷路,红平瓦屋面跌落起伏,建筑式样美观。 位于武夷路477号的上海开伦造纸印刷集团有限公司,于1995年成立,历史可追溯到洋务运动时期李鸿章开创的中国机械造纸业先河——上海机器造纸局。 资料:长宁区新闻办 编辑:顾依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