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校园安全事故频频发生,有的学生上学后失踪,惨遭绑架;有的学生从几十层高的楼上跳下,朝气蓬勃的生命瞬间消逝;有的学生在食用了中标餐饮企业的'营养餐'后,出现呕吐、腹泻、头晕等疑似食物中毒症状。 一幕幕惨剧,让人们扼腕叹息的同时,留给父母们更多的是思考:该进行怎样的家庭教育,才会孩子树立起安全的意识! 1 孩子上下学路上,最容易遇到的意外 01 上学放学别扎堆 有时候学校前聚集几百个孩子,这时有坏人出现就非常危险,很多案例都是歹徒选择人多时候下手。上学和放学的时候,让孩子尽量不要在校门前扎堆。 02 送进校门再转身 幼儿园的孩子,家长不能把孩子送到校门转身就走,而应该把孩子送到老师手里。 03 遇到坏人转身跑 孩子紧张的时候往往不会转身跑,而是迎着歹徒跑。很多案例都是孩子跑到歹徒的怀里,因为孩子会慌,慌不择路。 所以爸爸妈妈一定要告诉孩子,遇到危险,要转身跑。跑到老师身后藏:跑的方向,尽量往老师、警察、大人的身后跑 2 交通安全一定格外重视 随着整体的生活水平的提高,马路上的车是越来越多了! 有一个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在全国,每年有超过18500名14岁以下儿童,死于道路交通事故。 而这一数字还在逐年增长,对于14岁以下的儿童而言,父母担负着保护孩子安全的重要责任。 小朋友们上学和放学的时候,正是一天中道路交通最拥挤的时候,人多车辆多,必须十分注意交通安全。 下面几点要记住: (1)在道路上行走,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道路,要靠路边行走。 (2)集体外出时,最好有组织、有秩序地列队行走;结伴外出时,不要相互追逐、打闹、嬉戏;行走时要专心,注意周围情况,不要东张西望、边走边看书报或做其他事情。 (3)在没有交通民警指挥的路段,要学会避让机动车辆,不与机动车辆争道抢行。 (4)在雾、雨、雪天,最好穿着色彩鲜艳的衣服,以便于机动车司机尽早发现目标,提前采取安全措施。 在一些城市中,小学生外出均头戴小黄帽,集体活动时还手持“让”字牌,也是为了使机动车及时发现、避让,这种做法应当提倡。 (5)横穿马路,可能遇到的危险因素会大大增加,应特别注意安全。 穿越马路,要听从交通民警的指挥;要遵守交通规则,做到“绿灯行,红灯停”。 穿越马路,要走人行横道线;在有过街天桥和过街地道的路段,应自觉走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 3 走失——最需要警惕的意外 从孩子会说话起,就要有意识训练宝宝记爸爸妈妈的电话,准确无误后,又慢慢让宝宝记住爷爷奶奶家的固定电话,这样有助于施救者快速联系到家长。 大一些的孩子,还可以外出时随身带一个功能简单的手机,教会他和家人走失后找一个安全的、可确切描述的地点,拔打家人电话。 教孩子记住家附近的标志建筑:对于街道门牌号这种,孩子可能一下子记不住。 但对于某某小区、某某大厦、某某饭馆,孩子可能记起来快一些,所以让孩子记住自己家住哪个标志性建筑附近,能快速帮警察叔叔联系到家人。 随时随地告诉孩子哪些人是值得信任的:因为环境不同,能求助的对象也不一样。 孩子还不到3岁时,分辩能力有限,比如带宝宝去商场时,可以有意识地告诉宝宝这里是服务台,万一找不到爸爸妈妈,可以找这里戴红色帽子的阿姨,进商场时让孩子和保安打招呼,告诉孩子穿这种衣服的叔叔会提供帮助。 平时走在路上,遇到警察、交警、军人、协警,甚至在地铁站,要告诉孩子哪些人员能帮助自己,多一份认知,意外发生时就多一份希望!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父母课堂(fumuketan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