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给水管道的布置和敷设

 金华303 2019-06-28

给水管道的布置:受建筑结构、用水要求、配水点和室外给水管道的位置,以及供暖、通风、空调和供电等其他建筑设备工程管线布置等因素的影响。

进行管道布置时,不但要处理和协调好各种相关因素的关系,还要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确保供水安全和良好的水力条件,力求经济合理。

管道尽可能与墙、梁、柱平行,呈直线走向,力求管路简短,以减少工程量,降低造价。但不能有碍于生活、工作和通行;一般可设置在管井、吊顶内或墙角边。干管应布置在用水量大或不允许间断供水的配水点附近,既利于供水安全,又可减少流程中不合理的转输流量,节省管材。

给水管道的布置和敷设

不允许间断供水的建筑,应从室外环状管网不同管段引入,引入管不少于2条。若必须同侧引入时,两条引入管的间距不得小于10m,并在两条引入管之间的室外给水管上装阀门。

室内给水管网宜采用枝状布置,单向供水。不允许间断供水的建筑和设备,应采用环状管网或贯通枝状双向供水。

设2条或2条以上引入管,在室内将管道连成环状或贯通状双向供水,若条件不可能达到,可采取设贮水池(箱)或增设第二水源等安全供水措施。

给水管道的布置和敷设

引入管从建筑物不同侧引入室内管道贯通状布置

保护管道不受损坏

给水埋地管道应避免布置在可能受重物压坏处。管道不得穿越生产设备基础,如遇特殊情况必须穿越时,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同时也不宜穿过伸缩缝、沉降缝、变形缝。若需穿过,应采取保护措施,常用的措施有:在管道或保温层外皮上、下留有不小于150mm的净空;软性接头法即用橡胶软管或金属波纹管连接沉降缝、伸缩缝隙两边的管道;

给水管道的布置和敷设

给水管道的布置和敷设

为防止管道腐蚀,管道不允许布置在烟道、风道、电梯井和排水沟内,不允许穿大、小便槽,当立管位于大、小便槽端部≤0.5m时,在大、小便槽端部应有建筑隔断措施。

给水管道的布置和敷设

留净空:在管道或保温层外皮上、下留有不小于150mm的净空;

软性接头法:用橡胶软管或金属波纹管连接沉降缝、伸缩缝隙两边的管道;

不影响生产安全和建筑物的使用

为避免管道渗漏,造成配电间电气设备故障或短路,管道不能从配电间通过,不得穿越变、配电间、电梯机房、通讯机房,大中型计算机房、计算机网络中心、有屏蔽要求的X光、CT室、档案室、书库、音像库房等遇水会损坏设备和引发事故的房间;

一般不宜穿越卧室、书房及贮藏间。也不能布置在妨碍生产操作和交通运输处或遇水能引起燃烧、爆炸或损坏的设备、产品和原料上。不宜穿过橱窗、壁柜、吊柜等设施和在机械设备上方通过,以免影响各种设施的功能和设备的维修。

便于安装维修

布置管道时其周围要留有一定的空间,以满足安装、维修的要求,给水管道与其他管道和建筑结构的最小净距见表。

给水管与其它管道和建筑结构之间的最小净距

给水管道的布置和敷设

布置形式:

按供水可靠程度要求可分为:枝状和环状两种形式。

枝状:单向供水,供水安全可靠性差,但节省管材,造价低;

环状:管道相互连通,双向供水,安全可靠,管线长、造价高。

一般建筑内给水管网宜采用枝状布置。

按水平干管的敷设位置又可分为:上行下给、下行上给、中分式。

给水管道的布置和敷设

给水管道的布置和敷设

给水管道的布置和敷设

给水管道的布置和敷设

水平干管设在中间技术层内或某层吊顶内,由中间向上、下2个方向供水的为中分式,适用于屋顶用作露天茶座、舞厅或设有中间技术层的高层建筑。

同一幢建筑的给水管网也可同时兼有以上两种布置形式。

管道敷设:

1.敷设形式:给水管道的敷设有明装、暗装两种形式。

明装即管道外露,其优点是安装维修方便,造价低。但外露的管道影响美观,表面易结露、积灰尘。一般用于对卫生、美观没有特殊要求的建筑。

暗装即管道隐蔽,如敷设在管道井、技术层、管沟、墙槽或夹壁墙中,直接埋地或埋在楼板的垫层里;

给水管道可明装可暗装。

明装时管道走向应尽可能沿墙、梁、柱、楼面下或楼面上平行敷设,使管道安装尽可能美观。

管道暗装时,应在墙面预留管槽管道穿楼面时应设预留孔或预埋套管。

给水管道的布置和敷设

给水管道的布置和敷设

暗装的优点:

管道不影响室内的美观、整洁,但施工复杂,维修困难,造价高。适用于对卫生、美观要求较高的建筑如宾馆、高级公寓和要求无尘、洁净的车间、实验室、无菌室等。

敷设要求:

给水横管穿承重墙或基础、立管穿楼板时均应预留孔洞,暗装管道在墙中敷设时,也应预留墙槽,以免临时打洞、刨槽影响建筑结构的强度。

给水管预留孔洞、墙槽尺寸

给水管道的布置和敷设

暗装设备预留管槽

给水管道的布置和敷设

立管外皮距墙面距离及留洞尺寸

给水管道的布置和敷设

留洞(或套管)尺寸

给水管道的布置和敷设

给水管采用软质的交联聚乙烯管或聚丁烯管埋地敷设时,宜采用分水器配水,并将给水管道敷设在套管内。

引入管进入建筑内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从建筑物的浅基础下通过,另一种是穿越承重墙或基础,其敷设方法分别见图(a)、(b)。

给水管道的布置和敷设

引入管穿基础留洞尺寸规格

给水管道的布置和敷设

在地下水位高的地区,引入管穿地下室外墙或基础时,应采取防水措施,如设防水套管。

室外埋地引入管要防止地面活荷载和冰冻的破坏,其管顶覆土厚度不宜小于0.7m,并应敷设在冰冻线以下0.15m处。

建筑内埋地管在无活荷载和冰冻影响时,其管顶离地面高度不宜小于0.3m。

给水管道的布置和敷设

给水管道的布置和敷设

给水管道的布置和敷设

水表节点:建筑物的某部分或个别设备需计算水量时,应在其引入管上装设水表;住宅建筑应装设分户水表。水表节点在我国温暖地区可设在室外水表井中;在寒冷地区常设于室内的供暖房间内。

引入管上装设水表时,在水表前后应有阀门及放水阀。放水阀主要用于检修室内管路时,将系统内的水放空与检验水表的灵敏度。阀门的作用是关闭管段,以便修理或拆换水表。

给水管道的布置和敷设

管道在空间敷设时,必须采用固定措施,以保证施工方便和安全供水。

给水管道的布置和敷设

给水钢立管一般每层须安装1个管卡,当层高>5m时,则每层须安装2个,管卡安装高度,距地面应为1.5~1.8m。

给水管道的布置和敷设

给水管道的布置和敷设

给水管道的布置和敷设

注:1 横管的任何两个接头之间应有支承。

2 不得支承在接头上。

3 沟槽式连接管道,无须考虑管道因热胀冷缩的补偿。

给水管道的布置和敷设

注:采用金属制作的管道支架,应在管道与支架间衬非金属垫或套管。

给水横管道在敷设时应设0.002~0.005的坡度,坡向泄水装置。

横管设坡度的目的:

(1)便于维修时管道泄水;

(2)管道安装完毕,清洗消毒时,便于排空残留的污水;

(3)便于管道排气,有利于水流通畅和消除水气噪声。

当给水管道与排水管道或其他管道同沟敷设、共架敷设时,给水管宜敷设在:排水管、冷冻管的上面,热水管、蒸汽管的下面。

给水管道与其他管道平行或交叉敷设时,管道外壁之间的距离应符合规范的有关要求。

给水管道的布置和敷设

管道防护:

防腐:明装和暗装的金属管道都要采取防腐措施,以延长管道的使用寿命。通常的防腐做法是管道除锈后,在外壁刷涂防腐涂料。

铸铁管及大口径钢管管内可采用水泥砂浆衬里防腐。

埋地铸铁管宜在管外壁刷冷底子油一遍、石油沥青两道;埋地钢管(包括热镀锌钢管)宜在外壁刷冷底子油一道、石油沥青两道外加保护层(当土壤腐蚀性能较强时可采用加强级或特加强防腐);

钢塑复合管就是钢管加强内壁防腐性能的一种形式,钢塑复合管埋地敷设时,其外壁防腐同普通钢管;薄壁不锈钢管埋地敷设,宜采用管沟或外壁应有防腐措施(管外加防腐套管或外缚防腐胶带);薄壁铜管埋地敷设时应在管外加防护套管。

明装的热镀锌钢管应刷银粉两道(卫生间)或调和漆两道;明装铜管应刷防护漆。

当管道敷设在有腐蚀性的环境中,管外壁应刷防腐漆或缠绕防腐材料。

给水管道的布置和敷设

给水管道的布置和敷设

给水管道的布置和敷设

防冻、防露:敷设在有可能结冻的房间、地下室及管井、管沟等地方的生活给水管道,为保证冬季安全使用应有防冻保温措施。金属管保温层厚度根据计算确定但不能小于25mm。在湿热的气候条件下,或在空气湿度较高的房间内敷设给水管道,由于管道内的水温较低,空气中的水分会凝结成水附着在管道表面,严重时还会产生滴水,这种管道结露现象,不但会加速管道的腐蚀,还会影响建筑的使用,如使墙面受潮、粉刷层脱落,影响墙体质量和建筑美观。防结露措施与保温方法相同。

防漏:由于管道布置不当,或管材质量和施工质量低劣,均能导致管道漏水,不仅浪费水量,影响给水系统正常供水,还会损坏建筑,特别是湿陷性黄土地区,埋地管漏水将会造成土壤湿陷,严重影响建筑基础的稳固性。

防漏的主要措施是:避免将管道布置在易受外力损坏的位置,或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避免其直接承受外力。并要健全管理制度,加强管材质量和施工质量的检查监督。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可将埋地管道敷设在防水性能良好的检漏管沟内,一旦漏水,水可沿沟排至检漏井内,便于及时发现和检修。管径较小的管道,也可敷设在检漏管内。

防振:当管道中水流速度过大时,启闭水嘴、阀门,易出现水击现象,引起管道、附件的振动,不但会损坏管道附件造成漏水,还会产生噪声。为防止`管道的损坏和噪声的影响,设计给水系统时应控制管道的水流速度,在系统中尽量减少使用电磁阀或速闭型水栓。

给水管道的布置和敷设

住宅建筑进户管的阀门后(沿水流方向),宜装设家用可曲挠橡胶接头进行隔振。

给水管道的布置和敷设

并可在管支架、吊架内衬垫减振材料,以缩小噪声的扩散。

给水管道的布置和敷设

给水管道的布置和敷设

给水管道的布置和敷设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暖通南社整理编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