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竹叶蓝花白鼻子

 丁香紫芫 2019-06-28

原文@子春 载于中读App

我曾一遍遍的观察鸭跖草。它们随意匍匐攀爬,小小蓝花从夏天点燃到秋季,任谁看到它们,心里也会恍惚的温柔一下。

鸭跖草茎有节,叶如胖版的竹叶,恰似草中之竹。“跖”意为脚掌。有人说鸭跖草全身上下,没一处与鸭有关,但是记得下雪天,鸟雀鸡鸭行于雪地上的脚印,犹如竹叶状。这鸭跖草胖乎乎的竹叶状叶子也就神似小鸭们的脚掌印吧。何况“跖”有踩踏之意,鸭跖草与鸭同喜潮湿的水畔,鸭在其上踩来踏去,累了草丛中作个窝,饿了啄食其嫩叶……它们分明有着很深的渊源嘛!

鸭跖草的蓝色花瓣,如星星之火,仿佛以最纯净的心,萃取自最晴朗的天空与大海。其花构成甚为精巧,上边两片菲薄的靓蓝色的花瓣作势欲飞,花心中央几缕下垂的花蕊,如白色的蝶须,蝶须末端沾着鲜亮的黄色花药,位于下面的白色花瓣呈半透明的膜片状,在这两片花瓣中间,仔细看,还能看到一枚更纤小的半透明的膜片状白色花瓣。不留神,看不见。它,就是唐宋人发现的“白鼻子”。

鸭跖草另一个名字叫鼻斫草。“鼻斫”的典故出自庄子讲述的故事,说楚国郢都有一个人,很勇猛,他搞了一场著名的行为艺术:将刷墙用的白色土粉,取一点,在自己的鼻头上,涂出一个蝇翼大小的小白斑。又有一位“斧子功”超强的匠人来配合他。一斧落下去,将楚人鼻头上的白粉砍掉,鼻子却没有丝毫损伤。唐宋时的人见到鸭跖草中间花瓣带一点白色,薄如蝉翼,联想到鼻头上涂了一点白粉的楚国人。因此称之谓“鼻斫草”。

我真是太喜欢唐宋人了。要有多风雅,观察力多入微,人有多无所事事,心有多静,想象力多惊人,还要多幽默,才能觉察到鸭跖草有一个“白色鼻子”,并将一枚草花与楚人之鼻斫天才般的联系起来。

以后再看到野草中有一个稀奇古怪的名字时,我也不会再错愕了。它们可能是我们老祖宗智慧灵性的妙见洞察。那里边可能有超出常识的学问。

从前我只是惊叹鸭跖草花的精巧,现在我非常相信鸭跖草有一个“白色的鼻子”。鸭跖草花有灵气,花时随露水进退,清晨露水下来时,鸭跖草盛开,露水零落,鸭跖草花褪萎。德富芦花称它为“露之精魂”。这白鼻子,是用来嗅露水的,还是来探寻这个世界的呢?

这样的鸭跖草花被呵护在一个蚌壳状的绿色苞片里,好似在诠释着“吐气如兰”的感觉,它动感的花态总是让人想起会飞的蝴蝶、蛾子、萤火虫、小蝉等小昆虫。它还有个名儿就叫“萤火虫草”。是它鲜蓝的花瓣,忽而来去的花朵,童话般的温柔感,乃至生长时期,都和萤火虫相似吧。

鸭跖草花的蓝,可以用来染色用。花瓣轻轻一捻,会有一点蓝色汁液。可用来染衣物,作绘画的饮料。古人甚至拿它来制作一种叫“夜色”的胭脂。在一本日本的物产图绘中,有一幅青花纸制纸之图:田野中七位女子持竹笼摘花瓣,旁边一男子筛除花蕊等杂物,又有一名女子小心晾晒染毕的青花纸。这用鸭跖草染成的青花纸何用?日本的《本草纲目启蒙》中记载,青花纸用时剪开入水,出青汁,用于制作舶来的羊皮灯,映火鲜明。清人陈昊子《花镜》:士人用绵,收其青汁,货作画灯,夜色更青。

我在想,鸭跖草花琐小如耳坠,要采多少朵才够染一方小小的手帕?幸而它的生命力强韧到“贱”,尤其是夏初,见风得雨,自带青山绿水的枝叶四处窜行游走,几日便能长成“箩筐那么大”(一位种田人原话),露光中,千朵万朵,蝶舞萤飞。采撷鸭跖草的染工需趁天光露水采摘,俄尔光射露收,点点蓝色无声而去,悄悄息息再也寻不见。因为阳光的一吻,它们己经完成一段生命历程,走向另一段生命历程:种子。

鸭跖草还有一位近亲,花朵及枝叶的形态与鸭跖草相似,但花瓣全是纯蓝色,没有“白鼻子”,他们叫“火柴头”,因为纯蓝,所以显得更烈一些。露水未谢,阳光乍出的明亮时刻,嗤啦嗤啦,它们的花象谁划亮的火柴,一朵朵明亮热烈的蓝色小火焰。

现实中有种种的不完美,一朵小野花却可以这样有趣,充满生机与美,仿佛大地之上,诗意栖居的凭证。

竹叶蓝花白鼻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