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城记 | 老城区咖啡馆

 圆角望 2019-06-28

拥有仿古庭院的茶馆一角

在苏州,我一直渴望能有台湾作家唐诺那样的生活状态:早晨九点多出门,找一个离住所不远的街角咖啡馆,带着所需要的书和资料,笔跟本子,开始工作。午餐顺带在咖啡馆解决,所费不多,不用洗碗收拾,颇为划算。下午四点,写好八千到一万字,工作结束,收拾书包坐公交车回家。

我是个自由职业者,不需要坐班,更需要自律。如果在家里很容易会走神散漫,撸猫、做家务、吃零食、打理阳台上的花草,很容易缺乏工作状态。对我而言,去咖啡馆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

与每一个文艺的古城一样,苏州不缺咖啡馆。咖啡馆对我而言,第一个要素是安静,第二是空间舒服,咖啡或饮品好喝倒是最次。

我体验了老城区的好几家咖啡馆。有一家喜欢的咖啡馆,躲在通往平江路步行街的小巷子里,不经意看是看不到店招的。这家咖啡馆主是两个年轻人。装潢风格跟我在上海武康路附近见到的几乎一样:墙壁用调制成祖母绿、埃及蓝、邮差蓝之间的高饱和度色彩,有轻薄的HAY的木桌子和小凳子。咖啡做得还好,人来人往但不吵,大多是一些穿工装和阿美咔叽风格衣服的年轻人来买杯咖啡带走。偶尔放空休息,能听到店主聊天,从冲咖啡用水品牌到冲水时候的速度、高度对口感的影响,再到单车骑行,世界各地的咖啡馆信息;有些来客是熟人,会带来季风般的消息;附近旅行归来的人分享旅途见闻……有一种小型的社区氛围。这家咖啡馆的后面,是一栋荒芜的清代老宅,摇摇欲坠的罗马立柱和半圆形的风雨廊门支撑着两层红砖楼,孤零零地立在有两亩地大的院子里,让我有一种坐在故园里喝咖啡的恍惚感。这一家咖啡馆除了有点远,基本是满足我的功能需求的。

但最让我心动的,是苏州大学东吴饭店专家楼公寓后的一家咖啡馆。主楼高两层,楼顶覆盖有淡淡薄荷绿色的琉璃瓦,露台出来是一池小湖,湖边绿树掩映,荷叶田田。湖并不大,但有了水,就让这里有了流动的生气。湖边还有一段不长的走廊和小亭子,亭子有玻璃窗,内设包厢。这是一幢1933年的建筑,著名的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曾经在这栋房子里住过。因为屋顶的绿色琉璃瓦,这里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小绿楼”。这个咖啡馆外面,跟专家公寓之间有一小片树林,高耸的树木为这里带来了斑驳阴凉。地上有落叶,积攒着不扫,有种荒芜美。支起来的绿色阳伞,下设座椅,可喝茶、喝咖啡,如在森林中,时时有鹿来。他们会做好喝的拿铁,用的是一种燕麦奶,我试过口感的确更为绵滑。这样好的建筑空间和咖啡,自然少不了来打卡拍照的年轻人,整个气场是有点乱的。这里最多只能当做见朋友或放松时的选择。

这么又过了好几周,无意间在十全街附近找到了一个茶馆,偌大的仿古庭院,有书、有茶、有无线、有空调,关键是几乎没有游客,点杯茶25元可续水坐一天,午餐可以吃这里冲制的一种五谷糊,简直就是一个自由职业者阅读、写作、工作的好地方。不要问我地址,我决定保密,独乐乐。

碎宝

原媒体人,现自由撰稿人。

爱美食和旅行,爱观察城市和人心。

关于

作者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