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内经——时刻制度

 jhwkuange 2019-06-28

在日的时间周期内,将时间适当地划分为更短的时间周期,是所谓时刻制度。时刻制度在古代制定历法中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古代制作圭表、日暑、水漏等等天文仪器都是为了测时和守时。即使现在,时间工作仍是天文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内经》中也用到时刻制度,因为一天的时间周期,对某些生理现象和病理现象来说也还是太长,有些病理现象在一天内就有周期性的变化。因此《内经》中的时刻制度,不仅《五运六气》历要用到,在研究病理和诊断治疗疾病时也要用到。

打开百度App,看更多图片

在前面几篇讨论太阳周日视运动时,已经讲到太阳在一昼夜中周天运行28宿一匝。每经过一宿,人呼吸486次(486息),因此人一天有13500次呼吸。《内经》说:“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在动,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太息,命日平人,平人者不病也”(《平人气象》),即平人呼吸一次,脉搏跳动五下,如果将此数乘一昼夜的呼吸次数,那么一昼夜脉跳动68040次。按现在一昼夜86400秒,看来脉一动之时间要大于1秒。似乎古人脉搏周期要长于现代人,因为现在一分钟脉跳70~80次之间不算病脉,所以现在的“平人”脉跳一次小于一秒。但对我们重要的是知道了《内经》已经用脉动和呼吸的频率作为甚短时间周期的单位,它具有秒的数量级,这大约在古代天文学领域中没有象这样明确说过。

《内经》得出脉跳频率的数据。显然是从实际生活中得出的,并以这种“平人”脉象作为标准,如果脉象跳动慢到一呼一动和一吸一动就是少气,如果脉动周期很大,就是“脉绝不至”,就是病危的症候。反之若脉动周期过短,一呼一吸超过六次也是病脉;如果周期短到人一呼脉四动以上,也是病危的表现。有趣的是《内经》用长度量纲来表示这种时间周期,认为气行人体一周十六丈二尺,呼吸270次,气行人体一周,即一次呼吸气行六寸,一次脉跳动,气行一寸二分。

仅仅有这种甚短时间周期当然不够,《内经》还采用了较长的时间周期。《金匮真言》说:“平且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阳也;鸡鸣至平且,天之阴,阴中之阴也。”按阴阳观念把昼夜分成四个部分。要指出,平旦这个时刻在《内经》中比较重要,因为平旦为阴尽之时,阳气开始起作用,所以将它作为一天之起点,如《灵枢·卫气行》说:“常以平旦为纪”。除了将昼夜分成四部分外,《内经》还记载了其它一些时间标记如;日出,日午,下哺,日,日暮,夜半等等,但是这些都不是来表示时间周期,只是一日内的某个时刻。不过可以看出所有这些时刻标志都依据太阳的周日运动。

《内经》中主要使用了百刻制,而且是以漏壶作为计时工具的。一年365.25日,也说为一年365日25刻。百刻制也是《五运六气》历的基本计时制度。《内经》自然也把这个计时制度与人体生理现象作了相当密切的联系。因为太阳日行一周,历经28宿,历时一百刻,因此算出呼吸270次,水下二刻,人体气行一周。按此关系,就得出刻与呼吸和脉搏跳动的关系,即一刻应有脉搏跳动675次。刻的分数在《内经》中不是很明确,按《周礼》每刻应分为六十分,但《内经》本身从来没有用过,大都以几分之几来表示,但半刻用十分之五。过了半刻用十五分之六表示,似乎是有将每刻分为十分的倾向。

十二时辰在《内经》本身没有采用,但偶尔联系到方位提到如平且为寅位,日中为午位等等。所以《内经》在时刻制度上主要只采用百刻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