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浮气躁、意志力差,曾国藩践行一生的方法让你学会自我管理 30岁那年,曾国藩立下志向,学做圣人。 与每一个详细具体的目标不同,曾国藩的这个目标听起来有些空洞,圣人,怎么做?这个目标该如何实现? 道光二十年春天,曾国藩来到北京就任翰林院检讨。同今天许多年轻人一样,那时的曾国藩生活不规律,自我管理能力差,有心改变也为之苦恼,怎奈最终皆是不了了之。 或许命运注定要曾国藩完成他的目标,这一年,曾国藩遇到了唐鉴,当时的理学大师。同是湖南人,唐鉴对于这个学生十分看重。面对曾国藩的困惑,唐鉴传授了曾国藩一个方法——写日记。 大师授徒,总得有些惊天动地的奇异之举,可是唐鉴传授的这个方法却如此普通。写日记谁不会? 可是同样是写日记,方法不同,自然功效不同。在唐鉴看来,写日记,可修身,可断恶,可实现自我管理。 曾国藩过去也写日记,但记得比较随意,想起来就写,忘记了就过,流水账一般。可是得老师真传之后,曾国藩改变了过去的方式。 态度要端 从心理上来说,要把记日记当成一件大事来做,从内心深处重视起来。 仪式感很重要 准备一本质量比较好的笔记本,写的时候字迹一定要工整。曾国藩过去日记写得比较潦草随意,可是后来每记日记必用工楷,工工整整,一丝不苟,这反映的是内心的重视恭敬,同样也是仪式感的一种体现。 不仅记事,更要记心 曾国藩记日记的时间在早上,头脑最清醒的时候。早起回忆前一天自己的一言一行是否符合圣人的规范,深刻反思自己的言行。晨起反省唤醒内心的力量,迎接新的一天。 也就是在写日记的过程中,曾国藩给自己定下了“日课十二条”,规定自己每天必须完成的功课,同时还要每日练字读经书,每月作文章几篇诗作几首,都有明确的学习任务。 目标定下了,关键还是在落实。每日反省,若没有完成目标或有违圣人之道,曾国藩在日记中不惜自黑,大骂自己禽兽不如,血淋淋的剖析自己的内心。 很多人记日记,却总不免避重就轻,对自己有利的东西记,不利于自己高大形象的自动略过。可是如曾国藩这般直面内心,不惜深刻剖析自己的确实少之又少。 传阅朋友圈 曾国藩记日记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传阅朋友圈。每隔一段时间,曾国藩便要将自己的日记拿给朋友们传阅,不仅要看,还要点评。哪件事做得好,哪些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通过朋友的力量监督自己。 与今天风靡的朋友圈有本质不同,曾国藩的日记真实。他传阅朋友圈的目的不是如今人一般炫耀自己生活得多么幸福,不晒娃不秀恩爱,只为在大家的监督下日日精进,改掉恶习。 后来,曾国藩将日记每半月整理寄回老家一份,一为保存,二为让子侄传阅,后备监督,曾国藩更不能允许自己偷懒,也使得今天的我们得以了解他传奇的一生。 很快,曾国藩的坚持和自我管理见到了成效,最显著的就是戒烟,这是他通过日记取得的第一个成就,而写日记的习惯,伴随了曾国藩终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