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考结束到高中开学,这期间大约有两个月,准高中生们基本上处于学校监管的真空期,初中已经管不了了,高中还管不着,因此这个假期,家庭教育尤为重要,家长千万不能缺位。 那么,中考结束后,准高中生们究竟该干啥? 1.要练生活技能 早晨要比父母起得早,晚上要比父母上床晚,像他们照顾你那样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做好一日三餐,刷碗,擦地,洗衣服,收拾家,搞卫生等等。这些只有亲自做过了,你才会明白:家里窗明几净,马桶光洁无味,餐桌三菜一汤的背后,妈妈爸爸有多辛苦……也许,你并不喜欢干家务,可这就是生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君不见,年轻的小两口经常为谁洗衣服,谁刷碗等鸡毛蒜皮的琐事吵得地覆天翻。 所以,会做四菜一汤,是准高中生们在这个假期就应该掌握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2.培养兴趣特长 例如:音乐、舞蹈、美术、体育、演讲、辩论、播音、主持、编导、英语、计算机等等,只要是你喜欢的,无论哪方面的特长,要有选择地进行强化训练。 如果你在某个方面足够好,你的这一特长不仅是你一生的享受,还可以直接为你的高考助力加分,甚至成为你未来职业的一部分,何乐而不为呢?
读书是一种高贵的生活方式,读书是改变出身,跨越阶层的最低门槛。在这个数字化、碎片化阅读的时代,你一定要静下心来读书,读中学生必读的书,特别是读经典。“《二十四史》的第一史和最后一史分别是什么?”你觉得的这个问题是在难为你吗?这可是四川大学曾经的自主招生的面试题。“你最近读的一本书是什么?”这个问题简单吧?这可是北京交通大学曾经的自主招生面试题。你认为怎样回答,这些名牌大学才会降20-30录取你?换句话说,什么样的回答才能等值于高考的20-30分? 4.要行万里路 一提起“行万里路”,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旅游,游山玩水,也包括游学,甚至是出国游学。这当然很好,但不是全部。因为“行万里路”不仅仅是指世界那么大,你得去看看,而是泛指参加社会实践。所以,老师建议还是以游学为主,特别是去参观你理想的大学,最好多看几所,相信你心仪的大学一定会成为你高中三年加油站。 除了旅游之外,城里的孩子可以去农村老家,既看望了亲人,又实地考察了农村生活,体验城乡差异。去那里亲近一下鸡鸭鹅狗、认识一下猪马牛羊,区分一下瓜果蔬菜,观察一下花花草草。并且思考一下“向日葵为什么会围着太阳转?”你认为这是童真,还是无聊?这可是华中农业大学曾经的自主招生面试题。“多肉植物为什么长得呆萌?”这可是四川大学曾经的自主招生面试题。 所以,无论到哪,都要多观察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研究。 5.要扬长补短 从初中到高中,就文化课而言,不止是一个坡,绝对是一道坎,很多初中时成绩优异的同学,一到高中就风光不再,考大学时自然与名校无缘了。初中的学霸,到高中变成学渣的大有人在,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高中和初中相比,不仅学习科目多,知识容量大,综合性强,而且能力要求高。高考命题的基本原则是“一点四面”,一点就是立德树人,四面是指要在高考中体现核心价值、传统文化、依法治国、创新精神四个方向。可见,高考的高分绝对是综合实力的体现。 6.要做高中规划 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高中三年,你如何提升自己的核心素养,要做好生涯规划,包括这三年,你要做一个什么样的高中生? 三年后,你要进入什么样的大学,需要细化落实到每一个学科考多少分?面对新高考,除了保证学习成绩外,你在高中还要参加哪些活动,来提高自己的哪些素质等。 总之,中考和高考就像两届奥运会,上一届结束了,下一届的备战就开始了…… 准高中生的暑假,你的孩子是“自由”的,但是,他都干啥了?家长一定要把好关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