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岁月流转皆是漫随流水,一梦浮生,感李白的天下情怀

 昵称32901809 2019-06-28

崔颢的《黄鹤楼》因为笔法精妙,构思奇巧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相传后来李白登楼见崔颢所题后大为折服,发出“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便收笔离去,也因为他对《黄鹤楼》一篇的喜爱,才有了这首仿崔诗格调的《登金陵凤凰台》。

岁月流转皆是漫随流水,一梦浮生,感李白的天下情怀

和黄鹤楼一样,李白观赏的凤凰台也有一段传说:相传南朝刘宋元嘉年间有凤凰集结于此而得名,在当时无疑是国泰民安,祥瑞之兆。而李白来到此地时,已是凤去台空,唯有一江碧水依旧不知停歇,向前奔流。开篇即奠定力量全诗的悲情基调,凤凰台原址在南京,六朝古都,名满天下,凤栖之所,这里见证过东吴的少年雄风,领略过晋朝的倜傥风流,然而岁月流转,昔日繁华已褪,只留下汤汤江水。这里的空,是凤凰已去的空旷,是金陵城人潮褪去的空净,是过往随风飘逝的空虚。

岁月流转皆是漫随流水,一梦浮生,感李白的天下情怀

看着眼前之景,诗人的思绪回到了彼时的繁荣京都,那时吴国的宫殿里芳草遍地,鲜花盛开,晋朝王公贵族修建的衣冠冢华丽富贵,兴盛一时,然而如今看来已经是幽闭小径,和荒冢古丘了。三国时期的东吴、后来的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都先后定都金陵,故被称为六朝古都,是当时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然而这六个国家却命运坎坷,最终一一退出了历史舞台,当年一掷千金的风流人物,不可一世的兴盛王朝,皆是漫随流水,一梦浮生。

岁月流转皆是漫随流水,一梦浮生,感李白的天下情怀

历史终究是过去,李白亦非沉溺感伤之人,凭吊历史之后,他回到现实,将视线投向了眼前的万里江山。他看到远处并列的三座山峰屹立在云层之中,若隐若现仿佛突兀地落在青天之外;蜿蜒的秦淮河被路上的白鹭洲一分为二,再向两个方向奔腾而去,此番景象之壮丽,之宏大,之优美,让这两句诗文成了描摹金陵山水和秦淮美景的绝唱之笔。三山二水,仿佛在白绢上点上几笔浓墨,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幅疏阔明朗的山水江景图,山的迷茫,水的辽阔,尽在其中。

岁月流转皆是漫随流水,一梦浮生,感李白的天下情怀

开篇曾谈过,这首《登金陵凤凰台》与《黄鹤楼》的笔法相似,两位诗人都运用了大量的笔墨描景,在虚和实之间转变,却将一缕情丝缠绕其中,给读者无限遐想,却尚未分明,直到末句才给出答案。最后诗人将视线投向天边,却未曾看到晴空一鹤,只见悠悠白云,几乎遮住了太阳的光芒,登高却不见长安城,怎能不让人烦闷痛心哪?长安是朝堂所在,诗人此时不见长安,并非只是心系一座城,而是感慨朝廷如浮云蔽日,已经被奸佞把控,皇帝已经被小人蒙蔽了双眼,自己空有一腔壮志却报国无门,只能在这繁华已逝的旧城凭吊千古。

岁月流转皆是漫随流水,一梦浮生,感李白的天下情怀

李白是骄傲的,他是年少成名的天才诗人,昔日登临黄鹤楼自觉比不过崔颢,便不急于一时,直至写出本诗可与其一较高下。李白完美的领略了《黄鹤楼》篇的精髓所在,善用虚实结合,笔下景色壮丽,意境开阔,为我们展现出恢弘大气的金陵古城。然而这两首诗又是不同的,李白的诗中永远充斥地他独有的超然、洒脱与磅礴之气,他从凤凰台看到了六朝古都,从历历往事看到了本朝帝都,从景看到了情,由情转到了思,以揽四海于一瞬的广阔胸怀,将国家的兴亡凌驾于所见之景上。金陵的幽径古丘,青山白云,秦淮的二分流水,碧波汀洲,都被浮云蒙上了一层无奈和惆怅。 李白这次的执拗让他留下了与《黄鹤楼》并称怀古双璧的佳作,谪仙之笔法,依旧是绝唱。

岁月流转皆是漫随流水,一梦浮生,感李白的天下情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