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底动脉狭窄合并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一例

 yyzster 2019-06-28
患者信息

患者,男性,63岁。主因“头痛1月,发作性头晕伴左侧肢体无力半月”入院。

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后枕部头痛,伴双眼疼痛,以右眼为著,呈胀痛,无视物不清,无肢体活动及意识障碍,后就诊邻近医院眼科查眼底,未能明确诊断,给予对症治疗,症状缓解不明显。


图1

头颈部CTA示基底动脉及右侧椎动脉V4段狭窄,基底动脉狭窄远端局部管腔扩张(图2)。


图2

入院神经系统查体:左侧肢体肌力5-级。左侧肢体及颜面部浅感觉减退。

入院查血栓弹力图:AA 99.6%,ADP 46.5%。

入院后给予双联抗血小板(拜阿司匹林100mg 1/日+波立维 75mg 1/日)及降脂(阿托伐他汀钙 20mg 1/日)、降压、降糖治疗。

入院后查高分辨核磁:基底动脉局部可见偏心性狭窄,局部可见条状斑块,壁不均匀增厚,管腔内信号增高,注药后可见轻度强化,狭窄远端局部管腔扩张(图3)。

右椎V4段略增粗,局部管壁不光滑,可见强化(图4)。左椎动脉显示不清。



图3


图4

DWI序列上未见明显病灶。

头颅CTA示(图5):右椎动脉优势、局部狭窄,左侧椎动脉细、狭窄;基底动脉迂曲,起始处狭窄,中部可见突起影。


图5

灌注CT(图6):双枕叶、小脑半球CBF正常,CBV略高,MTT及TTP延长。


图6

术前DSA:基底动脉中段狭窄,狭窄远端动脉瘤,右椎动脉优势,右椎V4段管壁不光滑(图7)。


图7

左椎动脉V3段以远未见显影(图8)。


图8

前循环未见明显向后循环代偿(图9)。


图9

治疗过程

全麻下,右股动脉穿刺,因8F导引导管不能通过右椎动脉V1段,改用6F导引导管置于右椎动脉V2段,穿刺左股动脉放置5F导引导管用于栓塞动脉瘤入路。

Transend微导丝(0.014″,300cm)通过基底动脉狭窄段,放置在右大脑后动脉P2段后选择Gateway球囊(2.0mm×15mm)先预扩狭窄(图10)。


图10

Wingspan支架(3.0mm× 20mm)系统到位后,经5F导引导管放置Echelon-10微导管至动脉瘤腔内,释放Wingspan支架,进行动脉瘤栓塞(图11)。


图11


图12

总结:

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合并动脉瘤的处理,因治疗狭窄和栓塞动脉瘤的两套系统常需要并列使用,事先要考虑所用导引导管是否能完全容纳两套系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