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发银白,身穿迷彩 说话像吼,走路生风 …… 好多年,这是别人眼中的张秀林。长营村党支部书记,他干了 49 年,今年,他 70 岁。 依然满头银白,依然身穿迷彩,但村里大事小情赶在一起,张秀林真吼不动了,于是,这两年他养成个习惯:说到关键时刻,一把抓起迷彩帽,' 啪 ' 地砸在桌上,这相当于 ' 敲黑板划重点 '。 见他走路还急三火四,乡亲常劝他慢点。张秀林总是摆摆手:' 不累!'' 得了吧,谁半夜哼哼谁知道。' 没外人时,老伴儿总揭他短儿。 在尚志市一面坡镇长营村村民心里,' 虎书记 ' 还是那个 ' 虎 ' 书记,没变。可这个村的变化太大: 60 岁以上老人有养老金、考入大学有补助、村民医疗保险集体缴纳、建新房有补贴、固定资产超亿元、33 万平方米住宅楼、 10 万平方米休闲娱乐公园 …… 长营村村民从未想过,农村的日子可以这么过。 命根子 ' 一是虎,二是土,这辈子烙在我身上俩标签。' 张秀林说,因为属虎,还有股虎劲儿,所以大伙儿叫他 ' 虎书记 ',但其实他和土的缘分更深。 ' 小时候,我妈找人算过,说我是土命。也许受这话暗示,我爱黑土地。' 站在长营村种植基地田梗上,张秀林一脸满足,眼前是他用了 13 年 ' 虎劲儿 ',领着村民填出来的 1480 亩良田,相当于 138 个足球场。没有这土,便没有现在的长营村。 49 年前,21 岁的知青张秀林被公社派到了长营村。村里歪扭的泥草房零星散落,残破的窗户纸随北风作响,村民脸上没一点笑模样。再看账面:存款 3.76 元,外债 17 万元。张秀林接任了这个 ' 花钱靠贷款,生活靠救济,吃粮靠返销 ' 的 ' 三靠村 ' 党支部书记。 只要上心,办法总比困难多。张秀林盯上了 ' 趴窝 ' 的拖拉机,鼓捣能动了,就带着村民寒冬腊月到林场去拉木头,顶风冒雪一冬天赚回来 1.8 万元。第二年,村里又买了台拖拉机上山,两台车一冬天挣了 5 万多块。就这样 ' 滚雪球 ',几年间,不仅还清了外债、建起了村部,账面上还有了六位数的存款。1993 年,村里成立了哈尔滨第一个村级运输队,直到今天,物流运输还是长营村的一项产业。 赚钱了,但张秀林明白,土地才是农民的命根子。那时,长营村人均只有七分地,种啥也赚不了钱,咋办?张秀林盯上了村头修铁路时的 4 个取土大坑。 填坑造田?!村民们都说张秀林疯了。镇水文站站长看到,测深尺在湖一样的大坑里扎不到头,都劝他:' 老弟,别折腾了。' 但张秀林不信邪:' 事还儿没干,别说不行。' 说起造田那些年,村民孙洪至今难忘,' 那段日子太苦了。' 张秀林带着村民整日奔波在工地上,每天 3 点半出工,晚上就住工地塑料大棚里,大冬天一睁眼,胡子和棉被都粘到了一起。张秀林一直苦熬,曾累得一头栽进大坑里,幸好村民眼尖,用竹竿把他捞上来。 ' 累不算啥,最可怕的是心寒 ',有一天,满身疲惫的张秀林在家门口,看到了 ' 打倒张秀林、长营才能富 ' 的大字报,这个汉子第一次站在村路上哭了。70 岁的张秀林再提往事已释然:' 运输赚的钱,我给扔到水里,村民反对很正常,而且他们是对事儿,不对人。' 造田第一年,投入 20 万元,填出 3 亩地,打粮 900 斤,卖了 270 元,村里人又炸锅了,这不是卖孩子买猴玩儿吗?可张秀林却乐了,看到这 3 亩地,他心里有底了,填坑造田行得通。 张秀林带着村民填坑造田 13 年,投入 786 万元,运土 400 万立方米, 终于给村里填出了 1480 亩良田。 ' 秀林,别人看这是田是地,我看见的是你的命啊。' 张秀林每天都要来基地看看稻苗、摸摸树莓,71 岁的孙洪喜欢陪着他,望着近处的稻苗、远处的莓林,老哥俩儿常聊到眼睛湿润。 面子 张秀林好面子,对经商这行当曾有偏见。' 读书人、手艺人,我觉得那是凭真本事,靠耍嘴皮赚差价,我觉得丢面子。' 但填坑造田后,张秀林逼自己成了 ' 商人 '。想要让村民过上好日子,光有土地没用,还要能从土里刨出宝贝、赚回金子。多次去外地调研后,他拍板定了长营村立村之品——种树莓、卖树莓,发展浆果产业。 做过木匠,跑过运输的张守全,现在是长营村首屈一指的树莓种植大户,从 2004 开始发展到今天,种植面积共有 150 余亩,张守全说 ' 我们书记当年带着我们到处调研,看准了这个项目,我相信书记的眼光。 树莓是经济作物,现在好年头一亩地纯利能达到 1 万元,去年一亩地纯利七八千元。' 一年近百万元的收入,让张守全家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 果多了愁卖,而且红树莓只有 4 个小时保鲜期。张秀林不愿意把主动权让给别人,于是,村里先后投资 4000 余万元,建起了长营食品厂,能冷冻加工仓储 2000 吨浆果。长营浆果因此敲开了欧盟大门。 长营村还建了奶牛养殖场,建了现代农业园区,形成了以食品、种业、林木、农机作业、物流运输 ' 五大公司 ' 为核心的 ' 公司 + 基地 + 农户 ' 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走出了一条 ' 长营之路 '。 长营村的 ' 面子 ' 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花 2000 万元建的 10 万平方米的大公园,已经成了全镇一景,甚至到了周末,尚志市民都开车来玩。' 城里人吃完晚饭,可以去公园跳舞遛弯,村里人凭啥不行。' 张秀林说,村子的面子就像人的脸蛋子。' 你自己的脸要不要了,你照照镜子,建公园这几年,你脸上晒出多少斑?' 老伴儿王秀云数落归数落,但心疼是真的,看到张秀林回家,早上拎出去的水杯还是满的就又叨咕开:' 水都顾不上喝一口,你这身体啊,还能这么造几年?' 里子 看得见、摸得着的要管,看不见、摸不着的也要管。' 虎书记 ' 还有个外号,叫 ' 张全管 '。 婆媳闹别扭、两口子掐架,这些鸡毛蒜皮小事儿,在张秀林眼里都是大事儿,都看不下眼。早些年长营村里,谁家儿子要是不孝顺,远远看到张秀林都绕着走,这事 ' 张全管 ' 知道可不得了:' 不孝顺肯定不行,那还配当我们长营人?' 村民李成森说,张秀林脾气 ' 驴性 ',但心肠热,老百姓的事儿在他那儿,都比自己家的事儿要紧。 ' 村里谁家有红白大事,秀林都上手操持,尤其是白事,得一直把人送走。' 村民姜日盛说,殡仪馆的人张秀林都熟。张秀林还先后伺候了村里 7 位 ' 五保老人 ',端屎送尿,擦身喂药,直到老人去世。 张秀林说他管了三辈子人的事,父辈当爹娘,平辈当兄弟,晚辈当儿女。 张秀林自己做到了,村里一直挺和谐,但最近,张秀林家里却有了 ' 矛盾 '。老伴儿王秀云感冒了,张秀林每天忙得脚打后脑勺,经常不着家,没人陪着去医院,结果拖成了支气管慢性感染。这下全家都急了,在济南的儿子打电话问张秀林 :' 都说你是‘虎书记’有虎胆,但你自己累得胆囊都摘了,还想把我妈也送进医院?' 儿媳妇也抢过电话:' 老爸,你和我妈也该享享福了,啥时候能回来团圆,必须给我们个准信 ……' 早在 10 年前,儿子儿媳就给老两口在济南买了房子,看着炕上的老伴儿,张秀林心里有愧:' 等把村里的事安排明白、有个交代,就跟你回济南,有始有终,不忘初心嘛。' 老伴儿撇撇嘴,' 你的初心都给了村子。' 70 岁的人了,哪能不想安享晚年。站在长营公园山顶,张秀林说他还有未了心愿。' 现在村里的中青年两委成员都很有能力,也有热情,他们接班没问题。' 虎书记对自己培养的 ' 小虎 ' 挺满意。 他惦记的,一是村里的浆果产业,二是村子未来发展。长营公园已经申报获批 AAA 级景区,张秀林盘算着村里发展旅游养老产业,给长营村找新的来钱道儿。 ' 我们用了 50 年,给长营村打下好底子,我相信未来路一定能越走越宽。' 张秀林说,这是他的初心,更是他的使命。 评论“虎劲儿”背后的初心和使命本报评论员 张秀林“虎劲儿”的背后,其实是一位基层党员领导干部的初心和使命。 这股“虎劲儿”,是干事创业的担当。“我当支书,就不能让乡亲们总是这样受穷。”从“当政”一开始,张秀林就扛起了全村致富的担子,铆足了一股劲儿,冲在最前面,带着村民向贫穷宣战——进山“倒套子”、承揽运输工程、办村办企业,蹚出了一条致富路。 这股“虎劲儿”,是敢闯敢试的拼搏。别人认为不可能,他连干13个冬天“填坑造田”;别人都没干过,他创建全市第一个村级运输队;村民们认为土里只能种庄稼,他非得带着大家种植树莓……正是凭着这种敢闯敢试的精神、敢打敢拼的勇气,让长营村在振兴发展中领先一步,村民过上好日子。 这股“虎劲儿”,是一心为公的奉献。当了49年的村支书,一边大把大把吃药,一边在古稀之年仍当着村里的“张全管”。为了权?组织上13次提拔,他都没走!为了钱?按规定该得的奖金就有几百万元,他一分没拿!这个全村的带头人时刻保持着一颗公心,真正做到一心为公、不谋私利。正是这颗公心,才让百姓信任他、支持他、需要他;正是这颗公心,铸就了长营村神奇的振兴发展之路;正是这颗公心,让张秀林胸前的党徽熠熠生辉! “你的初心都给了村子。”老伴儿对张秀林的评价,是对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初心使命的朴素诠释。 记者 郝欣/文 王坤/视频导演 实习记者 王晓悦 记者 杨子怡/视频拍摄/视频制作 编辑 孙婷 |
|
来自: jiezhukuaile > 《我的图书馆》